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肉类食品加工常用辅料

 犇羴鱻馫 2018-10-12
Deep East Music - Sunny Jim.mp32:05
来自食品技术


在肉制品加工中,常加入一定量的天然物质或化学物质,以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形、组织状态和贮藏性能,这些物质统称为肉制品加工辅料。正确使用辅料,对提高肉制品的质量和产量,增加肉制品的花色品种,提高其商品价值和营养价值,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肉类食品加工常用辅料


常用的加工辅料主要包括:调味料、香辛料、添加剂。

调味料:调味料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风味,能赋予食品的特殊味感(咸、甜、酸、苦、鲜、麻、辣等),使食品鲜美可口、增进食欲而添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质。包括:咸味料、甜味料、酸味料、鲜味料和调味肉类香精、料酒。

调味料

(一)食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精制食盐中氯化钠含量在97%以上,味咸、呈白色结晶体,无可见的外来杂质,无苦味、涩味及其他异味。在肉品加工中食盐具有调味、防腐保鲜、提高保水性和黏着性等作用。食盐的使用量应根据消费者的习惯和肉制品的品种要求适当掌握,通常生制品食盐用量为4%左右,熟制品的食盐用量为2%~3%左右。

(二)酱油

酱油分为有色酱油和无色酱油。肉制品中常用酿造酱油。酱油主要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等。酱油应具有正常的色泽、气味和滋味,不混浊,无沉淀,无霉花,浮膜。

酱油的作用主要是增鲜增色,使制品呈美观的酱红色,是酱卤制品的主要调味料,在香肠等制品中还有促进成熟发酵的良好作用。

(三)黄酱

黄酱又称面酱、麦酱等,是用大豆、面粉、食盐等为原料,经发酵造成的调味品。味咸香,色黄褐,为有光泽的泥糊状,含有糖类、脂肪、酶、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钙、磷、铁等矿物质。

在肉品加工中不仅是常用的咸味调料,而且还有良好的提香生鲜,除腥清异的效果。黄酱性寒,又可药用,有除热解烦、清除蛇毒等功能,对热烫火伤,手指肿疼、蛇虫蜂毒等,都有一定的疗效。黄酱广泛用于肉制品和烹饪加工中,使用标准不受限制,以调味效果而定。

(一)蔗糖

肉制品加工通常采用白糖,某些红烧制品也可采用纯净的红糖,白糖和红糖都是蔗糖。肉制品中添加少量的蔗糖可以改善产品的滋味,缓冲咸味,并能促进胶原蛋白的膨胀和松弛,使肉质松软、色调良好。蔗糖添加量在0.5%~1.5%左右。

(二)饴糖

饴糖由麦芽糖(50%)、葡萄糖(20%)、和糊精(30%)组成,味甜爽口,有吸湿性和黏性,在肉品加工中常为烧烤、酱卤和油炸制品的增味剂和甜味助剂。

(三)蜂蜜

蜂蜜又称蜂糖,呈白色或不同程度的黄褐色,透明、半透明的浓稠液状物。含葡萄糖42%、果糖35%、蔗糖20%、蛋白质0.3%、淀粉1.8%、苹果酸0.1%以及脂肪、蜡、色素、酶、芳香物质、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等。其甜味纯正,不仅是肉制品加工中常用的甜味料,而且具有润肺滑肠、杀菌收敛等药用价值。蜂蜜营养价值很高,又易吸收利用,所以在食品中可以不受限制地添加使用。

(四)葡萄糖

葡萄糖为白色晶体或粉末,常作为蔗糖的代用品,甜度略低于蔗糖。在肉品加工中,葡萄糖除作为甜味料使用外,还可形成乳酸,有助于胶原蛋白的膨胀和疏松,从而使制品柔软。

(五)料酒

中式肉制品中常用的料酒有黄酒和白酒,其主要成分是乙醇和少量的脂类。它可以除膻味、腥味和异味,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赋予制品特有的醇香味,使制品回味甘美,增加风味特色。黄酒色黄澄清,味醇正常,含酒精12度以上。白酒应无色透明,具有特有的酒香气味。在生产腊肠、酱卤等肉制品时料酒是必不可少的调味料。

香辛料

香辛料是某些植物的果实、花、皮、蕾、味、茎、根,它们具有辛辣和芳香性风味成分。其作用是赋予产品特有的风味,抑制或矫正不良气味,增进食欲,促进消化。

肉类食品加工常用辅料


一、香辛料种类

香辛料依其具有辛辣或芳香气味的程度可分为辛辣性香辛料(如葱、姜、蒜、辣椒、洋葱、胡椒等)、芳香性香辛料(如大茴香、小茴香、花椒、桂皮、白芷、丁香、豆蔻、砂仁、陈皮、甘草、山萘、月桂叶等)和复合性香辛料(如咖喱粉、五香粉等)三类。

