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越 | 百年孤独一坛美酒,春秋寂寞一部《寒情》

 cxag 2018-10-11


百年孤独一坛美酒,

春秋寂寞一部《寒情》


历史剧一直是剧作家们钟爱的题材,但是,要想编好一部历史剧却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作为剧作家来说,首先要攻克的也许便是“历史”对于当下的意义。这个问题亦涉及到了戏剧的主题,即一部戏剧作品到底想传递些什么,表达些什么。现在很多的编剧写戏都已经不会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商业化的市场,导致许多编剧把精力花在研究“观众喜欢看什么”——这一无聊的问题上。诚然,观众喜欢看当然是需要考虑的。但是,我们之所以研究观众的喜好难道不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接受我们想要传递的内容吗?

 

《寒情》作为浙江小百花早年的作品,从形式和风格上都标志着浙江小百花艺术改革的开始。今天我们向各位读者再次推荐这部剧,不是因为它在小百花改革历史上的价值,而是因为它出色的艺术价值本身。

 


这部剧可谓是浙江小百花的“高阶作品”,它从观众定位的角度来说,设置了比较高的门槛。没有历史基础的观众看这部剧会比较累,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艺术成就。戏剧固然是要以通俗为主,但是从历史剧的角度来说,《寒情》的叙事也不见得多少晦涩。另外,得幸于编剧超高的情商,这部剧中的人物相较以往的戏曲剧本的人物来说,拥有一种特别的厚度。这是传统戏曲剧本,乃至中国当代的许多戏剧剧本里都不多见的。《寒情》对人物人性的刻画,对爱恨情仇的梳理,远远超出了故事表面所传递的意思,也大力升华了历史本身对这段事件的描述。所以,笔者可以毫不吝啬地说——看浙江小百花的戏,没看过《寒情》是可惜的,没看懂《寒情》,那就更可惜了。

 

历史难写,乱世的历史更难写。在乱世之中,人们因为战乱形成了很多发杂扭曲的情感与性格,但却又还需要坚守一些道德人性的根本。人们被欲望牵扯,又被忠义牵绊。这种纠结有人性本源的复杂因素,却也有来自社会民族所独有的信仰的冲突。要把握这样的点和力度,对历史及文化本身没有深刻的解读是不可能做到的。同时,若还要对人性有别样的理解,那势必需要很多超出艺术审美本身的、上升到哲学和社会意识上的解读。

 

故此,客观来说,《寒情》作为一部越剧作品。其缺点在于太过复杂,但亮点也恰在于此。

 


夏韵这一角色,作为全剧唯一的女人,编剧给予她的是有别于一般戏剧的更加有深意的作用。如果说《梁祝》中的祝英台,象征的是女性在社会中取得的独立与自我。那么,夏韵这一角色则是实在地让女人在世界中找到了属于她本我的价值与作用。全剧中,夏韵所有的行动都是出自于自己的选择。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命运逼迫的万不得已,但是她始终是非常具有“自知之明”。包括其对情对爱,对忠义及对忠贞的解读,无一不彰显一种精神上的豁达。末了,太子丹对她的感情以及她对荆轲的感情又双面体现和作用了人性与欲望。而在她捧着“百年红”去说服荆轲刺秦的那一场。到底是为了劝说还是出于真情流露的对故乡的思念,我们不得而知。可是,正如她后面那段“横流一地百年红,空怀满腔女人梦”表达的情感是否真挚一样——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生逢乱世,人们又太多的郁结。正如田光临死前的那一句“人生苦短浩气长,春秋不写儿女情”。这一整部作品的精妙之处正在于写出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下的纯粹的愿望。那即是荆轲的夙愿,是他的游侠梦,而实际上也是一个和平梦。

 

所有战争中的人唯一的心愿就是希望战争早日结束,除此之外再无更多。但是和平与安逸又谈何容易?想要超凡凛然又怎能逃过社会的束缚?编剧恐怕是深知这种又想超然却又不得然的心境,故此能勾画一个有“桃花源梦”却无“桃花源命”的荆轲。

 


我们若能从这部历史剧中窥得现世,那可真正别有韵味。现世中有多少这样说不清楚的仁义,讲不明白的爱恨,无法实现的诺言,莫名其妙的使命,空成负担的恩情……又有多少人,看似选择了自我,却其实逃不过宿命。做出自己并不想选择的选择,结果得到可以预见的结局。但是千年之后有画风忽变,反而得到超乎预料的评价。历史可不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的东西吗?!《寒情》虽然从故事上说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史实记载的那样叙述。但是却在最终的叙事方式上,让它比一般的历史剧更有历史的气质。

 

百年孤独一坛美酒,春秋寂寞一部《寒情》。这真正是一部难得一见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