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图识“五”

 文冠厚朴 2018-10-10

“五”字最初的甲骨文作,为五根算筹的排列;后来可能因为其笔画繁复,或容易跟“四”便于区分,则用表示。对于后者,其初义所指,众说纷纭。

《说文》:“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凡五之属皆从五。,古文五省。疑古切。”“五行”系后世阴阳家所言,甲骨文时代应无此说,故学者们多否定其说。

《林义光·文源》卷八:“二象横平,乂象相交。以二之平见乂之交也。”

《王襄·古文流变臆说》:“皆象架木枝梧之形。”

《张秉权·甲骨文中所见的“数”》(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四十六本):“象五指横伸之形,原与一二三四的象手指之形是同样的道理。又因五指横伸,掌纹可见,而书写五横,又嫌过于繁复,于是就以掌纹的来表示一掌五指之数的五。”

以上诸说,看似矛盾,但对的指交叉都是认同的。我认为本两根木棍(即算筹)的交叉之形,初义应同“爻”,《说文》:“交也。象《易》六爻头交也。”但跟表示剪切的“(乂)”形近,为了区分,又添加上下两横“二”作。此“二”跟“(亟)”和“(气)”所从同,为上下的合文,即上下交迭之意。“五、互”初应一字,后分化为指纺纱时的收线架子和阻挡行人通过的“行马”,《说文》:“䇘,可以收绳也。从竹象形,中象人手所推握也。互,䇘或省。”“枑,行马也。”《徐锴·系传》:“枑者,交互其木。”古时官府门前阻挡通行的障碍物。

但张秉权掌纹之说又颇为有理,数字的形音义确实跟手语关联紧密(具体见六、七、八、九、十的解释)。大约造字之初受掌纹启发,而交叉两画以为之,也未为可知。

以“五”为声符的字除指数字五外,在取义上也多是指交迭、相对。

古代的剪刀



wǔ《说文》:“相参伍也。”交互错杂。《正字通》:“军法五人为伍。”今为“五”的大写,或指行伍、队列。

忢(悟)wǔ《正字通》:“古文悟作,省作忢。”觉醒。

wù《汉语大字典》:“同‘悟’。”

ňňg《汉语大字典》:“①同‘嗯’。叹词。表示疑问、鄙弃等感情,或作答应声。②代词。你。”

《篇海類編》:“同㬳。”明。即月挂中天之意。


直接以“五”为声符的字较少,多以其衍生字“吾”为声。“吾”,《说文》:“我,自称也。从口五声。五乎切。”西周金文作字中间又添加了一竖,据西周晚期的来看,此一竖应该是“十”,表示反复交迭之意,故或以“五”的二迭表示,这就更象是指禁止通行的路障了。“五”既指路障,“口”指说话,自报家门以求通过之意。


wǔ:《唐韵》:“斜相抵触也。”《通雅》:“枝梧,犹支拄抵捂也。”古义同“枑”,用棍子抵住。今指用手遮盖住。

wù《唐韵》:“听也。”即用耳朵正对着仔细倾听。

《集韵》:“大头也。”即头与身子一般粗。


yǔ《说文》:“禁也。一曰乐器,椌楬也,形如木虎。从攴吾声。鱼举切。”禁御。《尔雅·释乐》注:“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以木长尺栎之。”《释名》:“敔,衙也。衙,止也,所以止乐也。”二十七鉏鋙相对。

yǔ《说文》:“论也。”辩论。面对面争论。

yǔ《说文》:“齿不相值也。”《字汇》:“一前一却,龃龉不相値。”牙齿不整齐相对。其实应该是上下牙齿相对;故称有矛盾冲突为龃龉。

yú《说文》:“行皃。”列队行进的样子。《正字通》:“与迓同。”迎接。《广韵》:“衙府。”《类篇》:“古者军行有衙,尊者所在,后人因以所治为衙。”《玉篇》:“衙。参也。”《篇海》:“早晚衙集也。”或专指衙门。

pēiwù《汉语大字典》:“①‘㾦’的讹字。②心痴。”今指突起的痣。

wǔ《集韵》:“寤也。谓相干寤也。”“过也。”剥身而过之意。

wǔ《集韵》:“迎也。”

wǔ《埤仓》:“美女也。”《释名》:“靑徐州呼女曰娪。娪,忤也。女始生,人意不喜,忤忤然也。”女复生女,故有相对、重合之意。

hú《正字通》:“同吾。”《汉语大字典》:“㣚,同胡同。”指胡同狭小,来往行人交错、相对之意。


wù《说文》:“明也。从日吾声。《诗》曰:‘晤辟有摽。’五故切。”明亮。即中午,影与物相重。《康熙》:“又《诗·陈风》:可与晤歌。(传)晤,遇也。(笺)晤,犹对也。”

