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红岩先生《诗歌朗诵技巧》:散文诗朗诵技巧

 Angel_28 2018-10-11

散文诗是界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语言平白如话,富于趣味或哲理,篇幅一般不大。


散文诗到底算不算是诗,目前还有争议。不过,在各种诗歌朗诵会上,经常有人选取这种文体进行朗诵创作,因此从实际运用的角度,可以将其置于诗歌之列。


/


   朗诵散文诗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基调


常见的散文诗多是富于理趣的,它常常能够给人以启迪,或引发某种情致。不过,即便是在这样一种类别的文体里面,依然会形成不同的朗诵基调。


如朱自清的散文诗《匆匆》,其感情色彩是茫然忧伤的,朗诵起来低回曲折。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说时间匆匆而逝却又无法挽留,令人不禁掩面叹息: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应该说,这段文字也是富于哲理的,但却没有使用说明方式,而是以一种特殊的描述方式来表明的。因此采用一种较浓重的感情色彩进行朗诵是合适的。



二、交流定向


散文诗的语言平白如话。它不像古典诗词那样文风秀雅,讲究平仄、韵律,须要在朗诵中细细品味深意;也不像现代自由体诗那样情感浓烈,具有铺排的气势。散文诗更接近口语,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受文体特征的影响,朗诵散文诗时更需要具有对象感和交流感,而且交流的对象可以具体明确一些。比如散文诗《温柔》中有这样的句子:


温柔,你体尝过吗?你给予过么?


朗诵时可以面对一定的方向,甚至是具体的某个听众,与其做定向的交流,同时辅以手势、体态和眼神的配合。将作品中的“你”与现场听众中的“你”合而为一,能增强朗诵的效果。



三、话由心生


话由心生,简单来说就是把诗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朗诵。


把诗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不是要作文字上的改动,而是调动自己的思维,真正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文中的情感并引发自己的情感,使自己的情感处于运动的状态;在这种处于运动状态的情感的支配下,运用恰切的表达技巧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


话由心生的关键是自己的思想感情要运动,不能只是理性地去理解,还要感性地去体味,只有当自己的思想感情波澜起伏、奔涌运动起来时,作品中的话才真正成为了自己心里的话。


比如,刘增山的作品《秋实》中的一段:


秋天了,成熟的果实却低下了头,它不是在孤芳自赏,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将跌落枝头。它是在想:我是怎样成熟的呢?


在朗诵文中“我(果实)是怎样成熟的呢”一句时,自己的思维真的要运动起来——不应直接得到思维的结果,而是要有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一定和实际过程的时长一样,可以瞬间引发,瞬间结束。


四、寻求变化


散文诗文本上的语言平白如话,并不意味着变成有声语言时要平淡无奇,相反,朗诵时应通过气息的强弱控制、音色的明暗调制、音高的高低调整、音量的大小强弱、语句的疏密变化、语势的承接呼应、节奏的对比控纵等等方式来寻求有声语言表达样态的变化。


这种变化既能够将语意表达得更加明晰,将形象刻画得更加生动,将作品创作得更加完整,同时又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引起大家的兴趣,以便产生更好的传达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