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寒门新生感谢贫穷:这不是鸡汤,而是我在接受贫穷这个现实|Sisy 选读

 yangtz008 2018-10-13

「因为贫穷,珍惜教育机会;因为贫穷,未迷恋网络游戏;因为贫穷,我拥有志气。」


18 岁的花样年华,王心仪不是在学校读书,就是在农地里干活。


她出生于河北的贫困县,外公长期卧病,母亲身体不佳,家里还有两个幼弟,一家六口的生活只靠着两亩贫瘠土地和父亲打零工的微薄收入。


馒头、稀饭配蔬菜,这是他们的日常餐食,穿的用的也几乎全是别人的旧物。


考入北大的寒门女孩:王心仪


王心仪用的铅笔盒是妈妈朋友的巧克力盒,从初中起就陪伴她,一直到高中。


乐观积极的王心仪并没有被这贫穷打倒,她勤苦向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还以高分考上北大中文系。此前,她写了一篇题为《感谢贫穷》的文章,瞬间爆红。


王心仪在文章中写道:「感谢贫穷,你让我领悟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你让我和玩具、零食、游戏彻底绝缘,却同时让我拥抱到了更美好的世界。」


真正的快乐并非用富足的家境体现


王心仪觉得自己很幸福,或者说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因为尽管贫穷,但她的家庭却十分注重教育,从小妈妈就教她念唐诗、算数,而农村生活的经验更是给了她课堂上学不到的生活经验


正如她在文章中叙述的那样:


「我的童年可能少了动画片,但我可以和妈妈一起去捉虫子回来喂鸡,等着第二天美味的鸡蛋。


我的世界可能没有芭比娃娃,但我可以去香郁的麦田,在大人浇地时,偷偷玩水。


我的闲暇时光少了零食陪伴,但我可以和弟弟做伴,爬上屋子后面的桑葚树,摘下紫红色的果子,倚在树枝上满足地品尝。」


农村生活的经验是课堂上学不到的


这篇《感谢贫穷》立即在网络上引爆话题。


有人认为,贫穷和苦难对于人生是有价值的;也有人说,《感谢贫穷》是一碗糊涂的心灵鸡汤,贫穷本身并不值得赞美。


关于外界两极化的评论,她这样回应:「我说的感谢贫穷,是指我在接受贫穷这个现实,并且尝试改变这个过程 。它给我的这些经历和历练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在王心仪 8 岁那年,外婆被诊断出乳癌,因为凑不出医药费,不幸病逝。所以她不是不明白贫穷的卑微及其带来的苦难,她也深知金钱的重要,只是生活中的这些苦难让她练就了一股战胜贫穷的志气。


王心仪的班主任曾这样评价她:「她乐观开朗,视野开阔,格局很大,不是只知道学习的学生。」的确,课业之外,她还关注时事、阅读外文书,喜爱画画、唱歌和演讲。


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影响更多的人


「我只是愿意给那些可能和我一样、甚至比我情况还糟的孩子们 一点点阳光,一点点信念 。如果你足够努力,你也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一定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等着你 。」


一篇满满正能量的文章,是这位北大新高材生的底气。


在贫富差距极大的大陆,王心仪的文章激起涟漪的同时,网友也在热议另一个话题——暑假已成为父母的烧钱季,各种夏令营、出门旅游,有人在暑假为孩子花掉了 4 万人民币,也有家长感叹,月薪 3 万人民币还是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


暑假期间天天下地干农活的王心仪自然难以想象这些优渥家庭的生活,对她而言,乡间的精神食粮已经富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