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厦门郎689 2018-10-13

看到标题,小伙伴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是和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吗?还是被小说《三国演义》耽误的谋臣法正呢?

庞统和法正,二人都深受过主公刘备的信任和宠爱,但真正令诸葛亮自叹不如的并不是庞统,而是法正。为什么这么说呢?《三国志》明确记载: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什么意思呢?夷陵之战刘备大败而归,蜀国元气大伤。诸葛亮叹息说:“如果法正还在,应该可以阻止陛下伐吴,就算仍然进兵伐吴了,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呀!”可见诸葛亮内心还是很佩服法正的,那这个法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本篇就以时间为轴来详细介绍一下吧。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法正

儒学大家后人,最初投效刘璋。

法正此人的出身也不简单,他是东汉著名儒学家法真之孙,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法正的学识自然不会差。儒家一向提倡:学而优则仕。长大成人后法正便想着从家乡扶风郡郿县离开,出去干一番事业。

建安初(公元196年以后),法正和同郡人孟达一起南下投奔益州的刘璋。那就奇怪了,法正为什么不去投靠曹操,而是选择了刘璋呢?简单猜测几个原因吧,其一,当时北方军阀势力仍在混战,而益州相对安定;其二,受正统观念的影响,刘璋毕竟是汉室后裔,而曹操是汉贼。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刘璋

然而事与愿违,刘璋这个主子昏庸暗弱,法正并没有得到他的赏识。为刘璋效力了数年后,才混到了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但法正有更大的志向,他常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因此益州一部分士人很是瞧不上他,唯独蜀郡人张松,和法正交往甚是密切,两人经常一起吃吃喝喝,谈论国家大事。

赤壁之战前后,曹操大军气势汹汹对战孙刘联军。一次,法正和张松二人商量,决定为益州另谋新主。于是张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却被曹孟德冷落了,张松心里当然很是不服气,正好曹军赤壁大败而归,张松回到益州后,劝主公刘璋和曹操为敌转而结交刘备。

至于张松为什么突然“喜欢”刘备了,可能真如小说《三国演义》中所写的那样,刘备宴请了张松,张松为此感动了。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张松

一次出使刘备,已经“芳心暗许”。

刘备占领了荆州数郡后,实力大增。在张松的劝说下,刘璋决定派遣法正出使刘皇叔,欲以之为援。法正和刘备二人相见后便互相“告白”了,在刘备心中,法正是一个智慧的谋士,在法正心中,刘备是一个贤明的君主。这大概就是心有灵犀吧?

法正回到益州后,私底下和张松商量决定让刘皇叔来做益州之主,可二人手中并无兵权,只好苦苦等待良机。曹操赤壁大败后痛定思痛,明白“孙刘联盟”非一时可破灭,便把目标锁定在了西凉马腾和汉中张鲁的身上,这样一来,刘璋也就危险了。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曹操

再次出使刘备,良臣择主而事。

建安十六年,良机终于到了,刘璋听闻曹操要来攻取汉中,心想:一个张鲁我都对付不了,更何况是曹操,凉凉了。于是,张松劝刘璋迎接刘备入蜀支援,法正再次作为使者。

这一回,法正彻底地离开了刘璋,和同郡人孟达各率两千兵马投奔了刘备,刘备则将孟达和这支队伍留在了江陵一带。法正还对刘备说:“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即刘璋暗弱而主公明智,张松和我是内应,大事必然可成呀。)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孟达

就这么,法正陪同刘备带兵入蜀。建安十七年,刘备带军驻扎在葭萌关,假意答应帮助刘璋抵御北边的张鲁。不幸的是张松密谋一事被刘璋知晓,刘璋下令处死张松并加强各关隘的防守,刘备陷入了被动的局面,不得不和刘璋“摊牌”,率军杀向成都。

三策奠定地位,填补庞统空缺。

在史书《三国志》中,将法正和庞统列为一传,说明在陈寿眼中二人均以奇谋见长,“功能”有些类似。从建安十七年到建安十九年,法正向刘备献了三策。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刘备

第一,刘备军向成都发起总攻时,益州从事郑度曾向刘璋建议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来拖垮刘备军,刘备听说后很是忧虑,法正对主公说道:“刘璋这个人虽说没啥能力,但是他对待老百姓还是挺好的,断然不会采纳这个有损百姓利益的主意。”果然法正所料没错,刘璋竟然罢免了郑度哈。

