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桂本与宋本条文异同标注)

 李香愚 2018-10-12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桂本与宋本条文异同标注)

10.12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鞕。
10.13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宋本为:脉阳微阴涩而长者)
10.14 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0.15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理中、四逆辈 (宋本为:宜服四逆辈)
10.16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 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
10.17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10.18 太阴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 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李香愚注:以下从10.19--10.268条为桂本独有,宋本无此8条↓


10.19 太阴病,大便反鞕,腹中胀满者, 此脾气不转也,宜白术枳实干姜白蜜汤;若不胀满,反短气者,黄芪五物汤加干姜半夏主之。

10.20 太阴病,渴欲饮水,饮水即吐者,此为水在膈上,宜半夏茯苓汤

10.21 太阴病,下利,口渴,脉虚而微数者,此津液伤也,宜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
——————————————————————————————————————————————————————

10.22 太阴病,不下利、吐逆,但苦腹大而胀者,此脾气实也,厚朴四物汤主之。
10.23 太阴病,不吐、不满,但遗矢无度者,虚故也,理中加黄芪汤主之。

10.24 太阴病,欲吐不吐,下利时甚时疏,脉浮涩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0.25 太阴病,吐逆,腹中冷痛,雷鸣下利,脉沉紧者,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10.26 太阴病,有宿食,脉滑而实者, 可下之,宜承气辈;若大便溏者,宜厚朴枳实白术甘草汤

10.27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