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墓挖出上古史书,与《史记》截然相反,历史或许要被改写

 关东兴云閣 2018-10-12

我们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司马迁花了14年的心血编著而成。司马迁编写这部《史记》,因为其耿直的性格,有功记录,有过也记录得罪了很多人,遭受了很多的苦难,其中就有宫刑等让人几乎都受不了的挫折,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折磨,即使被关进大牢也还是在写。正因为司马迁宁死不屈的编写《史记》,加上他有啥说啥的耿直性格,记录了皇帝的罪过,得罪了皇帝,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大臣煽风点火,才导致了司马迁的死亡。

司马迁正直的性格,虽然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磨难,还使他的后代也要隐姓埋名的生活,但正是这样的性格使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历史。

但是最近,考古学家们在一个古墓里找到了一本古代的史书,这本史书上记载的内容与《史记》上的内容大相径庭,一旦证实这本史书记载的内容是真实的,那么我们学习了那么多年的《史记》可能会被推翻。这本史书就是《竹书纪年》。

其实记录历史的书有很多,但我们听过最多的就是《史记》,我们一直认为史记记录的都是真实的历史,但是这本《竹书纪年》的出现几乎要颠覆我们的认知,几乎和《史记》记录的是两种历史了。到底哪一本是真的呢?

其实每朝每代都有专人记录历史,史书应该很多才是,但是随着历史的推移,战争的洗礼很多都已经无迹可寻了。我们对于古代的历史都是通过这些书籍和文物知道的。但是书籍上记载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认定的历史被另一部书记载的内容推翻,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承认新的历史和这本书的真实性,没有证据的话自然不太能够让人信服。这部史书在以前就被发现过,但是当时的人只承认了《史记》,这本与《史记》截然相反的书,就被封禁了起来,这一封就是千年,直到最近再次被发现。

司马迁也非不犯错的神人,他对历史的认知也是来源于书籍,所以也有可能出错,这也就警醒我们,要辩证的看待历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小编亲情提示:读者的建议我们还是会听的,希望你们多多提建议,我们会好好吸收进去的,欢迎吐槽评论,谢谢你们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