第二,刘备军包围雒城之际,法正寄给刘璋了一封劝降信。信的原文太长,这里就不引用了,大体表明了以下几层意思:①表达对刘璋昔日恩情的感激;②让刘璋认清如今的局势,益州领地已失去三分之二,鱼复县与白水关两处门户皆被打开,困守成都、雒城二地已然无济于事;③击溃刘璋的心理防线,部属已经各自散去,归降方可保全家族。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庞统

第三,刘备占领益州后,为了尽快稳定局面,务必需要和益州各个群体搞好关系。当时刘备碍于吴懿之妹吴氏原本是刘璋已故兄长刘瑁之妻而没敢娶她,怕这么做有违礼法,法正用“晋文公曾娶了亲侄晋怀公的妻子”的例子说动了刘备,诚然,刘备娶吴氏的政治目的就是笼络吴壹这股势力。另外,法正还劝刘备千万不要冷落许靖,其政治目的就是笼络士人。

这三条建议基本奠定了法正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刘备平定西川后,法正被封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他得到的赏赐和诸葛亮、关羽以及张飞差不多。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关羽

与诸葛亮同为股肱,制定《蜀科》产生分歧。

为了改变刘璋治下益州法纪松弛的糟糕局面,刘备命法正、诸葛亮、李严、刘巴与伊籍五人一起制定蜀国的基本法律《蜀科》。相比于法正,诸葛亮的执政理念更偏向于法家思想,二人在某些法律条款上难免会产生分歧。

法正曾用当年汉高祖入关与民约法三章之事向诸葛亮提出意见,法正认为成都初定,应该放宽约束,诸葛亮为此写了封信《答法正书》给法正,陈述法治的重要性,可见制定《蜀科》基本还是由诸葛亮来做主的。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李严

据《三国志》记载,法正为人恩怨分明、睚眦必报,自从他掌握大权后,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都加以照料,对曾经欺负过他的人都加以报复,有些事情做得确实很过分。有人曾向诸葛亮举报法正,诸葛亮对此竟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小伙伴们估计会有疑问,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简单分析几个原因吧。首先,法正会有分寸的,他不会像后来李严那样因私废公;其次,法正的功劳远远大于其过失,哪怕是刘备也不会处置他;最后,法正是刘备的“宠臣”,很长一段时间内喜爱程度甚至高于诸葛亮,刘备希望看得到是二人和睦相处还是针锋相对?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诸葛亮

助刘备平定汉中,令曹操无可奈何。

法正待在益州多年,深知汉中对于益州的重要性,他一直在谋划着夺取汉中。公元217年,曹操打败张鲁后并没有趁机进军,而是退回了大本营,谋士法正用四个字道破原因:内有忧逼,即曹操后方存在隐患。于是,法正劝谏主公刘备攻取汉中,刘备果断同意,法正遂陪同出征。

汉中之战历时长达两年之久,是曹刘双方的一场大战。战役前期,蜀军是处于劣势的,败了好几阵;战役中期,蜀军在定军山和兴势山的山麓扎营,魏将夏侯渊前来争夺要地,当时夏侯渊驻守南线据点,张郃驻守东线据点,法正建议刘备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轮番进攻张郃的部队,张郃不得不向夏侯渊请求支援,这样一来就中计了。法正又建议猛攻夏侯渊带领的救援部队,刘备于是命黄忠领兵出战,黄忠将军借着地势居高临下,交战时夏侯渊被斩杀,至此刘备一方处于优势。战役后期,刘备敛众拒险,不与曹操大规模交战,公元219年五月,曹操无奈之下领兵撤退。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黄忠

刘备占领汉中后,自称为汉中王,因法正谋略得当任命其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其官职甚至在诸葛亮之上,足可见刘备对法正的喜爱。

四十五岁离世,刘备连哭数日。

只可惜好景不长,庞统于公元214年不幸去世后,法正于公元220年也离世了,这对刘备来说是极其沉重的打击。据《三国志》记载: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

即刘备连续哭了好多天,其后追谥法正为翼侯,并拜他的儿子法邈为关内侯。

此人是刘备最信任的谋士,诸葛亮都自叹不如,他若在汉室或可复兴

郭嘉

法正,一个堪比曹操帐下郭嘉、程昱的谋臣,若他还在刘备身边出谋划策,夷陵一战蜀军未必会败;若他能和诸葛亮共同治理蜀国,汉室或许尚可复兴。

参考文献:史书《三国志》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