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前面 筹备这篇文章,我准备了很久 ,也很用心,这是我第二次写测评。上次关于walkman回顾,这次侧重Mini Disc,算是一路走来,对自己接触过的MD来一次总结回顾,现在我还保持着对MD,这种小众“古董”随声听的喜爱 。加入论坛时间不长,这篇测评文章算是送给论坛烧友们的一份礼物吧,从文字到图片,自己亲手包办。对于自己接触过,收藏的机器,还是本着尽量客观公平的感受去测评,但也只是笔者小编我的一家之言,欢迎大伙,拍砖指正。(好的测评,顶顶更茁壮,拍拍更健康!) --------------------广告: 要是大伙觉得文章写得还可以,多顶多留言,最好能帮忙升级精华帖,小编就灰常灰常感谢大家了! -------------------我的MD情节 : 其实和大伙差不多,上学时,第一次见别人的MD,什么羡慕啊,觉得声音很惊艳啊,高科技啊,价格很贵啊 之类的。当时的EJ 打头的CD wakman的圆始魅力 ,棒形线控 也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学时候也买过很多电子书 ,《新潮电子》之类的。最喜欢口袋数码这个栏目 ,相信大伙也都不陌生。 04年还出了本随声听专辑增刊 ,很喜欢这本书。一直保存到现在。偶尔翻翻,很怀旧,很实用 。 本来列了目录,但真正开写了,会有些变动,但大致差不多,现在就开始正文,大伙一起MD的怀旧之旅~ ( 注:现在有的机子我就上图片,曾今拥有的就不上图片,只文字叙述了) ----------------------------------------------小二,给客官敬香茶~ -------------------------------------------------- 正文注释: 1小编不去从音质的角度测评,而是从个人听感的角度主观描述,尽量做到严谨,客观。 2由于排版原因,文字在前,图片在后,请读者穿插阅读,图文并茂更富乐趣。 3《 品味重回MD 这些事 》文图原创正版,辛苦编写。欢迎转载,请勿盗版(嘿嘿) 4 本文小编:penpen. 感谢大伙阅读赏鉴,请批评指正,多多包涵。 5 MD玩到现在的烧友都是高手,小编一直保持对md喜爱,随便写写拍拍,在大伙面前,献丑了。{:soso_e100:} Start reading -------------part one------------------个体赏析篇 注:1从最后接触的机器倒叙 (排名不分先后) 2耳机,主要用我平时常听的入耳Sony EX。歌曲,平常经常听的流行,抒情,女声,舞曲都有。自己录得SP 普 通MD碟,这么做的目的,在我现有的,相对普通,公平,熟悉的聆听方式下,能更好的测评每款MD的特点,展现优点暴露缺点。 3 小编比较喜欢收集各品牌MD的单放机型,所以大多以传统单放为主,播放SP ,通用性好,也经典怀旧。 4从小编现收藏的七款典型MD机型展开叙述。 ------------------------------------ SHARP ds77 sharp ds77 ,我接触这部MD时间比较短,也是买的最贵的一部单放机,最近一直在听,DS77算是sharp 单放里关注度比较高的机型,因此大家对ds77的期望值比较高,而ds77实际的表现是怎样的呢,令人期待,且看下文。 外形:小编我的是蓝色满天星,拿到真机,外型还是很惊艳的,蓝色里泛点紫色的满天星,正面水波纹荡漾,顶部的高亮金属边,整体给人高档感十足。sharp 和杜比系统的logo也比较拉风,就是左上角的圆型指示灯,小编觉得有点画蛇添足,要是像ds70那样隐藏在顶部的高亮金属装饰条里,就更加简约,纯粹。 听感:初听ds77,没有期待的惊艳感,声音属于冷声,少渲染,这和sharp一贯的暖声烘托渲染风格有所不同,声音音十分清晰,超高的解析感令人印象深刻,声音定位清楚分明,可以听到很多细节,得益于1bit H.A 数字放大芯片处理的作用.ds77是sharp里少有的突出解析感的机型,注意没有之一,甚至比解析高手e730有过之无不及。整体声音精细,控制层次分明,地位准确,没有一丝的凌乱感。人声相对比较薄,感觉1bit的机型或者说sharp的人声都不算厚实,像浮在伴奏上,但在可接受范围,但临场感很好。(人声厚实度dr80小于ds77,ds77小于ds70)。ds77 高频不再像sharp以往比较暗,有很大程度的延伸感,但还是缺少sony高音的华丽感。低频没有sharp老机发蒙,拳拳到肉的量感,ds 1bit系列明显感觉低频走质感路线,ds77的低频比较柔,不显山漏水,但下潜很深,很震撼,低频依旧保持着sharp澎湃的特色。 但冷声少烘托的听感风格,不会带来sharp st880 ds8讨好耳朵,惯有的惊艳感,换句话说,喜欢暖声,甜美风格的朋友可能对ds77所谓的高质素听感,不买账。 最近一直在听ds77,小编也比较熟悉ds77的性情,ds77属于高解析,风格内敛的冷声机型,整体氛围少烘托,声音定位冷静清晰准确。解析细致分明,声音控制毫无杂乱感 钉是钉,卯是卯,三频过渡自然顺滑,高频延伸感好,但少许生硬,缺少华丽感,中频不算厚实,临场感好,真实 低频比较柔,走质感路线,依旧震撼 但不显山漏水,该澎湃时才澎湃,没有发蒙影响高频的感觉,ds77整体还是没有脱离sharp的澎湃力量风格特点,所以应付大多类型的音乐,还是游刃有余,但因为ds77走冷声,高解析路线,没有暖声的烘托,难免不讨好耳朵,没有所谓的惊艳感,出现人声感染力不强,或者高解析带来的不耐听感觉。不过话说回来,暖声风格初听岁好,但听久会腻味,厌烦,一样有利有弊。 ds77的声场不算小,但其人声比较紧,声音烘托少 重还原的特性会给人一种声场小,音量输出功率小的错觉,其实不然,sharp的声场一直有营造良好临场感的优势,声音真实,自然。ds77同样继承这一风格特点。另外小编觉得什么杜比之类的音效可玩性大于可听性,当这些高端机才有的功能有了即使不用,看着心里也舒服,对吧,嘿嘿 (即使是这样sharp的杜比环绕音效的实际听感完胜vpt之类的鸡肋音效,sharp在MD音效领域的造诣实在无人能及),xbass足以从容给music听感增色不少。 