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思成|建筑是一门艺术

 文心0007 2018-10-13

背景提要

4月23日,由碧桂园赞助拍摄《百年巨匠·建筑篇》开机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建筑篇聚焦四位中国近现代建筑大师:詹天佑、杨廷宝、梁思成、茅以升,近期,《百年巨匠》将拍摄首位建筑大师——梁思成。

建筑是一门艺术

“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凝动的音乐,是永恒的艺术。”

——梁思成

梁思成,一个当代中国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为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然而,绝大多数人对他的了解更多停留在他是梁启超之子、建筑大师,以及他与林徽因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却不知道他们毕生致力于什么?他们在中国建筑史研究中付出了多少艰辛?在其生活和学术研究中又有哪些他们自己才懂得体会的乐趣和喜悦?

展开剩余79%

从远渡重洋求学、回国调查研究、到他国教学,再到开创清华大学建筑系,培育下一代建筑学者,梁思成毕生的事业,就是寻找中国古建筑、研究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国古建筑。在他看来,建筑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一个国家的建筑,绝不能失去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我们的认识越提高,就越知道古代文物的宝贵。”

从“九一八事变”后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再到建国后的艰难探索时期,梁思成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从未放弃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他从利用手中的文字资料去研究中国建筑史,转变为回国深入实地去探寻中国当时所存的古代建筑,尤其是古老而恢宏的唐代木结构建筑。艰辛的调研过程中,他的豁达乐观和求真求实的态度,使考察成为他莫大的乐趣。

梁思成、林徽因考察、测绘佛光寺(公元857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

“我们的旅行就像拖长了的野餐一样,当我们遇到滑稽,但又是灾难性的祸事的时候,不是让人极其难堪,就是特别开心。”他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二百多个县,拍摄照片、实地测绘草图、记录考证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

斗拱、梁架、雕花、塑像、琉璃瓦……中国建筑,绝不仅仅是由工程技术构成,更是看得见的、凝固的艺术和思想。建筑师绝不仅仅是一名拥有手艺的工匠,更应具有精益求精的匠心和高世之智。正如,碧桂园集团董事局杨国强主席曾这样定义:“工匠精神就是,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很好地推敲。脚踏实地奋斗,伟大在于细节。运气在短时间能起到作用,但纵观一生,靠的是智慧和勤奋。”

抗战时期,梁思成和林徽因没有因战争的危险而停止研究。二人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了就近利用研究资料,离昆入川,到了坐落在扬子江畔的李庄,度过了九年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岁月。经济上的困难,生活的拮据,使林徽因营养不良,梁思成典当衣物,换来食物以改善林徽因的身体状况。在这种困窘之下,梁思成幽默地对林徽因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这种异于常人的毅力和乐观,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梁思成、莫宗江在李庄农舍中绘图

在李庄上坝,梁思成开始写作,莫宗江负责绘制插图,病中的林徽因除了收集辽、宋的文献资料并执笔,还校阅补充了《中国建筑史》的全部文稿。1944年,第一部由中国人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在李庄诞生。

梁、林故居(图片来自:百年巨匠)

现在,李庄已经成为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遗迹的古老小镇,这里的旋螺殿、奎星阁、九龙石碑、百鹤窗被梁思成誉为李庄“四绝”。而他与林徽因的故居,如今也成为李庄的又一文化名片。

李庄(图片来自:百年巨匠)

7月8日(本周日)上午,由碧桂园赞助拍摄的《百年巨匠·建筑篇》将在四川宜宾李庄举行《百年巨匠——梁思成》开机仪式。原文化部部长、《百年巨匠》总顾问蔡武,中宣部原副部长、百年巨匠总顾问龚心瀚等专家及领导将出席,碧桂园川南区总裁刘浩及社会各界人士、新闻媒体百余人也将参加开机仪式。

让我们一起重访李庄,追忆梁思成与林徽因在此的苦与乐。

撰稿&编辑&排版:李嘉欣

未标注的图片来源于网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