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柳姓】大禹治水农耕时代领路人

 liuhuirong 2018-10-11

柳姓血缘始祖后稷:

助大禹治水农耕时代的领路人


     后稷是黄帝的后裔,按辈分推算,与大禹、子契同为黄帝五世孙。在大禹的率领下,他们共同完成了治水的壮举,并被舜帝分别加封。

    后稷的诞生带有几分神秘色彩。他的父亲帝喾的正妃名叫姜原,是有邰(tái,台)氏部族的女儿。一次,姜原外出到郊野,看见一个巨人脚印,心里欣然爱慕,就去踩它一脚,这一踩,就觉得身子振动,怀上了孕。十个月后生下一个儿子,姜原认为这孩子不吉祥,就把他扔到了一个狭窄的小巷里,但不论是马还是牛,从他身边经过,都绕着躲开而不踩他。又把他扔到树林里;正赶上树林里人多,所以挪了个地方,把他扔在渠沟的冰上。这时,飞鸟飞来,纷纷用翅膀垫在他身下,或盖在他身上。姜原觉得这太神异了,就抱回来把他养大。由于起初想把他扔掉,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弃就是后来的后稷。

    弃为什么又叫后稷呢?因为弃从小就跟别人不同,他善于种植稷(高梁)、菽(豆子)、麦等粮食作物。被帝尧发现,破格提升为后稷,也就是主管农事、教人耕种的官。于是人们以官相称,称弃为后稷

    大禹、子契、后稷的相遇,应该是在他们共同治水之后。帝尧的时候,华夏大地突发洪水,大水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过了丘陵。尧任用鲧治理洪水,由于鲧使用的办法,结果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那时,舜已代行天子的政务,他到四方巡视,看到鲧治水不力,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死在那里。舜通过禅让,从尧手里接过帝位后,举用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治水。并派契、后稷等协助,这样,他们就共同组成了一个治水班子。

禹治水成功后,后稷则利用自身的优势,负责在水患平息后的灾区教授黎民播种百谷,恢复农业生产。他还负责粮食的调拨,以有余补不足。在他的管理下,百谷得以按季节茂盛生长。

后稷好农耕,教百姓栽种庄稼,使周代先民脱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进入了定居耕作的农业时代。

    后稷助大禹治水,教黎民种百谷,因功被赐予了一个最重要的姓,这就是黄帝拥有的嫡系姓——姬。他获此殊荣,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他是正妃所生。

    后稷被封到有邰,也就是他母亲姜原的出生地,并在那里生息繁衍。其后代主要在有邰活动,后来迁到岐下,也就是在今天陕西岐山一带。

岁月的流逝并没有抹去后稷家族的辉煌,公元前十一世纪,后稷的第三十四代后裔周武王姬发灭掉商朝,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大封诸侯,弟弟周公姬旦被封于鲁,治所在今山东曲阜。因周公要随朝执政,其长子伯禽代父受封成为第一代鲁公。下传第12代鲁公是鲁孝公,他的儿子字子展(又称公子展),子展的孙子无咎以祖父的字为氏,得姓为展。无咎的儿子展获的封邑在柳下(今山东新泰市柳里),死后谥为,故而人称柳下惠,其后人就以柳为氏,柳下惠成为柳姓的得姓始祖。

由此上溯,后稷就被尊为柳姓的血缘始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