月全则缺,ds77绝对不是完美的,但不可否认其是部高质素的顶级旗舰,其高解析冷静的听感,还是很有魅力,值得肯定的,其零低噪,干净 细致 分明 利落 丝滑 深邃 内敛的风格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其他:ds77的线控明显跟风sony,而且背后没夹子,无语,不过做工还是不错的,不会像sony线控的质量,那么爱串联,线控支持汉显,我也试了,算MD线控里比较拉风的配置了,线控显示友好,操作顺手。就是单曲循环必须先设置成喜爱的曲目才能自动循环,比较麻烦(sharp 1bit都这样)。最高兴的是,ds77完美通用dr80的线控,同样支持汉显,也解决了没背夹的问题。外接电池盒夹口香糖电池,所以续航即使sharp比较费电也不用担心。至于抗震性能正常走路没有太大问题但是还是没有sony G防震系统那么极致到位。这方面也不能太苛求,另外sharp主机口香糖电池盖是生胶的,非常脆弱,ds77也一样,因此换电池取放要十分小心,避免损坏。 特点:作为顶级MD单放,拥有轻巧惊艳的身形,1bit H.A数字放大,杜比音效,dsp环绕音效六段高低音自拟定调节,(杜比环绕和xbass可以叠加,dsp和高低音自拟定可以叠加)四级耳机接口,可以汉显的完备线控,已经足以。 总结:ds77作为sharp后期最顶级单放旗舰,凝结sharp所有尖端技术结晶,其风格路线给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极致解析,冷声 ,少渲染烘托,质素高,不代表听感讨好耳朵,喜欢sharp老机暖声风格的朋友,可能会不适应ds77特立独行的改变。 -------------------------------- JVC xm-px3 一直喜欢各品牌MD单放的简约极致纯粹,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单放机型,很少有难看的,毕竟这一块领域拼的就是脸蛋,身形。记得sony有款透明的CD叫NE 1透明的很诱惑,亮丽,性感,那么MD领域有没可以透视内部机芯,走透明性感的机型呢?有,就是找到的这款jvc 的MD。 关于透明:本来觉得蓝莓版的从照片上看更养眼,但小编因为橙色问题还是果断收了橙色的这款,拿到真机,原来橙色的也相当sexy,魅惑的橙黄色,磨砂的透明外壳,金属面板挡住关键部位,(考虑到机身的坚固耐用,或者说防走光,呵呵)整体搭配协调,露的恰到好处。(性感但不低俗,嘿嘿),机身整个四边框侧面也是透明的磨砂塑料外壳,可以看出尽量把透明的卖点做到最大化,这点很好。小编感觉背面比正面更好看,Orange的logo切合橙色主题,背面可以看到电池和内部机芯面板。正面右上角有个碟片透视三角框,可以看到里边的碟片,但小编觉得如果这块透视框要是像aiwa hx55的一样在左边的话,就能更好的看到里边碟片的转动,而不会被MD碟片挡板挡住大部分。 线控,原配耳机都是橙色全透明,线控有点像psp的形状,呵呵,说道透明的相控,耳机 ,jvc不是首创,松下透明的线控,sharp透明的耳机,相信都给 朋友们留下了好的印象。 jvc xm-px3 虽然是款单放机,但体积不算小,堪比录放机的身材,不过不显臃肿,拿在手里有一定分量,虽然采用塑料材质 给人质量好踏实的感觉。(不过还是小心磕碰,透明比较容易毁容,呵呵) 以上的篇幅都在说外形,小编发觉,虽然jvc(victor)品牌在MD领域属于二线,但旗下各型号的MD都以非凡,新奇,大胆和精良的设计做工著称,突出Md的设计美学,非常养眼。和maxell md碟的非凡设计 简直就是绝配。小编觉得MD不仅是拿来听,还可以拿来看,还可以听换碟时出仓的“嘎嘣”声,嘿嘿。 - 听感:jvc的MDi小编这是第一次接触 ,说实话之前没抱多大希望,奔着外形去的。but!无心插柳,柳成荫。 初听,低噪有点,但是不影响听感,即使在安静的环境下,可以说几乎没有,(小编比较注意低噪对听感的干扰),这个第一印象就让小编对jvc xm-px3有所好感,打开A.C bass(jvc自家特有的音效,小编听歌还是喜欢开音效的,只要不是很假的那种,都能起到很好的听感渲染效果,就像高汤还是要加点味精口感更好一样), jvc xm-px3的音效很少只有A.C bass,train,作为一款单放MD,音效少的简约,汗!train就不说,衰减高低频的火车音效,松下也喜欢搞这个。 既然音效少,那就捡重点的说,A.Cbass,jvc自家MD搭载的特色音效,只有开启和关闭调节,小编是这样理解的,就是jvc对A.C bass非常有信心,觉得只要开启,就不需要做过多的调节,就能给顾客带来良好的听感。实际表现是不是这么回事,且听下回分解。 jvc xm-px3 的听感小编感觉,不同于sharp的激情澎湃,不同于sony的华丽妖艳 ,很有自己的调音风格,绝对没有跟风模仿的嫌疑,赞一个!用A.C bass 听,声音偏暖,但不是特别暖声,声音扎实,稳扎稳打的那种感觉,相对比较清淡,但不是松下那种整体松散像白开水般的清淡,人声厚实但不厚重,富有情感,和伴奏融洽和谐,jvc xm-px3 整体给人感觉很纯净的聆听感,很讨好耳朵,耐听。 声场地位标准,解析中等,不会糊成一团,也不会分离断层,高频不会很华丽,低频也不会下潜很深,但一切恰到好处,不浓不淡。 总之,jvc xm-px3的听感给小编很好的印象。不走极致路线,也不会感到低端,很有自己的风格特色。 其他: jvc xm-px3不支持外接电池盒,都可以看到预留接口,不知道为什么不一步到位,可能这款透明MD不是jvc旗舰 型号的原因,小编在网上查 据说jvc后续高端机也丰富了音效除了保留A.C bass 也加入了自拟定调节,适应市场多元化竞争,A.Cbass 虽然设置很简单 ,但扎实纯净的听感。给小编很好的印象,赞一个!另外jvc xm-px3的抗震性能很好,作为那个年代只支持SP格式(无视LP)的单放出乎小编意料。 总结:jvc xm-px3透明出彩的外形,A.C。bass纯净 扎实 富有情感的聆听感,作为二线MD的非旗舰产品, 除了赞!