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耀探索与实践(17)丨市场需要,促成扩张

 道2和 2018-10-10


导读

中国汽车工业大发展时代,在2000年拉开帷幕。踏准市场节点的曹德旺,是如何描绘福耀未来布局的版图,又是如何快速推进,实现规模化扩张的呢?


本文节选自曹德旺自传《心若菩提》

因篇幅受限略有删减


美国经营政策的调整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政策的出台,给万达和绿榕带来了迅速发展的生机。2000年的时候,福耀万达和绿榕两个工厂的业务都吃饱了。


福耀的目的,是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一个高质量的配件工厂。未来,中国的汽车工业成几何级地跳跃发展,福耀呢,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前,福耀的下一个工厂要建在哪儿?我想。


上海?长春?广州?北京?重庆?


长春市委书记的到来,帮助我下了决心。


开发区建设“第一速度”


2000年9月6日,长春市委书记到厦门参加“98国际贸易洽谈会”,顺道到福耀考察。当时,福耀已经在给一汽供货,做配套。书记来参观时盛邀福耀到长春投资建厂。这一邀请,与福耀的发展正相吻合。我立即答应,到长春建厂。约定我到长春考察的时间,是书记结束“98国际贸易洽谈会”回到长春之后。


包装和运输,占生产成本的20%左右。如果与汽车厂毗邻而居,福耀将大大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又能及时地为汽车厂提供高质量的玻璃。


国庆节后,10月4日,我到达长春。市长陪同看了几块地,我最终相中了经发区内的那块,就是现在长春福耀的所在地,占地近200亩,够大也够平坦,关键是边上还有200亩土地可供扩张用。


“市长,我对投产的时间要求很高,如果可以,希望能马上动工。”


“这是一块已经收储好的地,就在开发区的手上。”市长告诉我,“这里一到冬天,大概11月20日后,就成了冻土,无法施工。”


“到11月20日,不是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么?如果工程队马上进场,在冻土期到来前,把杯口做好,不是就不影响工期了吗?”


做基础杯口,通常需要3-4个月的时间,一个半月,能做好?工程队说,可以。工人三班倒,昼夜不停,但电要保证。开发区主任当场表态:“没有问题,全力支持。只要有事什么时候都可以叫我们。”


就这样,我4日到长春,6日确定地块,10日破土动工。我和公司的副总何世猛出席了奠基仪式。这个看地和开工的纪录够快的了吧?当时连手续都还没有办,土地款也没有打,就开工了。“先开工,一切手续,后补。”市长说。


▲ 在长春汽车玻璃动工仪式上,曹德旺率先破土


福耀厂房的开工,创了中国的纪录。福耀厂房的基础工程,最终在工程人员和政府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在短短50天时间里顺利完成,创下了长春开发区建设“第一速度”的纪录。


北方严冬里的南方人


这速度是怎么创出来的?严寒的冬天,一群南方人,没有宿舍,没有暖气,没有平坦宽阔的水泥路,没有出租车,没有工作餐,一块木板搭起一张饭桌,小商小贩送来的饭菜,三元一份,你一盒我一盒,老总、经理、员工挤挤挨挨在长条桌前坐着,三扒两扒,快速吃完。什么时候设备到公司,卸货、安装就开始。


▲ 2001年6月,长春汽车玻璃开始安装设备


长春工厂,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60万套汽车玻璃和5万片大巴前挡玻璃。


也是从长春公司开始,福耀有了自己制造的国产化的汽车玻璃生产设备。长春的生产设备,40%是国外引进的,60%是自己制造的。


当时没有厂房,这60%的设备又是怎么制造出来的?


租的。


没有生产设备的地方,就租了拖拉机厂的一个车间。就是在这个车间里,福耀的工程技术人员,经过7个月的攻关,研制成功了国内第一台国产化VPL设备。这是福耀的工程技术人员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


从长春以后,福耀的每一个新工厂,都更多地采用了自己制造的设备。这也是为什么,福耀能够将一个一个贴近客户的生产线,快速地在全国复制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严寒的冬季,北方人基本是“藏”的。但那一个冬季,福耀的南方人,硬是顶着刺骨的寒风,在冻土上作业,从冬到春,他们的工作作风感动了当地政府:“原来你们南方人是这样干活的!”


