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生】它是杭州人压箱底儿的“宝贝”,已在贴沙河畔静立逾百年……

 真友书屋 2018-10-13

不止西湖,杭州人的压箱底宝贝,除了西湖边、博物馆里头的,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不可移动文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大隐隐于市,可能每日与上下班的你擦肩而过,可能是我们曾经念过书的那座屋子、也可能是我们去看过病的医院旧楼。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仁爱医院的故事……


仁爱医院天主教堂外景


仁爱医院旧址位于下城区刀茅巷与凤起路交汇处,在如今的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是一组红砖实叠的西式教会医院风格的独立建筑。


民国十一年(1922),法国天主教仁爱会法籍修女郝格肋变卖家产,捐资在刀茅巷222号筹建了教会医院——仁爱医院,又名圣心医院,也是当时市内的第二家西医诊所。医院占地55亩,内有哥特式教堂、X光室、施诊所、男女病房等楼房4幢及海星小学校舍。


仁爱医院天主教堂内景


杭州是中国较早开办西式诊所、医院的城市之一,当时仁爱医院无论是医术还是医院的规模,在杭城都可算是首屈一指。据医院的老职工回忆:抗战期间,杭州城东贴沙河畔一片红砖砌成的洋房是市民心中的圣地。病人从四面八方涌到这里,清洗伤口,敷药包扎,接受免费的治疗。

仁爱医院第一任院长为中国籍修女孙儒理,民国十七年(1928)由英籍修女彭姆姆任院长。1955年6月,医院改名为杭州红十字会医院。2005年凤起路改造时,对原仁爱医院建筑进行了整修,并在医院前的小广场上塑一修女雕塑,以纪念这段历史。


仁爱医院旧址建筑


仁爱医院建院后,陆续营造了一些建筑,至新中国成立时,共有10处、189间房。其中院内有的一幢哥特式天主教堂极具西方宗教建筑特色。该建筑共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361平方米,砖混结构、尖顶拱窗,建筑类型和风格在杭州都较为少见。


仁爱医院天主教堂内盘旋楼梯


内有弥撒台、盘旋式楼梯,彩绘圣像及花纹地砖,装饰用材考究,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而比邻四周的四幢欧式红砖楼房同为仁爱医院时期的建筑,保存较好,与教堂形成一个具有历史人文内涵和统一环境氛围的整体。


仁爱医院旧址建筑


再回首这些逾百年的老建筑,褪去繁华后依然如此美,这里的美不仅仅是时光的沉淀,还有历史文化的涵养凝聚其中……


部分资料:下城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