其他的就不苛求了吧,呵呵。 -------------------------- SONY E730 其实小编对sony walkman的风格比较熟悉,一路走来,从Ex2000,ej985,N510, e010等,觉得sony的调音走向一致保持相对稳定的风格,变化不大,好比,一听sony的walkman就会有很sony 的感觉,大伙有同感,It is very sony 呵呵。前面提到过,小编比较喜欢收集传统单放MD,sony e730是sony最后一部传统高端单放,小编觉得有纪念,有凄凉。 外形:小编是金色的,全金属机身,有sony单放惯有的超薄高档感。正面walkman的标志,和sony logo 再无其他,比较简约。背面按键小巧紧凑,风格有同期NE20 的影子。HD数字放大,vpt,等英文标识,表明E730定位高端。有意思的是 e730 made in china. 另外E730长得和eh930也很像,我晕。可喜的是e730内置标准口香糖电池,配备外置电池盒,通用性好,实用。 特点:HD 数字放大 TYPE-S vpt 6段自拟定 G防震,可以看出e730 主打音质牌,矛头直指sharp 1bit。e730属于冷门机,宣传比较低调,但解析好,高音质的名声大伙都有所问,那么e730实际表现如何,且看下文。 听感:因为笔者无视vpt的鸡肋虚假,直接调节六段高低频均衡器,聆听。初听,e730,背景干净,声音定位好,属于冷声,但是是耐听入耳的那种冷声,丝毫没有生硬死板的感觉。人声细致,但密度坚实清晰,听感依旧可以感到sony惯有的华丽,绚烂的风格。声场不算大,但不会给人狭小的感觉,得益于HD数字放大,TYPE-S ,声音精细,解析出彩,特别听有玄乐的伴奏时,效果异常出色,小编很喜欢e730的人声表现,尤其是女声,高频十分华丽,延伸感深邃。 e730整体的听感风格比较到位张扬,解析好,还原过于细致,低噪零,背景很干净,可能在音乐的诠释上给人轻微“干”少油润多汁的感觉,而低频走质感路线,下潜又比较浅,点到为止。所以在听部分侧重低频的摇滚乐曲时,这种“干”,不油润多汁的感觉会更加明显。但不可否认 e730在控制解析,乐器定位,特别是弦乐的演绎,人声表现的坚实,华丽,深邃等方面的高水准表现,给让人带来高级的聆听享受。 总体来说,e730张扬华丽的高解析风格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是演绎女声,弦乐,抒情,流行,e730绝对是难得的利器,而对于摇滚,舞曲,e730可以演绎的华丽,精细,但不能带来震撼 澎湃的效果,所以演绎摇滚舞曲不是e730的强项。可能有朋友会说,如果sony后期的MD 有单独的clear bass调节就好了,能和自拟定叠加就更好了 ,就不单sharp的 xbass,可惜这只是如果,就像sharp 不会出HI MD一样,算是华丽的残缺美吧,呵呵,哟哟扯远了。 其他:至于e730作顶级传统单放,除了声音和外形,还有续航,其他好像并不重要,支持变速,复读等花边功能不提也罢。线控采用中规中矩的38,操控可以说是骨灰级的熟悉,sony walkman线控的兼容性,大伙都知道,非常好,不爽了,可以换,e730完美支持ej01的大眼睛线控,听起来很诱人拉风吧,不过现在这个线控好像也不便宜啊,扯远了 呵呵。 总结:sony e730 外表内敛 内在张扬,算sony后期做工不错的机型(rh1从脑袋里飘过,嘿嘿),E730解析出众细腻,冷声但耐听,人声富有情感且坚实有力(女声毒),高频华丽深邃,乐器定位出彩到位(特别是弦乐)。低频演绎比较吃力,属于中上身机型。其高质素控制演绎的高级听感给人绚丽的聆听享受。不可否认,作为最后的传统高端单放,e730表现出了应有的高水准,作为sony传统单放高音质的绝唱,它尽力了,没有让我们失望! --------------------------- Pioneer mk2 pioneer mk2,米老鼠MD,相信很少有人不喜欢,小编的这只大头米老鼠可谓得来不易,(和其他买家竞争来的,谁让我先款呢,嘿嘿,不过还是谢谢那个买家让给我,吼吼),2000年纪念米老鼠20周年发型。有全身和大头特写的的两款,小编更喜欢大头米老鼠,大大圆圆的两个耳朵,朝着你微笑的眼睛和嘴巴,人见人爱,焕发童心。Mikey就是经典。MK2来自sharp st531马甲,换句话说测评mk2 ,就是测评sharp531.(这不废话嘛) 外形:米老鼠头特写,有多惹人喜爱,或者说杀伤力有多强,直接看下边MK2配文照片,可爱无需言531语。除了全身金色金属外壳,外形还是很容易看出出自sharp st531马甲。在2000年这样的单放体积,就是在今天看来,也可以用轻巧来形容。线控比较有那个年代的感觉,设计不算新潮,两侧的三维导航杆很好用,而且那个年代的线控,质量非常好,一直到现在也没有串联,不灵敏的现象,包括绝缘橡线也没老化腐蚀,感觉很坚固,赞一个。 特点:米老鼠二十周岁,千禧年作为纪念版限量发行。sharp 当年高端单放st531 马甲。 听感:sharp 老机代表的声音风格,初听,暖声,入耳很讨好耳朵的听感,给人暖,耐听,富有情感的感觉。小编发觉不管是早期还是后期sharp的MD,人声都相对 偏薄,柔,好像浮在伴奏上一样,但营造的临场感好,很真实,自然。估计也是sharp的调音有意为之。mk2的声场磅礴,暖声烘托感浓烈,气势磅礴,符合老机的风格特点。 Mk2整体的听感继承了老sharp机的风格 听感。 典型的暖声,声场相对比较大,烘托感强,声音油润多汁有力,能营造很磅礴的听感,这种听感非常讨耳,富有情感,也就是俗称的听感好, mk2的解析一般吧,声音的分离度不够好,会有轻微的,糊作一团的感觉,模拟味也不算重 。低噪几乎没有,2000年能达到接近零低噪,不愧是sharp当年的单放旗舰,再赞一个!早期sharp 3段Xbass 走量感路线,拳拳到肉,澎湃震撼 ,但有发蒙的感觉。sharp xbass的魅力在于,营造震撼澎湃的低音的同时,高频依旧顺滑亮丽。 总体来说,mk2 ,早期sharp单放的听感风格,在今天看来,质素都是出类拔萃的,小编听到过这么一句话,“高解析就是高低频萎缩”这话虽然有些偏激,但是也不是完全站不住脚。