建成后的长春公司,碧草如茵,树木苍翠。宽阔的柏油路,整洁的宿舍,有序的停车位。乒乓球室、篮球场、健身房、电影院,娱乐设施应有尽有。厂房高大明亮,车间宽敞整洁,设备擦得锃亮,各种标识清晰醒目,成为长春经开区的一个醒目地标。


长春一投产,就吃饱了。以陇海线为界,东北、华北两个片区的汽车厂成为长春公司的最初客户,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解放、沈阳华晨金杯、哈飞汽车、保定长城、郑州宇通、北京现代、天津一汽丰田等十几家客户的订单逐步收入囊中。2002年4月,我在对长春公司进行工作视察后,根据市场需求及目前生产状况作出启动长春公司二期工程的决定。二期建成后,长春公司的产能翻了几番,形成年产300万辆轿车玻璃、5万片大巴玻璃及30万片货车挡风玻璃规模。


▲ 长春汽车玻璃开工,员工合影留念


挥师西南


随着长春公司的建成投产,福耀集团成为中国汽车安全玻璃龙头的脚步开始大步向前。


长春之后,就是上海、重庆、北京、湖北、广州、郑州。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里忙着上海公司的建厂事宜,秘书进来了。“曹董,重庆万盛区的一个副区长和万安玻璃厂的厂长明天想来公司拜访您,可以吗?”秘书问。


“可以。”我说。重庆建厂在福耀的五年计划里,这时候,重庆玻璃厂的人来访,自然就该见见。


第二天早上8点多,他们到了,带着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秘书的介绍信。握手寒暄后,万安玻璃厂的厂长张崇林介绍,同来的高个子是万盛区的副区长。


张崇林原来是学校的老师,改制后与几个股东一起承包了万安玻璃厂后转行当了厂长。他开宗明义,“曹董,我们万安是为长安汽车厂服务的,在西南片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但我觉得自己无法将万安厂做得更好,所以此次前来,邀请您去我们万安看看,希望福耀收购万安,入股也行。”


此时同来的副区长孙瑞彬更加客气地说:“我们区姜平书记特意去市政府求得一信,派我专程来请您去考察。正如崇林讲的,不管是独资或合资,区里都会支持。”


我接过他递上的介绍信,认真看完后说:“此事有意思,也很有兴趣。但这几天就去有困难,容宽后几天。”


他们很高兴。此事就告一个段落。半个月后,我乘飞机一个人去了重庆。


张崇林到江北机场接的机。从江北机场到万盛,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去一趟,路上得花5个小时,加上路况不好,车开到一半轮胎坏了。


当天下午大概是5点钟左右我们到了万盛。区委书记姜平就在万盛樱花温泉度假村等我们。万盛很重视我的到来,上至区委书记姜平以及五套班子领导、招商局长等很多人都到场,上主食时还特意为我煮了一碗青菜汤面。看着清汤寡水的面,我问:“这个要怎么吃啊?”


孙区长就说:“曹总,我们担心您福建人吃不了辣又怕饿到您了,所以特意交代厨师上一碗清汤面。你呢,看桌子上的菜什么能吃,加到面里一起吃。”


“我走南闯北,什么菜都适应了,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你们重庆的菜其实并不辣。”我说。


后来,我再去,就不再给我另开小灶了。孙区长还在重庆到处帮我找他认为最辣的菜,什么王胖子鱼头、歌乐山辣子鸡、陈麻婆豆腐等等都找出来了,但还是没有把我辣到。


第二天我参观了万安玻璃厂。讲实话,这个厂的规模也就是我最早的高山玻璃厂一样大,如果单一买那工厂没有价值,还好万安厂旁边还有一块约100亩左右农地,下午我们就开始讨论是否选址万盛的问题。我的工作作风一贯决定很快,经过一个下午磋商,就决定以与万安合资方式将企业落户万盛,主要理由是:


1、福耀如果决定在重庆建厂,不得不重点考虑长安汽车厂的关系,万安玻璃原设计就是为长安服务的,这个人情还是要给的。


2、万盛区干部、人民都很厚道,特别是姜平书记、程真祥区长都非常难得,自古有未求财先求伴之说。


3、万安厂紧靠城市边,职工生活工作十分方便,加上区里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不打任何折扣。


就这样当天签了两份合同,一份是参股万安75%股权,第二份是向万盛征地100亩。这里应该提到的是,万安厂原来是国有企业,后来改制为由张崇林为代表的几位管理层持有。为了支持区政府招商,他们积极地响应。


▲ 2001年5月18日,福耀集团与重庆万安玻璃签约


不能因为我们的到来受损


万盛项目确定之后,我就回重庆。


在重庆,十八冶玻璃厂厂长夏露和她的党委书记赵雪玉一班人正等着我。她们已经听说了我和万安合作的事。十八冶玻璃厂是国有企业,有百十号工人。此前,十八冶玻璃厂已经通过全员集资,建起了玻璃生产流水线,她们同样希望能与福耀合作。


但在收购了万安玻璃厂后,这已不可能了。因此,我提出我可以买下十八冶的玻璃厂将其拆除,工人并给万安玻璃厂。“从我个人的角度,我个人拿钱把你这个工厂买了,你们把钱还给工人。”我告诉她们,“万盛的玻璃厂按福耀的思路建厂后,你们肯定不是我们的对手,没几天就倒掉了。你们辛辛苦苦的钱没了,要骂我的。考虑到你们工人的辛苦钱,不会因为我的到来而受损,我可以用一个合理的价格买下你们的工厂。”


“我们可以合资啊”,夏厂长说。


“我上面建一个厂,下面再建一个厂,自己的两个厂自己在这里竞争,这个是不可能的。”我说:“你们的工厂关掉后,把这里的工人调到万盛厂去上班,这里的工厂拆了。”

夏厂长她们最终同意了我的方案,回去很快就安排了相关事宜:原十八冶玻璃厂的工人,凡愿意去万盛上班的就安排进万盛,不愿意去的就拿回当年集资的钱和转业安置费用,离开了工厂。


过了一个月,我又去万盛,张崇林告诉我,他的合伙人都担心与福耀合资风险很大,他们说曹德旺投资下手很凶,现在手头又根本没有任何依据,所以他们希望能将他们持有的25%的股份也卖给福耀。我立即答应,并请张崇林抓紧办。


八九个月后,万盛投产了。区政府要搞一个比较大的竣工典礼。我说以后再搞。我的想法是,这么小的一个工厂没必要张扬。


(未完待续)


长春项目吸引来了一位大人物,她给曹德旺出了一道难题:拯救双辽国营浮法玻璃厂……




编者的话:1978—2018,改革与开放,这四个字已整整激荡了中国四十年。


从意识形态到经济体制,从大政方针到民生百态,从机关到乡野,从城市到农村,从工厂到平台,从群体到个体,从宏观到微末,从东到西,从上到下,从物质到心灵……中国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在摸索前进中迸发出超乎想象的能量,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澎湃前行。


改革开放是一盘大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路数,有的如马,脚踏八方;有的如炮,隔山打牛;有的如車,纵横捭阖,无论是谁都必须走下去。与无数先行者一样,在东南一隅的曹德旺,于1976年开始向未知的荒原挺进,从一名采购员起步,承包乡镇小厂,到联合中外股东成立合资公司,股改、上市,再到“走出去”、布局全球……经过四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福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得到宾利、奔驰、宝马、奥迪、通用、丰田、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全球顶级汽车制造企业及主要汽车厂商的认证和选用。棋盘上的福耀不是車马炮,仅是一卒,清晰自己的使命,认定自己的角色,心无旁骛,日日精进。就像曹德旺所言:“入戏者,依愿也;入角者,靠信也。”


一期一会四十年,无数风流度春秋。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我们以曹德旺所著《心若菩提》为蓝本,重拾福耀过往的涓滴故事,希冀汇聚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的洪流之中,予后来者以力量,予未来以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