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草药:金沙牛

 医草yicao 2018-10-12

关注“潮汕草药”,识“胶己人”草药。本期草药是金沙牛,初中的时候,在学校教学楼边的空地,医草看到几个同学趴在地上,过去看到一个小沙坑,同学对着沙坑一吹,就看到里面有只小虫在动,用小树枝挑出来,放在瓶盖里看它们互斗,或者在瓶里放点沙子看它们挖沙坑。


【学名】

蚁狮[yǐ shī]

脉翅目蚁蛉[líng]科蚁蛉幼虫。


【别名】

挼子、倒行狗子、睡虫、沙谷牛、沙牛、砂牛虫、金沙牛、地拱、倒推车、倒退牛、地股牛、地牯牛等。


【生长环境】

蚁蛉科是脉翅目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科,我国已记载蚁蛉70余种,中国农业大学对蚁蛉科的分类进行了研究,估计我国大陆的种属约为35属200种,分布于我国的大江南北。蜻蜓为白天活动,蚁蛉多为夜间活动。世界也记录蚁蛉350属约2000种,各动物地理区尤其是在亚洲、非洲、澳洲的干旱地带及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成虫生活于草丛中,多于黄昏时飞行,有趋光性。幼虫常居于岩穴下、屋榆下之干燥的砂地上,营盆状的穴,潜伏于穴底,待小昆虫堕入穴中,即行捕食。堕入之昆虫,以蚁为多,故有蚁狮之称。

【形态特征】

蚁狮体近似纺锤型,头和前胸较小,中后胸较发达,腹部肥大,体表生有着生刚毛的毛瘤。头扁平,前端有一对形如钳状的强大弯管,为一对由上下颚分别形成的颚管,称双刺吸式口器。外形像蜘蛛,头小,有一对大颚,平常是倒退着走。

蚁狮成虫后叫“蚁蛉”,通体暗灰色或暗褐色,翅透明并密布网状翅脉。头部较小,但一对复眼发达并向两侧突出,口器为咀嚼式,腹部细长。成虫体长23~32mm,展翅52~67mm,静止状态时,两对翅自胸部背面向体后褶叠呈鱼脊状,覆盖体背直到腹部末端。蚁蛉多属中或大型昆虫,形似蜻蜓。蚁蛉的触角较短,呈棒状,且尖端逐渐膨大并常稍弯,翅脉的翅痣下方均有一狭长的翅室。


【药用价值】

幼虫入药。性味辛、咸,平。有毒。入膀胱经。

功能主治: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用于高血压病、中风、小儿高热、惊厥、疟疾、泌尿道感染、肾及尿道结石、竹木刺、异物入肉不出、骨折;外用治中耳炎、痈疮、无名肿毒。

内服:研末,1.5-5g(或3-10只)。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1、疟疾:地枯牛十一个。兑酒吞服,在发疟疾前半小时服一次。慢性疟疾,得服一星期。

2、小儿疟疾:地枯牛七个。炒香为末,开水吞下。

3、疔毒:地枯牛七个。以六个捣绒敷疔顶,另一个不捣放疔头上,用布包好。

4、瘰疬破烂:沙谷牛合硼砂、冰片少许,捶烂敷疮,用膏药盖之。

5、竹木刺及铁沙入肉不出:地枯牛配南瓜瓤敷患处。

【饮片形状】

春、秋季捕捉,鲜用,或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本品谷粒状,长7~15毫米,全体呈黄褐色,有黑褐色斑点;头部较扁大,口器发达,上颚1对,扁长内弯如钳螫状;胸部大,腹部有环节10个,胸、腹部膨胀或微胀,两侧有短毛,末端有刺;足3对,中足最长,在采收加工炒制时多已脱落。体轻,质松脆。气微腥,味微咸。以体大、全形、黄褐色、体轻膨胀、无沙泥者为佳。


【配伍禁忌】

本品有毒,用量需谨慎。


【生物文化】

蚁蛉昆虫的通称,这类昆虫触角短,等于头部与胸部长度之和,末端膨大。形态与豆娘很相似,翅狭长,翅痣不明显,有长形的痣下翅室。幼虫后足开掘式。大多数种类在地面或埋伏沙土中等待猎物,或在地面追逐猎物。有些种类通过陷阱捕获猎物,幼虫隐藏在漏斗状的陷阱的底部,取食掉进陷阱中的蚂蚁和其它昆虫,吸食猎物躯体的内容物後把空壳扔到坑外。幼虫称蚁狮,幼虫行动是倒退着走,故又叫“倒退虫”,我国常见的有蚁蛉、中华东蚁蛉等。

目前最古老的蚁蛉科化石发现于晚侏罗纪的地层中,化石所呈现的翅脉特征与今天的蚁蛉仍很相似。作为一个古老类群,蚁蛉独特的生活习性早就激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1800年。


【注意】

野生资源有限,适量采集。养殖价值虽高,投资需谨慎。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学习,治疗请遵医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