像mk2(st531)这样的老机,虽然所谓的解析一般,声音甚至会有点糊发蒙,分离度,解析定位不好,但不可否认,这种“亲民 ”的听感入耳,给人好感。可能这就是sharp 早期暖声震撼悦耳的魅力 。不过浓烈烘托的暖声的早期机型,也有给人听感不够精细,颗粒感较重的粗矿感受 另外会出现听多腻味的审美疲劳。 其他:美中不足的是mk2的电池 是早期口香糖和后期MD电池不通用,不过外接电池盒可以弥补这个问题,小编觉得早期的sharp MD外形设计能力不行,体现在给别人代工的机型明显比自家的好看,呵呵 总结:pioneer mk2 米老鼠的脸庞,st531附体,十二年前的产物,今天还能受到追捧,足以证明什么叫做经典。当然mikey和sharp有幸联手,pioneer这个第三者功不可没。 ---------------------- SHARP DS70 ds70 没有ds8第一部1bit的历史性头衔, 没有后期ds77顶级机皇的名号,甚至没有蝴蝶机 张扬惊艳的外表,双色线控的亮丽。ds70从外形 ,声音,到知名度 给人低调甚至“中庸”的味道。 但 sharp ds70 是小编接触过的sharp MD,以及单放MD里最中意的一款。 外型:小编在上文已毫不避讳的表达对ds70的倾慕,ds70全金属机身,拉丝面板,不容易氧化,好打理。可能面板没有过多修饰,给人简洁,轻薄印象。正面1bit ,杜比,sharp的三个logo就是本身金属面板的突起或者凹陷形成。简约极致,看起来给人很单放的感觉。小编很喜欢ds70顶部按键和黑色修饰边框的设计,蓝色指示灯暗藏在顶部黑色边框中,播放音乐是会闪烁,好像播放SP LP不同格式,闪烁频率不同,很注意细节。整体主机金属,简洁,质感。好比MD里的“跑车”,不张扬的高档感,油然而生。另外ds70有四种颜色,有朋友觉得银色的不好看,其实是因为银色不上相造成色,真机很漂亮。反而小编觉得奶白色那个,有点。。。呵呵。 特点:ds8的升级版,比ds8多了dsp 环绕设置,高低频自拟定设置 且两者可以叠加,可以看出sharp还是和敏感sony音效配置的一举一动,其实Xbass 杜比耳机系统 已经让sony 望尘么及,sharp在MD的音效方面的优势简直不给sony 这个MD亲妈活路嘛,怪不得sony死死守着 hI MD格式的授权不放,嘿嘿,小编又扯远了。d70算是sharp里的音效王。 当年dr80对应的单放机型。也是以当年ds高端单放,定位市场, 听感:小编正好是和dr80一起听,初听,没有dr80的听感惊艳, 会给人sharp单放没有录放效果听感好的第一印象,(这让小编想到了一句话,sony单放比录放效果放好,sharp正好相反)。初听,受客观因影响。印象比较主观,所以,小编建议,还是多把玩每个MD几天,熟悉了,评价才比较公正。就好比dr80风格比较暖张扬,所以初听比ds70的冷静更讨好耳朵一样,反而会忽略dr80中频人声没有ds70表现厚实的差异。 回到主题上来, 现在测评ds70,ds70严格意义上说属于暖声机,但又比较冷静,不过张扬的暖声风格,小编中意ds70,是因为喜欢ds70中频表现厚实,整体临场感好的“中庸”,ds70的听感,没有dr80 ds8 那样过于暖声的张扬惊艳感,虽然很讨耳,但容易有甜腻的感觉。 也不会像ds77,过于冷艳,不食人间烟火,给人高处不胜寒的感觉,ds70的“中庸”中规中矩,本分稳定,没有走前两者的极端,可能不会给人出彩的极致感。但耐听,冷静正确。前边小编提过,ds70的人声表现是这几款1 bit里表现最好的 ,稳扎稳打,稳定不飘, 富有感情。但高频人声依旧是sharp比较暗的听感,缺少华丽婉约。ds70的声场比较开阔,尤其躺下听现场,临场感极佳,可能营造出的就是所谓的半圆形球状声场,听感真实不造作。小编一般觉得看Xbass足以,听感真实从容,而杜比环绕,dsp,自拟定偶尔调剂下就好(关于音效,小编下文会有篇幅单独跳重点说,呵呵) ds70的听感给人朴实,冷静,亲民的风格印象。整体的声音表现不会突出极致优化表现哪个方面,高频和低频都不会刻意强调加重和提升。解析属于中等,表现会比较粗线条,有颗粒感 不算精细,但ds70仍是小编的挚爱。尤其是中频的厚实,人声的富有情感,耐听,真实从容的临场感,都是打动笔者的重要因素。 其他:ds70的线控中规中矩,而1bit的线控都是可以通用,显示汉字, 电池通用 ,也有外接电池盒,sharp的MD电池盖是生胶的,都比较脆弱,算是一大bug,电池盒也没其他厂商的质量好,薄薄的塑料壳,在这些方面sharp比较抠门差劲,还不如二线厂家。 总结:sharp ds70 极致的单放外形,朴实不炫耀的风格,富有情感的人声中频,真实自然的声场表现, 都是它身上默默无闻的闪光点。 --------------------- aiwa hx55 a iwa hx55出名的“变色龙”,不知道为什么,小编对aiwa这个品牌一直有很好的印象,即使旗下产品不是那么的出类拔萃。翻看历史记载(有点夸张了),aiwa在md领域的造诣好像远没有磁带机那么极致到位。曾经的随身娱乐巨头,最后沦为sony的全资公司,然后迅速销声匿迹,好比一颗璀璨巨星的陨落,不免令人唏嘘感叹。HX55 aiwa被sony收购前的最后一部自家单放MD。那么小编就和大伙一起,重温aiwa 这颗巨星在MD天际划过留下的,令人充满记忆的,感动的,绚烂余晖。 外形:小编要多说几句了,HX55是近年来,MD厂商少有的,在MD外壳材质设计上下功夫的机型,搓衣板的正面,从不同角度 ,深蓝色到紫红色渐变,而且是“满天星”的哦,这是你是不是想起了五年后sharp ds77的波浪满天星设计呢,呵呵。正面左侧还有个透明小天窗,可以看到MD碟的运转,很有小型CD的感觉。电池盒是深蓝色透明的和主机很配,sharp真该好好看看人家电池盒,那做工,杠杠的。 经典的鲈鱼线控,小编觉得是aiwa里最正宗好看的一款,竖型电量显示,波浪线条频谱,大屏幕绿色背光显示,堪称aiwa线控经典设计,后期被收购吼更疯的条条棒棒真的不伦不类。 特点:唯一会变色的MD,aiwa最后一款自家单放MD 当然搭载DSL,而且是三段不是两段 。 听感:小编首先被强大的低噪雷到,可以清晰听到背景的噪声,靠,这难道是磁带机?!