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种姓经之缘起

 天地虚怀xia 2018-10-13
沙利子(舍利弗)尊者来到佛陀面前,礼敬佛陀之后,诵出偈颂:“礼敬佛陀耶!大雄您何等,发愿最上人;慧者您何时,愿最上菩提?”

佛陀具足四正勤,是人、天和梵天中的最上者,三界众生之首!我们应如何理解您决定成佛的伟大荣耀呢?佛陀的荣耀遍及从无间地狱到有顶天的整个世间。

因此,当您的心倾向于成就最上的正自觉者时,已经超越独觉菩提和弟子菩提了。在大历104年咖宋月第一个新月日,欢呼声响彻释迦国王城的云霄,是怎么回事呢?

简而言之,故事是这样的。大历103年,一切知者、三界之尊的佛陀在仙人降处波罗奈的鹿野苑度过第一个雨安居。在雨安居期间,佛陀教化五比库、富人之子亚沙和他的五十四位朋友,使他们证得阿拉汉果。

当雨安居结束时,佛陀要求他们去弘扬佛法——佛法在最初、中间、结尾都是善妙的——不要两个人走在相同的方向。

而佛陀,则独自一人走向优楼频螺森林,去度化结发苦行的咖沙巴三兄弟和他们的一千位弟子。在通往优楼频螺森林的路上,在木棉林,佛陀遇见了三十位贤众兄弟,他们正在寻找一个潜逃的妇女;佛陀使他们建立起较低的道果,并使他们成为来吧,比库。

然后,佛陀独自前往乌卢维拉(优楼频螺)。在那里,佛陀使长兄乌卢维拉咖沙巴和他的五百位弟子从异教中解脱出来;同样地,佛陀也使那迪咖沙巴和三百位弟子,嘎亚咖沙巴和两百位弟子,从异教中解脱出来。

佛陀在象头山的石板上,为这一千位苦行者开示了《燃烧法门经》,从而使他们证得阿拉汉果。佛陀在这一千位刚证得阿拉汉的伴随下,踏上了前往王舍城的旅程。

佛陀到达王舍城的当天,为频婆娑罗王和婆罗门长者居士们说法,使一万一百人证得入流初果,使另一万位婆罗门长者居士建立起三皈依,成为虔诚的佛教徒。

隔天,佛陀接受了宾比萨拉王为供养佛陀为首的僧团慷慨捐建的竹林精舍。这是佛陀所接受的第一座寺院,在佛陀接受寺院之时,大地震动。

从那以后,佛陀教导所有亲近佛陀的因缘成熟者,后来他们有人成为了上首弟子、大弟子和普通弟子。这样做,犹如佛陀为他们配制了“不死”之药。

佛陀还忙于处理他的父亲净饭王接连派来的九个大臣,每位都带了一千位随从,他们是来劝请佛陀回到迦毘罗卫的。但他们都成了阿拉汉,没给国王带回任何消息。

佛陀从小的玩伴,迦留陀夷大臣是第十位特使,也带了一千人,迦留陀夷和随从也都成了阿拉汉,他们都尽情享受着精神的愉悦。

当冷季过去春天到来之时,迦留陀夷以诚恳的六十四首偈颂,恳求佛陀返回他的祖国。在塔包月满月日后的第一天,佛陀出发前往迦毘罗卫城,每天仅走一由旬,经过缓慢的行程。

在大历104年咖宋月满月日后的第一天,佛陀到达了释迦国的迦毘罗卫城。就在这一天,释迦族的王子们以盛大的仪式,欢迎佛陀及其比库僧团,并把他们带到先前安排好的榕树园寺。

到了寺院之后,佛陀坐在特别准备好的座位上,两万位阿拉汉静静地围绕着。释迦族们由于高贵的出身而感到骄慢,心想:“悉达多王子是我们的晚辈。他只是我们的弟弟辈,侄子辈,甚至是孙子辈。”

于是,傲慢地怂恿他们的晚辈:“你们去礼敬佛陀,我们站在后面。”佛陀知道释迦王子们的心思,为了扫除他们自认长辈的骄慢,心想:

“我这些自大的亲属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还没成就生命有益之事却已老去,他们根本不知道佛陀的功德,他们根本不了解佛陀的神力。

假如我展示佛陀的水火双神变,会怎样呢?我将在空中变现一条,宽一万个世界镶满宝石的经行平台(宝石制造的经行道)。我将在上面来回经行,以适宜所有听众性行的方式,开示甘露法雨。”

在佛陀这样决意之时,梵天和天神们表达了赞成的欢呼。接着,佛陀以白遍禅定为业处所缘,迅速地进入到第四禅。从第四禅出定,佛陀决意把光明遍满一万个世界。

在该决意的当下,一万个世界充满了光明,人、天和梵天都欢欣鼓舞。在他们欢喜之时,佛陀以第四禅为基础,运用神通力升到空中。接着,佛陀展示火焰和水流交替喷射的双神变:

从身体的上下、侧面、前后,从眼睛、耳朵、鼻子、肩膀、手、脚、手指、脚趾,从手指之间、从脚趾之间,从身体的每根毛发,从身体的每个毛孔,喷射出来的火花、水花落在大众人群和天神身上,宛如佛陀脚底的尘土落到他们的头上。

佛陀所展示水火交替从身体喷射的双神变,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壮丽辉煌,使得释迦王子们折服和崇敬,他们欢呼赞叹。在展示双神变之后,佛陀变现出一条东西展延超过一万个世界的辉煌宝石经行台。

佛陀在宝石经行台上来回地经行,开示了几部适宜人类和天神内心性行的经典。当时,沙利子尊者正在王舍城的鹫峰山,他以神通力看到了发生在咖毕喇瓦土城事件的整个过程。

他想:“我现在应该去见佛陀,并请求佛陀完整地讲述菩萨们的生平故事和他们所圆满的巴拉蜜。”于是,他毫不迟疑地召集共住的五百位阿拉汉,

并对他们说:“来吧!我们立即前往拜见导师,请求佛陀讲述过去诸佛的故事。”沙利子尊者鼓励他们随行,他们以神通力飞行,风驰电掣。

片刻间,沙利子尊者及同伴比库们就到了佛陀面前,并礼敬佛陀。他诵出:“大雄您何等,发愿最上人。”等开端所提到的偈颂。

因此他请求佛陀详细讲述,他是怎么从过去佛授记,怎么圆满十巴拉蜜的。当时,佛陀还在宝石台上,以:“生喜与愉悦,除遣于忧箭。”等两偈回答。

意思是:“倾听《佛种姓经》,能带给你喜悦与快乐,拔除忧愁之刺,并带来三种乐,即:人间之乐、天界之乐及涅槃之乐。

在如此听闻之后,依照此经所阐述的来行道,将能去除我慢,根除忧愁,解脱生死轮回,止息一切痛苦。”

如此,佛陀出于悲愍心,为了激励所有的人、天神和梵天神,诵出了《佛种姓经》的四诵分的1070首偈颂。——摘自《大佛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