《博雅》:“琨㻍,石次玉者。”《五音集韵》:“琨珸,美石。”《史记·司马相如传》:“琳珉琨珸。”《索隐》注:“琨珸,石之次玉也。《河图》云:流州多积石,名琨珸石。炼之成铁,以作劎,光明如水精。”应该是某种铁矿石。指其石层叠之状。

wú《说文》:“梧桐木。从木吾声。一名榇。五胡切。”梧桐,落叶乔木,树干很直,木质坚硬。树皮可为绳。从“吾”,应该是指其雌雄同株。

wú《说文》:“艸也。从艸吾声。《楚词》有䓊萧艸。吾乎切。”《扬子·方言》注:“江东人呼荏为䓊。”紫苏。取“悟”义,因其具有发汗解表、提神醒脑、舒张血管的作用,故从“吾”,指能使人苏醒之意。

wú《说文》:“水。出琅邪灵门壶山,东北入潍。从水吾声。五乎切。”《水经注》:“潍水又北,浯水注之,水出浯山,世谓之巨平山也。浯水,潍河支流。发源于“浯山”,即沂山东侧的太平山,海拔518米,因山顶平坦有数百亩之广,故名太平山。“壶山”是安丘柘山镇的虎眉山(含五龙山。该山以前叫胡米山,当是壶山音演变),是浯水最大支流磨山河发源地,也有人认为磨山河应是浯水东源。从“吾”的含义来看,应指其发源地山石挺拔、上下一般粗之状。

平山

虎龙山

wù《说文》:“东海县。故纪矦之邑也。从邑吾声。五乎切。”在今山东安丘县西南。即今郚山镇。镇内最高峰即太平山。该山山体系玄武岩构造,山顶西部开阔平坦,东部狭长,偏南侧有齐长城遗址,故太平山又曰长城岭。

《篇海类编》:“讹胡切,音吾。国名。”即“郚”。

长城岭


 (䥏)yǔ《说文》:“鉏䥏也。从金御声。,䥏或从吾。鱼举切。”《广韵》:“鉏,物不相当。”估计即羊角锄头,形似羊角,上下相对,故从吾。

wù《汉语大字典》:“用热的东西接触凉的东西使变暖。”

峿wú《集韵》:“岖峿,山名。”《正韵》:“岨峿,山貌。”《正字通》:“与齬鋙通。”


《集韵》:“讹胡切,音吾。竹名。”《正字通》:“,竹名。”即“柚梧”。《左思·三都赋》:“柚梧有篁,篻簩有丛。”

《类篇》:“讹湖切,音吾。騉䮏,马名。”指很高大的汗血宝马之属。

《篇海》:“鬼大。”跟“”类似。

《集韵》:“同。”“鮈,鱼名。”详情不知。疑指鮈(jù)鱼,体小而侧扁或呈圆筒形,背鳍一般无硬刺,生活于淡水下层。种类很多。因其细长如棍,故也叫“棍子鱼”。

鼯(wú《玉篇》:“鼯鼠,飞生。”《正韵》:“一曰五技鼠。”《尔雅·释鸟》:“鼯鼠,夷由。”郭璞注:“状如小狐,似蝙蝠,肉翅翅尾,项胁毛紫赤色,背上苍艾色,腹下黄,喙颔杂白,脚短爪长,尾三尺许,飞且乳,亦谓之飞生。声如人呼,食火烟,能从高赴下,不能从下上高。”取其有五项生存技能:“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中药名五灵脂。

wǔ《康熙》:“《集韵》《正韵》:讹胡切,音吾。兽名。(按)啎,俗刻误作牾。前汉《王莽传》:亡所牾意。后汉《桓典传》:以牾宦官赏不行。杨子《方言》:适牾也。《穆天子传》:白鹿一牾。皆啎字之讹。其善本原作啎。《字汇》云:五故切,与忤同,谬甚。”应指斗牛,故义指抵触、冲突。

wú《广韵》:“猿属。”《集韵》:“兽名。如猿,善啼。或作。”“猿类犬而有髯,色黄。”疑即猕猴。因其成群而善啼,故从“吾”。

wú《玉篇》:“同鼯,亦作。”《集韵》:“蜈蚣,亦作蚣。”足多而对生成行列。

《篇海》:“讹壶切,音吾。兽名。”详情不知。疑指猛兽相斗。

(窹)wù《说文》:“寤也。从宀吾声。五故切。”睡醒。

yǔ《说文》:“守之也。从囗吾声。鱼举切。”守御。《初学记》:“囹,领也。圄,御也。言领录囚徒禁御也。一曰囹,令也。圄,悟也。令罪人入其中,自悔悟也。”指监狱的防范森严,四壁相对。

《集韵》:“讹胡切,音吾。瓯也。”小盆。应为多而成列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