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乡村文化记忆——走进盘龙村农耕文化馆

 刘沟村图书馆 2018-10-10

  【襄阳政府网消息】10月28日,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笔者来到保康县歇马镇盘龙村,一排排漂亮的小洋楼绕着乡村公路而建,“S”形的公路走向把每家每户的花坛连成了一条绿化长廊,站在农户家门口眺望盘龙村的林果园,别有一番景致。 

  在这些漂亮的小洋楼里,坐落着一栋褐黄色的土房子。带着疑问,笔者采访了盘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守杰,据他介绍,这栋古朴的老建筑是盘龙村建立的农耕文化馆。

  在农耕文化馆转一圈,笔者发现农耕文化馆其实就是一座古朴的农家老舍,在陈列布局上,完全符合生活实际,里面陈列着手推石磨、风车、犁、耙、石碾等农耕用具,营造出浓厚的农耕文化氛围。据了解,农耕文化馆内的器具都是由村民捐赠的。

  除了古老的农具和旧时的生活用品,农耕文化馆内厨房里还陈列着玉米、红薯、南瓜等农作物。走到厨房门口,一阵浓浓的柴火味、烟熏腊肉味扑面而来,一瞬间仿佛回到儿时的老家。

  谈起文化小康,李守杰感慨道,盘龙村文化小康的最大特点就是文化小康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挖掘乡村本地特色。建立农耕文化馆,通过还原农耕生活场景,保留原汁原味的农村风貌,延续历史文脉,让后辈人有记得住的乡愁。

  在农耕文化馆堂屋展厅的右侧墙上,挂着一组旧日历年画,距今已快30年,上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这组年画引发了一阵热议,引起了“80后”的强烈好奇。

  刚参观完农耕文化馆,县新闻中心记者胡忠超感慨地说:“农耕文化馆真的很不错,风车、耙、手推石磨……多少年都没见过这些东西了,一定要把孩子带来看看,长长见识,了解一下过去农村的生活。”

  说起建村级农耕文化馆的初衷,李守杰笑着说:“今年3月,我们村建立了盘龙林果基地,同时配套了农家乐,为了让来我们这里游玩的人有吃的、有看的,村里花了6万多元,修缮了这座老屋,建立了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农耕文化馆,让游客免费参观。”

  盘龙村有了农耕文化馆,一传十、十传百,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如今的盘龙村,生态旅游火了,村里的农耕文化馆成了人气最旺的地方。

  李守杰说:“打造农耕文化馆,我们有个设想,就是在这里建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以农耕教育为抓手,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能,引导孩子们来此参观,从小耳濡目染,记住乡愁。”

  建立农耕文化馆只是盘龙村的初步尝试,对于未来发展,村里早已做好规划,以农耕文化馆为依托发展文化小康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以此为主体发展乡村旅游,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让盘龙村在文化小康建设道路上始终走在全县前列。

  我的姓名或昵称: 
  (您填写的称谓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匿名   
  我将在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的前提下发表下列看法。 (发言最多为2000汉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