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醉读诗词之 轻薄桃花逐水流

 历史爱好者驭风 2018-10-13

/驭风 

杜甫《绝句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立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这个世界真真儿的有意思。同样是桃花,竟惹的不同的人整出不同的心情。看见桃花,崔护怀念着“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去年今日此门中;林黛玉自然是面对桃花自爱自怜,哽咽一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而唐伯虎忙着“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安逸潇洒的很呢;白乐天是因桃花有了“不知转入此中来”的惊喜,到了老杜,却是“轻薄桃花逐水流”的憎厌了。

 

这也难怪,人的命,天注定,同样嗜酒和才高,李白潇洒的仗剑醉逍遥,落了个诗仙酒仙的外号,看见桃花是“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心态,绝不是饱受离乱之苦的老杜所能有的。

 

困顿中的杜甫唱着“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领着家人在上元元年(公元760年)的春天千辛万苦的到了成都,亏了有高适的帮助,才能在浣花溪边有了杜甫草堂作为安身之处。二十多年的东奔西走,终于稳定下来,日子虽然清苦,但总比颠沛流离的生活要强百倍。在“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之余,画纸下棋,敲针钓鱼,也算是初级阶段的小康了。

 

本诗写于上元二年,是绝句《漫兴九首》中的第五首。漫兴,就是兴之所至随笔写来的意思。起首就有“断肠”之句,可以想象老杜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心情很不好。说来也怪,古人形容自己伤感的时候,往往用“断肠”,什么“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寂寞断肠人,孤高烈女心”、“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那么,古人为什么那么热衷“断肠”呢?

 

《搜神记》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在临川东兴,有一个人进山打猎,结果抓到一个小猴崽子,于是带回家中。这个小猴的妈妈母猴闻着味就找到了猎人的家。那个猎人把猴崽子绑在院子里得树上,招大家来看。母猴跪在地上施礼,一副哀求的样子,只不过说不出人话来,十分可怜。那个猎人不但不把小猴放了,还当着母猴的面把小猴杀死了。那个母猴悲伤的哭泣哀嚎,然后以头撞树自尽。那个人把母猴的肚子剖开,发现母猴的肠子都断成一截一截的。后来,大家都习惯用“断肠”表示自己的伤感和悲痛,到不是真的像母猴一样,肠子“寸寸断裂

 

春江水暖,老杜拄着拐杖漫步江边,当他站在芳洲上,满目柳絮飞扬,桃红逝水,想到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国难未已,故乡难回,仕途坎坷,命运不济,所以,即使是在春天里,难免觉得柳絮在风中的飞舞过于张扬,而桃花逐水,又太轻薄,不过是满腹的郁闷迁在柳絮桃花上,借景发泄而已。

 

不过,老杜笔下的“轻薄桃花逐水流”一句,后来常常用来暗指轻浮女子,这恐怕事老杜想象不到的了。

 

而桃花依旧是桃花。春天,桃花开了,芳妍姿娇,也是赏春一景。桃瓣落地,逝水流红,只要你不悲哀的如老杜,除了淡淡的有韶光易逝的伤感,估计不会有他这般狠呆呆的“断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