也许小编对低噪比较敏感。初听感觉aiwa hx55的风格很”老机 ”,声场其实不大,但气势磅礴,模拟味十足,很有aiwa自家磁带机的风格。 aiwa hx55听感很“爱华”,声音的分离度不好,或者说解析一般,可能更早期解码技术不成熟有关,人声浑厚坚实,但不生硬,富有感情, 不过延伸感不好,比较紧。 整体听感会有糊成一团的感觉,老机模拟味重,暖声,所以会感觉亲切,温和。 再说说aiwa有名的DSL 音效系统,开启这个到三段,hx55立马变成低音轰炸机,虽然对中高频影响不大,但hx55本来解析就一般,高频基本没有衍生感,所以会给人侧重“下半身”的听感。DSL 3 低音绝对变态轰头,有些低频甚至加强到破音,加上hx55输出功率大,重质重量,绝对震撼,简直就是低音狂的福音。sharp xbass和DSL相比,都有点小巫见大巫的感觉,但小编并不喜欢DSL营造的只有低音的轰头感。另外DSL开启,整个声音会发蒙,挺久了耳朵很累,人也会产生烦躁感。爱好重口味的就另说了。 aiwa hx55和后期高解析高端机比,听感粗糙,没有精细极致可言,不张扬绚丽,更不极致冷艳。 或者说这种听感一点也不高级,不过老机也有老机的特点风格,模拟味十足,亲切,温暖,这种声音很容易勾起磁带机时期的怀旧感动,总之hx55听感很爱华。 其他:在小编接触到的现有MD,特便是传统单放MD中,aiwa hx55除了外表考究可圈可点,做工优良。质素,听感,性能都不算突出,甚至没有什么优势。续航不算省电,抗震性能也很那个年代。 总结: aiwa hx55 没有特别出彩之处,功率大,模拟味十足,低音轰炸机,听感很aiwa 。想重温爱华磁带机时代风格的怀旧感动,aiwa的logo为之动容,hx55就在灯火阑珊处。 ------------------------------- SHARP dr80 sharp dr80,sharp最成功的NET MD,也是sharp终究止步HI MD领域 ,最后的机皇。小编的是蓝色款,日版dr805,与普通版不同在于配机耳机为四级耳挂而不是耳塞。是小编所有单放的保姆机(dr80作保姆机,有点奢侈,嘿嘿)作为sharp机皇,其设计,功能配置在NET MD领域堪称顶级。 特点:sharp顶配全功能MD ,看似单放设计的机身,功能强大带液晶屏显示,飞碟造型底座空前绝后,第一款也是最后一款1bit数字放大 支持四级耳机 NET MD。 外表: 可以看出 sharp对第二款NET MD的重视和用心,正面四维圆形导航键,整合音量播放前后选曲,停止键整合琐机开启关闭。加上sharp 1bit net md logo 和指示灯,再无其他,侧边只有线控插孔和mic接口,就LINE IN难道被省略了吗?当然不会,只是被转嫁到了功能强大的底座上。高度的整合,呼应金属拉丝材质面板,造就dr80很单放的极致高档感。而线控专门的mic键的人性化设计,给录音带来了便利,sharp这回可谓多费心思,用心良苦啊。 记得sony有些高端MD的底座很精美,颇具设计美学,不过功能都比较单一局限。(具体型号就不列举了,怕拍砖,嘿嘿)。而这次sharp可谓真的下本,为dr80配备全功能液晶显示飞碟造型底座。造型之拉风,功能之全面(丰富的接口,集显示,充电,录音,输出,编辑,播放为一身)突破MD底座先河,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dr80放在飞碟底座上,显得科技感十足。不过这样一来,dr80就会过于依赖底座才能完成很多功能,一旦脱离,一秒钟变单放机,或许这就是简约的代价。 听感:初听,在1bit机型里听感最好,气势磅礴有力,暖声耐听,烘托感强烈,声音清新丝滑,同时震撼澎湃。 dr80输出功率比ds单放系列明显大一些。 用dr80听不同风格个音乐,熟悉一段时间后,dr80听感给小编的感觉如下 :走暖声烘托路线,声场磅礴,由于1bit数字放大,整体声音,震撼澎湃中不乏流水般清澈丝滑的清新听感,不会有发蒙或者糊成一团的轰头紧绷感 。但良好的听感下,也掩盖了不少问题。dr80的解析上乘,但不算极致,换话句话说就是高频的纵向延伸感不强烈,有点淡化往里收。乐器分离度一般,加上本身暖声烘托感强烈,俗称渲染多,,就会造成听感不够分明,有些细节会比较模糊,或者淹没在烘托渲染感中,造成听感不够丰富,细节感缺失。不难发觉,虽然dr80听感讨耳,但有一个劣势,就是人声单薄,(小编觉得sharp的人声一直存在不够厚实的特点,dr80表现最明显,虽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是塌陷的那种)感觉人声轻轻浮在伴奏上,比较飘,不够坚实。虽然人声配合伴奏临场感很好,真实自然。但仍然遮掩不了dr80人声薄的劣势,人声的甜美,富有感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高频尤其是人声,比较苍白暗淡,没有sony高频人声的华丽感(sony的女声毒,公认的),当然这和sharp一直澎湃粗矿的调音风格也有一定关系。dr80的Xbass在1bit机型里属于比较震撼的,有质感又有量感的下潜,营造的暖声低音,拳拳到肉,听感好不累耳。 小编其实更喜欢冷声机,虽然听感没有暖声讨耳,但长期听不易产生腻味感,冷声机少渲染,听感比较冷艳,解析突出,高频延伸感好,细节分明清晰,乐器伴奏远近高低各不同。错落有致。比较有魅力,sharp dr80属于典型暖声机,有强烈的烘托感。(暖烘烘的) 其他:人无完人,机无完机,sharp dr80 贵为机皇,有优势,也有劣势,至于附件,线控也能显示汉字,底座显示屏不可以。sharp线控显示界面友好,但换组选曲,尤其是单曲循环设置需要几步设置,操作比较繁琐,没有sony一步到位的简便。至于该有的都有,不需要细说。 总结: dr80 ,sharp MD领域全功能旗舰绝唱,有突破性空前绝后的性能配置,音效配置相对简陋,只有Xbass,sharp机皇的美称名副其实。 ------------------------------------------------------------------------------------------------------------part 1 THE END.