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了,捏捏这里,大多一次可愈

 海皇星6688 2018-10-12

究竟捏哪里,感冒了,大多一次可愈!它就是捏翳风穴到缺盆穴的一条区带上,翳风穴与缺盆穴的具体位置见下图。





按揉方法:拇指与其余四指分揉脖子两边,从上至下,也就是从翳风穴往缺盆穴的方向按揉,连续不断,中等力度,揉的时候再捏一捏,提一提,效果更好。


按揉时间:持续五至十分钟。


可两手轮换操作。直到脖子与前额同时微微出汗为止。这时患者已有全身轻松的感觉。


疗效:八十九例中只有一例效果较差。(年龄从三岁至八十四岁)


特殊病例:女,五十九岁,王某某。感冒一个多月,吃药、打针、输液、喝中药均不见效,全身无力,咳嗽,头晕鼻塞,经一次按摩,全身轻松许多,咳嗽减轻。后又按摩两次痊愈。一般感冒,大多一次即可。


延伸阅读 一


这个穴位通治各种感冒,

风寒风热都管用


感冒大家都得过。同样是感冒,却有风寒、风热的区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程凯告诉大家一个身体自有的“感冒药”,不论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可以找它。


我们都知道,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所吃的药是不同的,如果吃错了药,不仅不能缓解病情,还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风寒感冒:一般都是由于吹风受凉引起的,典型的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轻微发烧、头痛、颈项发紧、无汗等。鼻为肺之窍,受凉流清涕是卫气不足的表现,同时也多为风寒感冒初起时的首要症状之一。其症要点为“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肌表失于卫阳温煦而寒,因而怕冷恶寒重;寒性收引凝滞,因而人体腠理闭塞而无汗、颈项发紧、周身疼痛、气血运行不畅。治疗的时候当温阳散寒,也就是把皮肤表面瘀积的寒气、邪气发散出去。


风热感冒:是由于风热之邪侵袭肺卫,导致卫表不和,肺失清肃。风热感冒多发生于春季、夏季。春季多风,气候转温,所以风与温热之邪多相兼致病;夏季室外闷热,室内又较为凉爽,室内室外温差较大,也容易患病。从症状上,风热感冒与风寒感冒很容易区分,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包括发高烧、鼻流黄涕、咳嗽、痰黏或黄、怕热、有汗、咽喉红肿疼痛等。其症要点为“热”。邪热伤人,多见高烧;肺失清肃,则流黄鼻涕,其经脉循行所经的肺系(咽喉)见肿痛。因此治疗的时候要解表清热。


既治风寒又治风热的感冒药——大椎穴



无论温阳散寒还是解表清热,都可以用到大椎穴。大椎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而手足三阳经,都汇聚到督脉的大椎上,因此大椎又被称为“阳中之阳”,只要给大椎适当的刺激,就可以振奋阳气,祛邪防病,使人精神抖擞。


要想温阳散寒,治疗风寒感冒,可以采取温热的刺激方法,最简便的是擦热——把两手掌心搓热,然后按在脖颈大椎的位置,这个方法随时随地都可以采用。新经络公众号提示:有条件的话,也可以用艾灸大椎的方法或者用毛巾热敷,或者在洗澡时调高水温,用热水对着大椎连续冲五六分钟。以上方法都是对大椎进行温热刺激,温补大椎之阳,也就温补了一身之阳,阳气充足,则可驱寒外出,症状自然缓解。


解表清热,治疗风热感冒,可以改为刺血拔罐。刺血拔罐属于清泻的方法,可以清泻阳邪,相对于擦热、温灸这些缓和、温补的刺激方式,属于强刺激。


快速取穴:坐位,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七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本穴,按压有酸胀感。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强、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