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伴我成长的学校

 金兑个人图书馆 2018-10-13

伴我成长的学校

 

 

 

 

伴我成长的学校

                 

 

 

 

 

 

单位:崔黄口镇修家庄中心小学

               作者:     张爱华

               联系电话:13820744013

 

 

 

 

 

伴我成长的学校

张爱华

崔黄口镇修家庄小学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我上幼儿园的1985年到今天的2018年,弹指间30多年过去,这期间,有14年的学校生活,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有19年的教师生涯,从热血青年变成了一名年富力强的教师。30多年的一些往事如烟云般地逝去,但每一所伴我成长的学校却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幼儿园和小学时光都是在村里的学校度过的。那时学校建在村边上,很小,没有院墙,只有两排房子。前排是教师办公室和体育器械室,后排是学生教室。所有的房子都是红砖红瓦,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砖甬路,教室的前边是学生自己动手砌成的小花池子。学校的东面与北面是绿油油的庄稼。教室里,地面都是坑坑洼洼的,桌椅更是“千疮百孔”,屋顶上空荡荡的,除吊着两个灯泡外就只有角落里的蜘蛛网。老师的讲桌也很简陋,仅比我们的课桌多三个抽屉。每逢学生放假的日子,整个学校给人一种残破、苍凉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冬天,教室中间只放一个安着烟囱的小火炉。课余时间,同学们一起搬运大同块、煤球,堆放在教室的一角。大家轮流值日生炉子,那时候,引柴都是从自家带来的玉米骨。到最冷的时候,把桌子圈成一个圈儿取暖、上课。在我的记忆里,冬天上课很冷,很多同学都带着露着手指头的毛线手套写字,个别同学,手背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小学毕业,步入初中。我的初中校坐在镇上的一角,规模比小学大多了。学校正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7米宽的柏油路。路两旁对应排列着5排红砖红瓦的大教室,每排3个教室。紧挨路边站立着两排枝繁叶茂的杨树,齐刷刷,犹如一把把遮阳伞,每逢盛夏,风一吹,树叶一闪一闪地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教室比以前宽敞、明亮多了。每个教室都能容下50多名学生。雪白的墙壁、雪白的屋顶,浅黄色的地板砖,屋顶上均匀地挂着8盏日光灯,即使是阴雨连绵,教室里也亮亮堂堂。而且,各种功能化的教室也应有尽有,音乐、美术丰富了我们的学习内容,化学、生物、物理实验室让我们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1996年秋,崔黄口中学教学楼竣工,我正在此就读。它与平房的初中校相比,“鸟枪换炮”了。整幢大楼,朴素整洁,美观大方。各个教室更加宽敞、明亮,现代教学设备更加完善。最大不同的就是老师的讲桌,是个“大铁箱子”。打开它,里面有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仪和一台“EVD”,这个“箱子”标志着多媒体教学已走进了普通课堂。从此,化学课上老师用更加直观的视频为我们演示试验的变化与反应,数学老师再也不会因为画图而耽误授课时间,英语老师也放下了沉甸甸的录音机而轻装上阵……与初中校相比,变化不仅体现在外观和教学设备上,更体现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素质上。

从简陋的小学校园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离我越来越远,但我仍然深深记得每一座伴随我的校园和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记得小学时手上那块因生火炉而烫的伤疤,记得初中时元旦联欢会上我班小合唱谢幕时刻观众的热烈掌声,记得高中时,每天上课前帮老师调试电脑拷贝课件……

从平房到教学大楼,从煤球炉到现在的煤改电,从一支笔一本书到现代化教学的应用,不管是在软件上,还是在硬件上,教育教学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全都要归功于我党的好政策。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办越好,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昌盛,我愿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8.5.16

 

 

 

 

 

 

 

 

 

伴我成长的学校

                 

 

 

 

 

 

单位:崔黄口镇修家庄中心小学

               作者:     张爱华

               联系电话:13820744013

 

 

 

 

 

伴我成长的学校

张爱华

崔黄口镇修家庄小学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从我上幼儿园的1985年到今天的2018年,弹指间30多年过去,这期间,有14年的学校生活,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有19年的教师生涯,从热血青年变成了一名年富力强的教师。30多年的一些往事如烟云般地逝去,但每一所伴我成长的学校却依然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幼儿园和小学时光都是在村里的学校度过的。那时学校建在村边上,很小,没有院墙,只有两排房子。前排是教师办公室和体育器械室,后排是学生教室。所有的房子都是红砖红瓦,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砖甬路,教室的前边是学生自己动手砌成的小花池子。学校的东面与北面是绿油油的庄稼。教室里,地面都是坑坑洼洼的,桌椅更是“千疮百孔”,屋顶上空荡荡的,除吊着两个灯泡外就只有角落里的蜘蛛网。老师的讲桌也很简陋,仅比我们的课桌多三个抽屉。每逢学生放假的日子,整个学校给人一种残破、苍凉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年冬天,教室中间只放一个安着烟囱的小火炉。课余时间,同学们一起搬运大同块、煤球,堆放在教室的一角。大家轮流值日生炉子,那时候,引柴都是从自家带来的玉米骨。到最冷的时候,把桌子圈成一个圈儿取暖、上课。在我的记忆里,冬天上课很冷,很多同学都带着露着手指头的毛线手套写字,个别同学,手背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小学毕业,步入初中。我的初中校坐在镇上的一角,规模比小学大多了。学校正中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7米宽的柏油路。路两旁对应排列着5排红砖红瓦的大教室,每排3个教室。紧挨路边站立着两排枝繁叶茂的杨树,齐刷刷,犹如一把把遮阳伞,每逢盛夏,风一吹,树叶一闪一闪地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教室比以前宽敞、明亮多了。每个教室都能容下50多名学生。雪白的墙壁、雪白的屋顶,浅黄色的地板砖,屋顶上均匀地挂着8盏日光灯,即使是阴雨连绵,教室里也亮亮堂堂。而且,各种功能化的教室也应有尽有,音乐、美术丰富了我们的学习内容,化学、生物、物理实验室让我们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1996年秋,崔黄口中学教学楼竣工,我正在此就读。它与平房的初中校相比,“鸟枪换炮”了。整幢大楼,朴素整洁,美观大方。各个教室更加宽敞、明亮,现代教学设备更加完善。最大不同的就是老师的讲桌,是个“大铁箱子”。打开它,里面有一台电脑、一台投影仪和一台“EVD”,这个“箱子”标志着多媒体教学已走进了普通课堂。从此,化学课上老师用更加直观的视频为我们演示试验的变化与反应,数学老师再也不会因为画图而耽误授课时间,英语老师也放下了沉甸甸的录音机而轻装上阵……与初中校相比,变化不仅体现在外观和教学设备上,更体现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素质上。

从简陋的小学校园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十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离我越来越远,但我仍然深深记得每一座伴随我的校园和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记得小学时手上那块因生火炉而烫的伤疤,记得初中时元旦联欢会上我班小合唱谢幕时刻观众的热烈掌声,记得高中时,每天上课前帮老师调试电脑拷贝课件……

从平房到教学大楼,从煤球炉到现在的煤改电,从一支笔一本书到现代化教学的应用,不管是在软件上,还是在硬件上,教育教学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全都要归功于我党的好政策。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会越办越好,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昌盛,我愿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8.5.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