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多久没有联系过自己了?

 曹雪南 2018-10-12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创业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师



我们每天努力工作、学习生活,晚上回家要和家人聊天、陪孩子玩耍,周末还要约上好朋友叙叙旧、促进感情。忙忙碌碌的时候总会忘记了自己当初是为了什么而出发?


我们很少独自呆在房间里看看书,听听音乐,关心一下忙碌的自己。你有多久没有联系过自己了?


本周末的语音内容为「升级你的操作系统——人人都要懂一点的博弈论」,在独处的时候过来听一期语音内容来建立自己的思维模型吧。





你多久没有联系过自己了?

作者:赵剑Tony

来源:答案DAAN(ID:D_A_A_N)

 

8月份的时候,我去了一次上海。


这次没有什么特别,拜访一些老朋友。不例外的约了马先生。


每次和马先生见面,都可以碰撞出一些火花,我是说在我这边,他有没有火花我没太在意,其实。


可是这次的火花还是颇费了些周折,主要是这家伙最近俗气得要命,跟我谈了半天生意。

 

直到我忍不住问他:「最近看什么书。」


在看的这本科幻,我没什么兴趣。


我又问:「那上一本呢。」


「上一本是乌合之众。」


「咦,你为什么又看一遍。」


「因为我得和自己建立联系。」

 

我兴奋地拍了自己的大腿:我擦,可算找到感觉了。

 

后面马先生的一段话,还是很精彩的。如下:

 

和自己建立联系,是要承认个人的意义。反面,反面就是个人情感的消失,是个人的无意义。


如果个人情感消失了,怎么体现个人情感,哪来的爱恨?这些情感和个性在数据面前没有价值,只可能对自己有价值。


可是,在这个越来越被数据控制的世界里,这些意义被极大的忽视和遗弃,变得不重要变得无意义,冰冷就是这样开始的。


数据会告诉你什么更合理,你该吃什么你该买什么,甚至你的工作和伴侣,而不是你自己来决定。

 

当然,他说得肯定没有那么精彩,大部分是我加上去的。

 

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发现和欧文·亚隆在《当尼采哭泣》里的一段话有很好的呼应:

 

要完全跟一个人发生关联,人必须先跟自己发生关联。


如果我们不能拥抱自身的孤独,我们就只是利用他人作为对抗孤独的一面挡箭牌而已,只有当人可以活得像只老鹰,不需要任何观众,才能爱慕地转向另一个人。


只有那时一个人才能去关心另一个。

 


在这个越来越弱化连接的时代,人类最渴望和最稀缺的都是关心和爱。


工具和媒体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的潜在意义。但是在努力寻求外部力量的背后,和自己的对话越来越虚弱。


这种虚弱来自于盲目,日复一日的盲目之后的疏忽,久而久之的疏忽之后,看到镜子里的自己的陌生,这种陌生是如此的真实。

 

可能这只是我看到自己的样子,也许。

 

现代汉语中,「孤独」这个中性词越来越被赋予了负面的意味。


试想一下得道的高僧和恬适的睡眠,都是来自孤独的,包括冥想。


然而在很多的时间里,我们渴望来自外部的能量和信息,来充斥体验、提供可能性。


我自己也一度非常害怕孤独,可是我深刻体验过之后才发现,孤独才是人的常态,现在热闹太容易,而「心性」太少。

 

不久前的一天,我问旅居美西的刘老师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我,现在会做点什么呢?


刘老师的答案如此精彩,以至于让我又回想起上面的这些。



我,如何才能成为我。


这也是佛之所以成为佛的所在。

 

这般被智慧普照的感觉,让我更喜欢联系自己一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