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深翻七尺,每亩施肥170万斤

 昵称1297235 2018-10-13

土地深翻七尺,每亩施肥170万斤

郑兢业辑录 心泉低吟 今天

       土地深翻七尺,每亩施肥170万斤

     ——大跃进时期的“深耕与施肥卫星”

王长才先生记述:大跃进时期,在全国“土地大翻身”运动中,“深耕卫星”一个又一个冒出来,二尺三尺已不稀罕,四尺五尺不算冒尖,四川蒲江县东北公社玉红大队挖到七尺。

如此艰巨的深耕任务,不用说畜力了,连拖拉机也无能为力,各种深耕工具应运而生。温江地区普及最广的是所谓“绳索牵引犁”,数人、数十人拉着犁头深耕;或在田头支上绞盘,由许多人推磨似地转动绞盘,带动绳索拉犁。人民日报如此报道,温江地区以每天一千部的速度制作绳索牵引机。都江报说,大邑县委书记侯宪亲自督战,全县苦战五六昼夜,就实现了“绳索牵引机化”。

至今依然记得1958年在西充县城郊看到的巨幅标语:“良田万亩,深耕十丈,高产卫星,到处发放”;旁边则是农民站在肩及地面的深沟里,将一米多厚的泥土和石渣一锹锹翻过去搞“深耕”。“深耕”把生土翻上来,把熟土埋下面,不仅劳民伤财,还破坏了土壤结构。

为了把川西坝子精耕细作了几千年的土地彻底翻个身,温江地区规定了翻“表土”、“生土”,把生土砌成中空的土堆烧柴火“熏土”,在熏土上泼粪水,再在其上施渣肥、堆肥等“深耕”操作程序。“深耕卫星”放得蔚为壮观,深耕的土地上到处挖起战壕似的深坑,叠起一列列土墙似的土埂,修起一座座碉堡似的熏土窑。

  仅是为了熏肥,一时间成都平原上遍地是坟场一般密密麻麻的熏土堆,丘陵山区更是“坡上有坡,山上有山”,白天黑夜遍地火光,烟雾弥漫,花费了多少劳动力,烧掉了多少林木柴草,却搞成了大减产!我在西充县上小学三年级时,也参加过“熏肥”,在学校旁边的农田里,跟着大家把大个头的土块逐一垒成中空的土堆,然后陆续填入随便哪里弄来的木料、柴草,将这些土块烧、熏成“肥料”。

人民日报社论呼吁“鼓起劲来,大量积肥”,各省、地、市、县也出台了天文数字的计划指标。牲畜粪、人粪,一粒不撒,杂草铲来沤堆肥,大大小小河沟水塘的沟泥、塘泥挑干了,稻杆麦杆玉米高梁杆子烧成了草灰……埋死人的坟头是肥,老土墙是肥,小路、院坝、屋里屋外经常有人走动的地面也要刮起一层“千脚泥”当肥料。

  人民日报告诉人民,农村的土墙经长期风吹日晒雨淋后,在墙根常发现许多像碱一样的白霜,这就是硝酸盐类物质,用老土墙做肥料,比河泥肥效高两三倍;每天煮饭所烧的柴草中的植物蛋白燃烧后放出氮气,被灶土吸收,所以灶土也是好肥料。于是到处都在挖土墙砸灶台。温江地区一夜之间就办起几千个土化肥厂,见老墙就挖。土专家们只须一把铲子、一张筛子、一只铁锅,就制造出种种“高效化肥”。

  四川日报报道,新繁一块一亩二分“卫星田”施老墙泥40万斤、堆肥5万斤,以及人粪、水粪、草木灰、鸡鸭粪数百挑。有的试验田甚至“每亩施碴肥170万斤”,相当于每平方米堆上1.28吨肥料。

  著名作家李准在人民日报上感慨万端:“当你看到一块红薯地里堆满10万斤粪,又深翻一丈深的时候,你就会感到之所以能获得这些丰产,主要是人民树立了共产主义的风格……”

 

郑兢业,男,笔名:荆野。暂且存活于郑州。出版过小说、散文集。


作者语:

我生命的意义和为文理念,可简化为四个字:有话要说。说出该说的真相,必说的真话,想说的真情,是我过往的不息追求,也是我余生的终极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