二、常见香辛料及使用

1.葱

各种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醚类化合物,如烯丙基二硫化物,具有强烈的葱辣味和刺激味。作香辛料使用,可压腥去膻,广泛用于酱制、红烧等肉制品。

2.蒜

含有强烈的辛辣味,其主要化学成分是蒜素,即挥发性的二烯丙基硫化物。具有调味、压腥、去膻的作用,常用于灌肠制品,切碎或绞成蒜泥加入。

3.姜

姜味辛辣。其辣味及芳香成分主要是姜油酮、姜烯酚和姜辣素以及柠檬醛、姜醇等。具有去腥调味的作用,常用于酱制、红烧制品,也可将其榨成姜汁或制成姜粉等,加入灌肠制品中以增加风味。

4.胡椒

胡椒有黑胡椒和白胡椒两种。未成熟果实干后果皮皱缩的是黑胡椒,成熟后去皮晒干的称为白胡椒。两者成分相差不大,但挥发性成分在外皮部较多。黑胡椒的辛香味较强,而白胡椒色泽较好。在干果实中含挥发性胡椒油1.2%~1.5%,其主要成分是小茴香萜、苦艾萜等,辣味成分为胡椒碱和异胡椒碱。胡椒是制作咖喱粉、辣酱油、番茄沙司不可缺少的香辛料,也是荤菜肴、腌、卤制品不可缺少的香辛料,对西式肉制品来说,也是占主要地位的香辛料,用量一般为0.3%左右。

5.花椒

花椒又称秦椒、川椒,系芸香料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椒树的果实。花椒果皮含辛辣挥发油及花椒油香烃等,主要成分为柠檬烯、香茅醇、萜烯、丁香酚等,辣味主要是花椒素。在肉品加工中整粒多供腌制肉品及酱卤汁用;粉末多用于调味和配制五香粉。使用量一般为0.2%~0.3%。能赋予制品适宜的香麻味。

6.大茴香

大茴香俗称大料、八角,系木兰科的常绿乔木植物的果实,干燥后裂成八至九瓣,故称八角。八角果实含精油2.5%~5%,其中以茴香脑为主(80%~85%),即对丙烯基茴香醛、蒎烯茴香酸等。有去腥防腐作用,是肉品加工广泛使用的香辛料。

7.小茴香

小茴香俗称茴香、席茴,系伞形科多年草本植物茴香的种子,含精油3%~4%,主要成分为茴香脑和茴香醇,占50%~60%,茴香酮1.0%~1.2%,并可挥发出特异的茴香气,有增香调味,防腐防膻的作用。

8.桂皮

桂皮又称肉桂,系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及茎部表皮经干燥而成。桂皮含精油1%~2.5%,主要成分为桂醛,约占80%~95%。另有甲基丁香粉、桂醇等。桂皮常用于调味和矫味。在烧烤、酱卤制品中加入,能增加肉品的复合香气味。

9.白芷

系伞形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块,含白芷素、白芷醚等香精化合物,有特殊的香气,味辛。可用整粒或粉末,具有去腥作用,是酱卤制品中常用的香料。

10.丁香

为桃金娘科常绿乔木的干燥花蕾及果实。花蕾叫公丁香,果实叫母丁香,以完整、朵大油性足、颜色深红、气味浓郁、入水下沉者为佳品。丁香富含挥发香精油,精油成分为丁香酚占75%~95%和丁香素等挥发性物质,具有特殊的浓烈香气,兼有桂皮香味。对提高制品风味具有显著的效果,但丁香对亚硝酸盐有消色作用。在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11.山萘

山萘又称山辣、砂姜、三萘。系姜科山萘属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根状茎,切片晒制而成干片。山萘含有龙脑、樟脑油酯、肉桂乙酯等成分,具有较强烈的香气味。山萘有去腥提香,抑菌防腐和调味的作用。亦是卤汁、五香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12.砂仁

系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果实,一般除去黑果皮(不去果皮的叫苏砂),砂仁含香精油3%~4%,主要成分是龙脑、右旋樟脑、乙酸龙脑酯、苏梓醇等。具有矫臭去腥,提味增香的作用。

13.肉豆蔻

肉豆蔻亦称豆蔻、肉蔻、玉果。属肉豆蔻科高大乔木肉豆树的成熟干燥种仁。肉豆蔻含精油5%~15%,其主要成分为萜烯占80%,肉豆蔻醚、丁香粉等。不仅有增香去腥的调味功能,亦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肉制品中使用很普遍。

14.甘草

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外皮红棕色内部黄色,味道很甜,所以叫甜甘草。含6%~14%甘草甜素、甘草甙、甘露醇及葡萄糖、蔗糖、淀粉等。常用于酱卤制品。

