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阳还五汤应用

 缥缈的星光 2018-10-12

——刘翠豹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的著名方剂,现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方剂组成

黄芪四两生当归尾二钱赤芍一钱半地龙一钱川芎一钱桃仁一钱红花一钱

二、立方依据

王清任以“补阳还五”为方剂名称,与其提出的“元气”理论密切相关。他形象地将人一身之元气设定为“十分”或“十成”的整数,若平均横向分配,则左右各有“五分”;若平均纵向分配,则上下各有“五分”。在生理状况下,元气充达全身无处不到,人“手握足步,头转身摇,用行舍藏,全凭此气”。而在病理情况下,元气稍有亏虚,即可导致人体机能减退。当其亏虚程度较轻时,因难以察觉而易于造成人的疏忽;当其持续出现亏虚并达到一定限度时,诸多疾病就会因此而发生了。王氏认为,这一限度为人体全部元气(十分)之一半(五分),是“半身无气”的结局。因元气亏虚如此之甚,治疗决不可墨守“病属于虚,宜治以缓”的常规方法,而应抓住时机以峻补立法,迅速应用大补元气的方法使周身元气得以恢复。所以,所谓“补阳还五”实际上就是补足人身“十分”元气之意。

三、方解

从补阳还五汤的组成即可看出,该方“不在逐瘀以活血,重在补气以活血”。方中以重剂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以起痿废;伍以归尾、川芎、桃仁、红花、地龙、赤芍等活血通络以疗不仁。方中药物以气运血,气血互用,气足血活,元气复来,用药比例及配伍方法十分科学。

四、药理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本方水煎液能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明显抗凝血及抗体内血栓形成作用,对脑血管有显著扩张作用,能持久增加脑血流量,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加速损伤脑组织的修复,对脑水肿及并发的脑功能紊乱有一定纠正作用,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疗效肯定。同时,还有一定的温和降压作用。

五、临床应用体会

1、要正确把握临床适应症,做到方随证出,药性相符。补阳还五汤主要应用对象为辨属正气亏虚,脉络瘀阻的中风后遗症。其主要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苔白,脉缓。具体操作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应在中风恢复初期,即脑水肿症状解除,病情相对稳定时使用。一般为病后两周左右。②近期血压基本正常,或虽见血压偏高,但辨证不属肝阳上亢及风、痰、热、瘀等实证者。③患侧麻木不遂,健侧亦见麻木无力者。④患侧肢体水肿,下肢尤甚者。⑤常自觉头轻脚重,似晕非晕,下肢沉重

如捆绑重物,动则尤甚者。⑥兼证或见卫阳不固之畏风自汗,或见脾胃气虚之纳呆便艰,或见心肺不足之心悸胸闷,或见气血两亏之面苍不华者。⑦舌紫而胖或舌淡而胖,舌边或见齿痕,舌面或有瘀点或瘀斑,舌下脉络淡紫粗长怒张,舌苔白或苔白而腻者。

⑧脉缓大或涩弱,或患侧脉弦大,健侧脉弦缓或沉弦者。

2、关于黄芪的用量。方中君药黄芪的用量要适宜,要突出补气活血的治疗特点,用量宜大但不应太过,应考虑到连续累积的治疗过程,同时结合患者气虚的程度及脾胃功能的正常与否权衡用之。在一般情况下,黄芪的用量应控制在30~60克之间。如气亏程度较甚,同时又无其它禁忌症时,可逐渐增加剂量至60克以上,但连续用量不宜超过120克。这是因为用量过少,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会贻误良机,丧失使患者肢体功能完全恢复的可能,若连续超剂量使用,则可因患者病后无力运化而导致气机壅滞,轻则影响患者正常的食欲,重者可导致湿热内生,痰浊壅滞,反而会分化治疗的主攻方向,影响整体治疗效果,同样不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3、要辨证的看待和应用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后遗症的病人中,辨属气虚血瘀者的占30%~40%,还有相当一部分病例并不适合补气活血,尤其是峻补元气之法治疗,所以补阳还五汤虽为中风半身不遂所设,切不可不加辨证盲目地应用。还有一种现象是,多年来好多医生认为高血压即辨属肝阳上亢型,认为黄芪有升压作用,所以也不敢用补阳还五汤,这也是不正确的。只要是

辨属气虚血瘀的中风后遗症,不管血压高低,均可大胆使用补阳还五汤。

4、应用拓展。中医有句话叫“异病同治”,补阳还五汤不但可用治中风偏瘫,还可用治小儿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肌营养不良症、格林-巴利综合症、慢性肾炎及冠心病等诸多疾病,只要辨证准确,时机适宜,使用得当,均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