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遭遇“不好的事”,你应该如何保护?

 长沙7喜 2018-10-12

成人总觉得,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渴望着得到帮助和支持。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经历一些他们觉得“不好的事”,会导致孩子产出不良情绪。

对于让孩子难过的“不好的事”,你是小心翼翼呵护孩子不去触碰,还是勇敢地引导孩子面对呢?


1

国庆期间和朋友相约郊游,儿子和朋友的女儿被一条大狗狗深深吸引。


俩娃站得很近地对着狗狗热情凝视。


大狗狗也许是兴奋,也许是不喜欢,冲俩娃大叫一声。


朋友的女儿靠的比较近,吓得坐到了地上大哭。


看着朋友哭了,儿子也撇着嘴要哭了。


回家后,在说起这件事儿时,儿子重复着,“妈妈,我吓坏了。”


我意识到了这件事情对他情绪的影响,这是“不良情绪滋生事件”。


我决定跟儿子聊聊今天这段不太美好的经历。


和儿子协作搭积木的过程中,我陪他一起回忆白天发生的事情。


我了解到他吓坏了的原因,因为怕狗狗,还有,他的朋友哭了,他很难过。


这也反应了成长中孩子的两类基础情绪:自责和不安


我跟他表示,白天的事情我很抱歉,但是这不是他和朋友的错,当然也不是狗狗的错。希望他下次在和狗狗接触的时候,要保护好自己。我顺便给他科普了和动物互动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独自让孩子承受不良情绪。


孩子的认知和经验都不足以帮助他们自行找到解决方法,可能造成他们无限放大的自己的不良情绪。


和小家伙复述了这次不太好的经历,虽然过程中他情绪上有些波动,但是当他能自己说出经历和自己的情绪时,他的情绪得到释放,他也学会了如何对待自己的情绪。

2

你也许有这样的疑问:在孩子遭遇不好的经历时,应该是为孩子撑起保护罩,不要再提孩子的伤心事呀。


帮孩子回顾不好的经历,岂不是再一次刺激孩子吗?


有人说,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


孩子的情绪,终究要孩子自己面对,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回避和孩子讨论不好的经历,阻挠了孩子正确理解事件。


他们会对自己的信念产生疑惑,感觉自己受到威胁,从而改变对世界的认知,这对于孩子而言,就是精神创伤。


你可能觉得有点夸张了,但是请记住,不同程度的精神创伤能影响孩子的行为轨迹。


比如孩子目睹了人身伤害、校园暴力、交通事故等不好的事件之后,即使孩子没有遭受到直接的身理伤害,但是他们依然产生了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如果没有得到帮助,那么孩子可能会逐渐变得恐惧、内疚、排斥、困惑、易怒、敏感


避而不谈事件的真相,会让孩子任由想象去放大内心不良的情绪。


不良情绪可能会让孩子变得孤僻或是开始制造麻烦,攻击他人,即使他并不想这么做,可也无法控制自己。


所以,你需要帮助孩子回顾事件,让他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帮助他认识自己的情绪,对他的情绪表示理解,给予孩子安慰和保护,帮助他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也传递给孩子面对事件的正确应对方式。


3

真正要做到和孩子谈不好的经历,你也许会感叹,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技巧,谈何容易。


你首先得从关注孩子情绪开始。


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判断孩子遭遇的事件、轻视孩子的情绪。


可能有时你觉得孩子小题大做,不能理解,但是在孩子看来那可能是个迈步过去的坎儿。


你需要引导孩子回忆事件经过,鼓励孩子说出来,表达情绪。


告知孩子真相,说明前因后果,是对孩子的坦诚,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帮助孩子分析事件能避免孩子胡思乱想,更避免产生不确定感和失控感。




你需要选择合适的沟通环境,为孩子营造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愿意和你沟通,表达自己的情绪。


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需要有一些沟通技巧。


语气。尽量和平时一样,不要在语气上向孩子传递你的情绪变化,孩子很敏感,当他意识到你的情绪变化时,他会变得很紧张。可能接下来的沟通,他都会开始脑补各种可怕的画面。


沟通的内容。尽量简单、真实、客观地描述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不要对一些令孩子不舒服的细节做过多的描述


道具。年纪小一些的孩子,可能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表达。你可以借助孩子喜欢的玩具来帮助孩子传递信息





当父母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对吧。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保护好孩子,不让孩子经历“不好的事”。


可当孩子经历了“不好的事”时,请不要逃避,请时刻准备用你的心认真去倾听孩子的情绪,请你温柔勇敢地引导孩子勇敢面对经历的“不好的事”、“不良的情绪”。



喜欢记得来一个


记得参加本期活动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