--------------------------- part two --------- ------------- 对比总结篇------------------------ 写在前面: 在个体赏析篇中,小编已经用大量的文字,尽量详细的阐述了七款较典型MD的不同风格特点,其实也是对不同MD厂商产品风格定位的一个综合评价。在对每个产品个体详细介绍过后,在对比总结篇幅里,为了避免重复啰嗦,小编会以言简意赅的方式,重点总结对比集体的差异特点,也算对前面文字的提炼总结。(配合的图片因为排版限制仍然在最后) --------------------- 传统单放巅峰对决 sony E730 VS SHARP DS77 两个MD厂商巨头后期的顶级单放,都配备,升级版数字放大(HD AMP VS 1bit H.A),都搭载临场感环绕音效(VPT VS Dolby stereo),都可以调节高低音均衡器。线控也雷同都可显示汉字 。除此之外e730 搭载TYPE-S,G防震系统。而ds77装备四级耳机,还有dsp音效及自家的3段XBASS。两者的外形也都是金属超薄极致。可谓在方方面面两家花旦谁都不示弱。 看过了数据见真机,小编觉得ds77的外形更有视觉冲击感,更加惊艳高档,而e730相对设计比较 严谨保守。两者做工在后期都算得上上乘。 至于听感都走高解析路线,冷声,少渲染,都能给人营造出很高档的高密度听音感受。 e730的中高音华丽婉约,尤其女声动听,延伸感很好。但整体声音略微干,不油润,低频是软肋,量感欠佳,质感下潜不够。ds77声音分明有层次感,解析极致,细节感好,低音澎湃震撼,气势磅礴,但人声略薄,缺乏情感,延伸感略生硬暗淡。可见都有优势劣势。两者的低噪为零,非常干净优秀。Xbass的低频优势sony望成莫及,杜比音效的实际听感也远好于VPT的鸡肋。所以在音效方面sharp有据对的优势。但在防震性能,节电方面,按键布局操控人性化方面,sony的优势更加明显。 综合考虑:难分伯仲,各有优势不足。sony和sharp的MD领域本来就是对着干,互补竞争的。就好比本田和丰田(本来想说另两个车型,觉得有点夸张,呵呵),所以好机真的很难取舍,但如果非要让小编选择其一,小编会选择ds77,毕竟很到烧友跟更愿意那它和EH1对比把玩。 ---------------------- Auvi sharp dr80 ds77 ds70 同门VS sharp自家后期高端录放,录放机型,同属Auvi系列,都搭载bit 数字放大,四级耳机接口,Xbass。当然略有不同,dr80全功能录放,配备功能强大的液晶显示屏飞碟底座,出于录放定位,sharp为了不影响单放销量,只给dr80配备xbass(小编觉得足以,而有一款低端单放sharp竟然连自家的招牌XBass也去掉了,小编直接被雷到)其他绚丽音效一概欠奉。 ds系单放,主要卖点就是音效,所以两代高端单放均搭载MD领域让其他厂商望尘莫及的绚丽音效系统,其中包括Dolby stereo ,dsp环绕,自拟定均衡器,还有sharp招牌xbass,音效之间还可叠加,而ds77更是升级1bit H.A. 看来sharp在音效领域绝对不给对手一点余地。(设计台词:既然sony你 不放HI MD授权,我就让你在音效领域干瞪眼,嘿嘿)三款机型线控可以互相通用,在sharp MD中算少见情况。 实际真机对比(参照下图),ds77最有视觉冲击感,感觉惊艳。dr80 看起来给人很单方的感觉,插在飞碟底座上霸气十足。 ds70相对内敛沉稳低调。给人极致简约金属质感(也是小编最爱)。 听感初听dr80最好,原因简单,dr80暖声烘托讨耳,而ds70,ds77初听高解析,少渲染,声音相对冷静。因为同属Auvi 数字放大机型,同属sharp产品,自家兄弟姐妹听感雷同中,当然也有差异。1bit sharp MD都会给人 清新丝滑,同时澎湃震撼的聆听感受。整体气势磅礴,临场感真实自然。同样具有sharp的特点,粗矿激情,人声不够厚实,高频偏暗,延伸感欠佳或者生硬等。 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dr80暖声烘托,听感讨耳,人声最为单薄,细节,延伸感欠佳。ds70相对冷静的暖声,中频人声表现最好,厚实富有感情,临场感真实自然,声音不够细致,有一定的颗粒感,高频暗淡。ds77 极致解析,层次细节感丰富,细致分明,声音清晰干净,整体偏冷,少渲染,延伸感稍显僵硬,缺乏情感。 小编之前就不掩饰对ds70的喜爱,虽然在极致中ds70显得中庸,dr80算是最成功的NET MD,ds77总给小编一种高处不甚寒的感觉,觉得ds77收藏意义大于使用价值。 --------------------------------- 不同风格雅俗共赏 aiwa hx55 jvc xm px3 pioneer mk2 MD领域除了sony sharp 松下的一线光环,还有很多二线MD厂商的光彩值得我们去熟悉把玩。虽然aiwa,jvc,pioneer ,建武等等这些二线厂商的知名度远在三位老大哥之后,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好的MD产品,小编一直觉得MD walkman本身就是高科技尖端随身听的代名词,也许二线厂商不是主打高端旗舰,甚至贴牌代工,但不难发觉,其对产品严谨忠实的态度:mk2是sharp早期单放旗舰st531的马甲,aiwa波浪满天星的设计ds77难逃参考之嫌,jvc MD的设计新奇独特,(jvc xm-px3的透明设计更是开创MD领域先河)。所以说,当我们对高端极致旗舰追求审美疲劳或者高不可攀时,关注这些价廉质优的机型,也是一种不错的调剂,说不定会给你带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惊喜收获。 ------------------------------------- 三款1bit四级耳机集合,听感大于炫头? 