曾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工资是和在职时的工资挂钩的,根据工作年限的差异区分不同的区间: 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工作年限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工作年限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满10年不满20年的,按70%计发;不满10年的,按50%计发。 基数的话公务员按本人退休前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之和,事业编人员按本人退休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两项之和。 但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以后,现在就不叫退休工资了,而是叫养老金,并且计算方式也有所不同: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1.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本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可以看出现在与退休后养老金挂钩的主要是缴费工资基数和缴费年限两项指标。 而缴费工资基数和实际工资并不一样,很多私企员工工资不低,但企业按最低缴费基数缴纳养老保险,因此这些人将来退休后到手的收入会比较低。 不过,随着目前省级及以下国地税机关合并,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国家对不按实际工资缴纳社保的行为的监控会更加严格,要求企业必须以上一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