15.陈皮

芸香料常绿小乔木植物桔树的干燥果皮。含有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橙皮甙、川陈皮素等。肉制品加工中常用作卤汁、五香粉等调香料,可增加制品复合香味。

16.草果

系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含有精油、苯酮等,味辛辣。可用整粒或粉末作为烹饪香料,主要用于酱卤制品,特别是烧炖牛、羊肉放入少许,可去膻压腥味。

17.月桂叶

系樟科常绿乔木月桂树的叶子,含精油1%~3%,主要成分为桉叶素,约占40%~50%,此外,还有丁香粉、丁香油酚酯等。常用于西式产品及在罐头中以改善肉的气味或生产中作矫味剂。此外,在汤、鱼等菜肴中也常被使用。

18.麝香草

系紫花科麝香草的干燥树叶制成。精油成分有麝香草脑、香芹酚、沉香醇、龙脑等。烧炖肉放入少许,可去除生肉腥臭,并有提高产品保存性的作用。

19.芫荽

芫荽又名胡荽,俗称香菜。系伞形科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用其干燥的成熟果实。芳香成分主要有沉香醇、蒎烯等,其中沉香醇占60%~70%有特殊香味,芫荽是肉制品特别是猪肉香肠和灌肠中常用的香辛料。

20.鼠尾草

鼠尾草系唇形科一年生草木植物。鼠尾草含挥发油1.3%~2.5%,主要成分为侧柏酮,鼠尾草烯。在西式肉制品中常用其干燥的叶子或粉末。鼠尾草与月桂叶一起使用可去除羊肉的膻味。

21.咖喱粉

呈鲜艳黄色,味香辣,是肉品加工和中西菜肴重要的调味品。其有效成分多为挥发性物质,在使用时为了减少挥发损失,宜在制品临出锅前加入。咖喱粉常用胡椒粉、姜黄粉、茴香粉等混合配制。

22.五香粉

五香粉是以花椒、八角、小茴香、桂皮、丁香等香辛料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复合香料。因使用方便,深受消费者的欢迎。各地使用配方略有差异。

添加剂

添加剂为了增强或改善食品的感官形状,延长保存时间,满足食品加工工艺过程的需要或某种特殊营养需要,常在食品中加入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这种添加的无机或有机化合物统称为添加剂。

肉类食品加工常用辅料


淀粉:淀粉的种类很多,按淀粉来源可分为玉米淀粉、甘薯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绿豆淀粉、豌豆淀粉、蘑芋淀粉、蚕豆淀粉及大麦、山药、燕麦淀粉等。通常情况下,制作灌肠时使用马铃薯淀粉,加工肉糜罐头时用玉米淀粉,制作肉丸等肉糜制品时用小麦淀粉。肉糜制品的淀粉用量视品种不同,可在5%~50%的范围内,淀粉在肉制品中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肉制品的黏接性;增加肉制品的稳定性;

酪蛋白

酪蛋白能与肉中的蛋白质结合形成凝胶,从而提高肉的保水性,用于肉制品时,可增加制品的黏着性和保水性,改进产品质量,提高出品率。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有良好的保水性。会形成光滑的沙状胶质。这种特性,使大豆分离蛋白加入肉组织时,能改善肉的质地。

卡拉胶

卡拉胶是天然胶质中唯一具有蛋白质反应性的胶质。它能与蛋白质形成均一的凝胶。由于卡拉胶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巨大的网络结构,可保持制品中的大量水分,减少肉汁的流失,并且具有良好的弹性、韧性。卡拉胶还具有很好的乳化效果,稳定脂肪,表现出很低的离油值,从而提高制品的出品率。另外,卡拉胶能防止盐溶性蛋白及肌动蛋白的损失,抑制鲜味成分的溶出。

维生素E

维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目前国际上惟一大量生产的天然抗氧化剂。本品为黄色至褐色几乎无臭的澄清粘稠液体,溶于乙醇而几乎不溶于水。植物油任意混合,对热稳定。

山梨酸钾

山梨酸钾系山梨酸的钾盐,易溶于水和乙醇。它能与微生物酶系统中的硫基结合,破坏许多重要酶系,达到抑制微生物增殖和防腐的目的

山梨酸钠

山梨酸钠性质与山梨酸钾类同,但难溶于乙醇。其安定性比山梨酸钾差,放置时能被氧化而自白黄色变浓褐色。其效力与山梨酸钾同

红曲米和红曲色素

红曲色素具有耐光耐热耐化学性强,不受金属离子影响,对蛋白质着色性好以及色泽稳定,安全无害等优点。红曲色素常用作酱卤、香肠等肉类制品、腐乳、饮料、糖果、糕点、配制酒等的着色剂。

焦糖色

焦糖色亦称酱色、焦糖或糖色,为红褐色至黑褐色的液体、块状、粉末状或粗状物质。具有焦糖香味和愉快苦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