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恒瑞、复星、贝达、丽珠、科伦争雄,本土抗肿瘤靶向药谁能脱颖而出?

 donghailongwag 2018-10-10
  • 纵观全球抗肿瘤药市场发展,从1997年FDA批准了第一个靶向肿瘤药物利妥昔单抗,开启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开始,一直到2017年,20年中FDA共批准了141 个抗肿瘤药物上市(不含辅助药物),靶向抗肿瘤药物总体占比约65%。


2017年,全球前10大抗肿瘤药全部为靶向抗癌药,合计销售达54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3.4%,占2017 年全球抗肿瘤市场份额达47.9%。目前全球有2000多个肿瘤治疗药品和疫苗正处于不同研发阶段,其中超过90%为靶向药物。

 

回到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靶向治疗还处于萌芽状态。进入20世纪以来,共有160个抗癌药物在中国获批,但是靶向药仅有37 个,其中8个为国产靶向药。根据平安证券发布的《抗肿瘤靶向药深度分析:广袤市场,英雄辈出》中的样本医院数据显示,在这期间,样本医院销售额靶向药物占比仅为22.3%。

 

但另一方面,随着专利药物到期以及更多国产靶向药上市,未来靶向治疗成长空间广阔。更为重要的是,国内一批在癌症领域深耕多年且具备相当研发实力的本土企业,也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并逐渐进入收获阶段。

 

1

恒瑞医药:多点开花

 

自1999年第一款药物来曲唑上市以来,恒瑞在近20年时间里共有29款药物获批生产,其中有10款药物在肿瘤治疗领域,凸显恒瑞在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地位。

 

但在这29款药物中,大部分是仿制药,比如伊立替康、多西他赛等在市场上有相当多的竞品,竞争十分激烈。因此恒瑞开始转换思路,逐渐转向开发毛利较高的创新药物。2011年以来,恒瑞共上市3款一类新药,分别是抗炎药物艾瑞昔布和靶向抗肿瘤药物阿帕替尼、吡咯替尼。其中,阿帕替尼是国内目前唯一的靶向治疗胃癌的小分子,2017年销售额在14亿元左右,是恒瑞毫无疑问的重磅产品。

 

在两款新药上市后几年内,恒瑞上马众多研发项目:25个仿制药报CDE待批生产,重磅PD-1新药卡瑞丽珠单抗BLA,一类化药吡咯替尼、瑞马唑仑、法米替尼NDA,临床3期新药4 个;2期新药4个;1期项目9个以及已上市新药阿帕替尼等药物的新适应症拓展临床试验。

 


恒瑞的21个新药在研项目,无论是待审批上市的新药,还是处于各临床阶段的药物,均为国内最多,热门靶点药物临床进度领先,治疗领域横跨抗肿瘤、代谢、抗感染、心血管等领域,足见恒瑞研发实力之强。

 

而在研发管线中最多的依然是抗肿瘤药物,占到恒瑞新药项目的33%,心血管和代谢病治疗药物也分别占到16%,14%。在国内肿瘤治疗市场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恒瑞的研发管线布局将为公司提供持续的创收能力。


2

复星医药:合作引进,自主研发

 

2017年,复星医药共有5个产品销售超过5亿元,分别是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奥德金)、还原型谷胱甘肽(阿拓莫兰针)、注射用前列地尔干乳剂(优帝尔)、注射用头孢美唑钠、注射用炎琥宁(沙多力卡),另有16个药品销售过亿元。

 

在创新药物方面,复星积极与跨国药企合作,引进重磅品种Doptelet和Yescarta,前者是与卫材合作引进的药物,目前已进入三期临床,后者是Kite公司的CAR-T 疗法产品,也是FDA批准的第二个CAR-T产品。

 

作为目前肿瘤治疗领域最值得关注的技术之一,据Coherent Market Insights 分析,预计2028年CAR-T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85亿美元。复星与Kite合作开展CAR-T疗法在中国大陆、澳门、香港市场的推广,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吃上螃蟹的公司。

 

自主研发新药方面,复星与海外科学家团队合资成立子公司复宏汉霖,产品覆盖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领域,这也是复星新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复宏汉霖当前在研一类新药7项,其中PD-1单抗联合治疗方案临床进度领先。此外,在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方面,抗肿瘤药物销售冠军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已经向CDE申请生产,并纳入优先审批名单,有望在年内上市。而史上最热卖的药物阿达木单抗类似药也进入三期临床,是目前国内临床进度最快的。两款重磅单抗的类似物一旦上市,将有望为复星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3

贝达药业:积极拓展研发管线

 

目前,贝达上市的药物仅有埃克替尼,作为公司的王牌产品,去年埃克替尼贡献的营收超过10亿元。

 

在研药物方面,贝达目前共有9项,其中5项的适应症均为非小细胞肺癌,通过针对不同靶点或机制形成互补。基于ALK靶点的爱沙替尼处于3期,两款抗T790M突变的EGFR抑制剂处于1期,这也显示了贝达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的专注。

 

在其他疾病治疗领域,VEGFR/PDGFR双靶点抑制剂Vorolanib、抗VEGF单抗ML60已经处于临床三期,若疗效评价良好有望在未来2-3年左右上市。总体来说,贝达的研发管线已经逐步走上正轨,未来上市的药物将持续为贝达创收,帮助贝达摆脱当前产品单一的困境。


4

丽珠集团:发力生物创新药


截至目前,丽珠集团已上市超过十款新药。2007年,丽珠获批生产首款创新药物艾普拉唑,用于治疗胃溃疡等疾病。该产品2017年销售收入为4.28亿元,增速高达50%,且随着2018年注射剂型的上市,艾普拉唑将具备长足的增长空间。

 

2012年,丽珠开始加速转型创新型药企,引进美国生物药研发专家傅道田担任集团副总裁。在此期间,傅道田率领丽珠单抗研发团队,开辟了6个单抗药物研发项目,4个针对癌症治疗,两个为治疗免疫,其中一类创新单抗研发项目有4个。

 

此外,丽珠旗下还有两款重磅单抗仿制药:美罗华类似物(Ⅰ期)和阿达木类似物(Ⅱ期)。原研罗氏的美罗华2017年销售额73.9亿瑞士法郎,艾伯维的阿达木单抗销量超过189亿美元。而二者专利即将到期,这将留下巨大市场吸引多家药企对其进行抢仿。复星医药、通化东宝、海正等国内企业都在积极研发阿达木生物类似药,其中以复星的进度最快,丽珠次之。

 

在一类新药方面,目前三款针对热门靶点的单抗都处于临床Ⅰ期,其中抗RANKL单抗国内未有药物上市,相关临床也都处于Ⅰ期和IND,在这个靶点上丽珠的新药有机会领先突围。


5

科伦药业:仿创结合,稳健转型

 

科伦药业主要生产和销售输液、医药中间体、及仿制药等共计578个品种959种规格的产品,是目前国内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大型医药集团之一。同时,科伦注重创新药物研发,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广泛的交流合作,形成了“仿制药+新药”齐头并进的研发格局。目前其具有丰富的仿制药产品管线,预计未来几年将有大量仿制药上市。

 

新药研发方面,科伦建立了大分子平台、小分子平台、新型给药技术平台,目前正在自主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的一类新药有7个,处于临床Ⅰ期至IND期,待批生产仿制药27个,BE(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阶段药物22个。在研PD-L1单抗KL-A167是公司的重要品种,当前PD-1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相对来说PD-L1是一块“净土”,国内药企在该靶点上均处于一期和IND,因此科伦在此领域有一定的竞争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