看来sharp在1bit数字放大获得市场好评后,想把Auvi的高音质感推广到底,1bit 四级,是高音质的代名词,还是炫头,小编带着这个疑问,在三副四级耳机的实际表现中,找寻答案。(可惜没有最高端的MD90) 不难看出,小编这三款四级耳机,有两款(耳机,入耳)明显有森海代工的影子,那副耳挂就不得而知,实际佩戴聆听。原配四级耳机舒适度最差,有点搁耳,听感也比较平淡,即使这样,作为配机耳机sharp显得比sony大方多了。耳挂比较舒适,听感细腻婉约,有点铁三角的味道(是不是是铁三角代工不得而知)就是因为佩戴方式出街会漏音。入耳的那款明显森海入耳的风格,大气豪放,低频量感好,中高频没什么出彩的地方,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因为自带四级转普通耳机转换线,四级耳机也可听普通接口MD,对比后,小编发现,四级耳机的对音乐控制的分离度控制很好,每个乐器表现的清晰分明,层次细节感好,这个能就是四级分离声道的硬件优势所在。 三副四级耳塞的表现单从听感质素看,中规中矩,算不上出彩,更谈不上出类拔萃,不过四级光环为其加分不少,相信爱动手的烧友diy的四级耳机表现也一定不会差。 ----------------------------- 关于Mini Disc碟 小编一致不相信MD碟片本身能提升其音质听感的夸张宣传(5块和500的MD碟片放音效果没什么区别),当然也不否认高档碟片存储介质稳定对MD音质提升的辅助作用。喜欢把玩MD的人也大多喜欢收集MD碟,maxell MD碟片设计的新潮独特,TDK过硬的质量都给小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很多限量版授权图案的碟片也是烧友追捧的挚爱。还有一类高档的原版MD碟,小编更是垂涎三迟,而曾今有烧友丢了MD,却一直精心收藏MD的事,足以证明MD不仅是苍白的听歌工具,更带给人们很多美好的记忆,小编也收藏了一张TDK XA PRO金蝶,算是对收集MD碟的一种缅怀和记忆。 ------------------------------- 可有可无的 听感? 音质?音效? Dolby stereo, 3Xbass , Vpt ,6段均衡。 DSL 。a.c.bass 1bit 数字放大 HD digital AMP ,TYPE-S,四级耳机。。。在MD或者说整个随身听发展的进程中,这些提高音质,音效,听感的技术必不可少,而且从未停下发展竞争的脚步,目的只有一个,提高算法解码精度的同时,提升声音质量的的精细纯净,最后加上调音渲染,达到良好的听感,MD在与CD争夺市场份额时,这些“味精”的作用立竿见影。小编也喜欢看音效听音乐,因为可以获得更好的听感,但一味最求音效也是不可取的,即使是听感最绚丽的杜比环绕音效,也不适合在任何情况下使用,虽然对耳朵的冲击感强了,但会影响听感失真,甚至声场混乱。好的音效是适可而止的渲染,因此小编也只是吧很多MD附带的音效当“备胎"偶尔调剂下即可。 之前也有烧友建议来个bass大比拼,对于喜欢轰头的低音控,有一定的才考价值。因此,小编就对自己听过的bass调节感受描述如下:sharp 3xbass,顺滑震撼,老机重量感,拳拳到肉,虽不影响高频但会使整个音场发蒙,后期1bit机型,bass走质感路线,一样澎湃震撼,冷静正确,从重口味改走小清新。aiwa DSL纯属下半身低音轰炸机,绝对变态,适合摇滚低音控,不过听久了 ,会有烦躁的不适感。jvc A.C.bass,扎实纯净,稳扎稳打,不是很震撼 ,但纯净耐听。 至于松下的S-XBS,小编印象不深,对松下的机型接触不多,觉得松下的低音比较散清淡。sony的mage bass这个大家都熟悉吧,拉进来垫底倒也不至于,虽然还不如早期磁带机的GRV,不过低频本来就是sony的软肋,而后期的clear bass小编就得简直就是mage bass为了适应市场低成本需求 的简化版 ,初听很震撼,其实是很空很苍白的低频,更谈不上和整体声场,中高频的协调,clear bass就没应用在sony后期MD上,看来sony还是很有自知之名的,(还记得那个vpt一推出就饱受大伙口水,呵呵) 本来小编不想把范围扩大,不过还是提下MP3的音效,小编接触过最好声效的MP3是iriver ifp790,XtremeEQ+3D的华丽组合配合飞利浦px01芯片在05年掀起了一股飞芯热 。其营造的震撼华丽音响效果绝对不亚于任何顶级MD的渲染音效,每个音符好像爆米花爆开一样的绚烂听感,令人影响深刻,可惜MP3解码的粗糙,明显的低噪,让小编五年后重回MD的怀抱。SRS wow是MP3领域运用最成功的环绕音效,也是因iriver搭载出名,改走小清新路线 ,其中iriver e30 t60的运用最成功,srs可以模拟很好个横向声场,但纵延伸感一般,临场感当然不如sharp MD的杜比环绕。不过比sony VPT好一些。 而后期的srs wow hd 也依然走了低成本下坡鸡肋之路。iaudio的BBE,因为aiwa磁带机时曾搭载过,所以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而短暂拥有的iaudio i7,让小编完全破灭了此前对MP3上应用BBE好的错觉,虽然看起BBE,声音会变得精细,但其实变化不大,给小编鸡肋的感觉,而iaudio中频塌陷,低频敲木板,高频尖刺耳的垃圾调音彻底破坏了BBE在小编醒目中的形象。而iaduo i7播放pcm无损收音机般单薄的听感,更是粉碎了小编对无损论的迷信。最后说说三星的DNSE 3.0,让笔者对三星以往样子花瓶,声音国产的印象有所减轻或,但觉得在音质,音效这条路上,三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到MD的主题上来,小编之所以五年后重回MD,是因为现在的小编更注重听感的纯净,细节,自然,真实,而不是音效渲染的扭曲的绚丽轰头感,因此MD才是适合小编的听音利器。 ------------------------------- 小编说说:MD的附属品 线控的汉字显示攻略 在《新潮电子随声听特刊》158页有篇NETMD汉字显示攻略的文章,文章虽详细,却看得的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小编就借花献佛,把一位烧友总结的简便方法,和大伙分享,一般情况都通用,小编已实验成功,只要是线控支持汉显,单放机不用拆机改针脚也可以一样显示汉字,是不是很邻人兴奋,sharp dr80 ds70 ds77线控均可以成功显示汉字,但dr80底座显示屏不可以。 具体步骤 1先改电脑注册表 [开始]-[运行]-[regedit]-[注册表编辑器]: (1)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Sony Corporation\OpenMG\PD\{F7D5CB7D-61E5-4258-AD3B-726DBAB5162C}的UTOC4里的“ff”改成“3” (2)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Sony Corporation\SonicStage\PD的ShowTitleHalf里的“0”改“1” (3)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Sony Corporation\OpenMG Jukebox\PD的ShowTitleHalf改1(这步如果在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Sony Corporation\OpenMG Jukebox\下看不见PD的话就不用改了) 2下载汉字转换通软件,输入要改的曲名 人名,把简体中文字转换日文sjis字体, 3把转换好的火星文字粘贴在ss软件重命名,(注意用鼠标复制粘体不要用快捷键)即可。 MD碟歌曲分组管理 相信现在用ss软件刻MD碟的便捷方案是大伙经常用到的,不管是CD转SP,还是MP3 flac ape 转SP,NET MD方案让我们很好的告别线性一对一录音麻烦浪费时间的噩梦,(即使是MP3转录的MD碟,放音的质量也远好于MP3本身,这个大伙都明白,所以没什么好回避或者觉得丢人的,呵呵)回到主题上来,虽然用ss 转录好歌曲,再新建文件夹分组的方法可以很快将歌曲分类,但其实在平时的播放中,不难发现,这么做会加大激光头来回读取的频率,加剧激光头老化和排线故障,所以处于长期使用保养考虑,小编建议大家为了延长爱机使用寿命,先分组后用ss转录歌曲。 ss软件的使用维护 不知道大伙有没这种感觉,就是ss软件有时使用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什么证书过期需要联网认证修复,有时甚至要重新卸载安装,很麻烦,虽说在稳定的电脑上安装大版本的ss,相对比较稳定,但小编有些担心了,现在整个ss软件已近处于停滞状态,如果哪天因为和电脑系统不兼容,有没有更新的驱动或者解决方案,出现ss软件瘫痪,那么MD本来就处于版权保护局限的录歌问题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大伙觉得这个问题是不是个问题呢? 台方MD buy or diy ? MD的魅力不仅可以是“独乐乐”还可以是开放性的“众乐乐”,那么台方MD也会是玩家乐意接受的聆听方式,现在的台放MD基本为二手,多以组合迷你音响的形式出现,价格也比较白菜,不介意橙色或者苛求放音Hi-Fi的朋友,收一个也无妨,当然像安桥台式HI-MD 这样的高阶台式价格不菲,加上箱子另算的开箱,不是小编这类的消费群能追求的。不过也没关系,只要家里有好的组合音响,只要一根音频线,小小Md 化身台机,借助音响功放,效果不亚于听CD。 ------------------------------- 关于Hi——MD 小编一直没有涉猎 HI-MD的领域,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橙色好的Hi-MD,录放加单放组合(RH1+EH1)的价格贵的吓人,不过也可以理解,物以稀为贵,对于已经停产的经典,以后恐怕有钱也买不到。何况小编囊中羞涩 ,是无米之人。其次小编一路走来,从EX2000,ej985,N510,N10mE010,对sony walkman的大致风格比较熟悉。还有个不大不小的原因就是HI-MD只有sony一枝独秀,高端机型电池容量小,而且没有外接电池盒的做法颇有不满。 不过,不管怎么说,HI MD是MD容量格式方面质的飞跃,未曾接触,小编还是觉得遗憾。就像sharp ds70 ds77风格差异比较大,小编也不好妄加推断E730 和EH1的伯仲。有机会,小编还是会一睹Hi MD的风采!(特别是EH1 呵呵) ------------------------------- 关于文章最后 从学生时代到现在,虽然途中断断续续,但小编一直保值着对MD的喜爱,从未发烧,也未退烧。MD(1991.05----2006)走过十几载,完成了它的使命,就像胶卷,唱片巨头的瓦解一样,停留在那个时代,永恒的凝结在人们的记忆中。 在安静的夜里,如果你愿意,拿出许久没听的MD,擦擦上面的灰尘,不去介意时间在它身上留下的痕迹,播放一张自己喜欢的SP格式碟片,随着碟片在机器里转动,戴上耳机,此刻,享受MD低调华丽的聆听感受,其中一定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感动。。。 ------------------------------------------------------------对我所热爱的MD walkman致敬,谢谢它们带给我的快乐记忆------------------------- 感谢每一位的关注阅读,辛苦!再次感谢! ------------------------------------All THE END。---------- ------------------------------------对了,别忘了欣赏下边小编准备的MD美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