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74)——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金色年华554 2018-10-13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74)

——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作者:月润江南

全文1299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01

【智取剑门】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剑门前线。

伐蜀军总指挥王全斌收到了一份意义非常的新年礼物——皇帝的紫貂大衣。

原来,上个月,宋朝首都开封下了大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赵匡胤穿着紫貂大衣在讲武殿处理公务,突然想起了西征的将士,便对周围的大臣们说:“我身上的衣服穿得这样厚,还觉得寒冷,而西征将士们冒着风雪,为国征战,想必更加难以抵御风寒。”于是,脱下大衣,命太监火速送往西征前线。

王全斌接受赏赐之时,感动得涕泪纵横,西征将士得知此事,也是心潮澎湃,莫不叹服,全军士气高涨,誓与后蜀帝国主义斗争到底。

善驭下者,无敌!

有这么好的领导,不把活干好对得起自己吗。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74)——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02

于是,王全斌立刻召开了战前军事会议,商讨作战方案。

部将向韬建议:“据抓获的后蜀士兵交代,在益光(今四川昭化)江东,翻越几座大山之后,有一条小路名叫来苏,然后从来苏再往南走二十里,可以抵达剑门以南的青强店,即与大道相通,大军如果按照这条线路行军的话,就可顺利地绕道剑门之南,断敌后路,剑门之险也就荡然无存了。”

王总指挥一听大喜,正准备同意,部将康延泽却提出了异议:“蜀军屡战屡败,军心动摇,我军一鼓作气,破剑门天险,并不困难。而且最重要的是,来苏小路通道狭窄,大军通行困难,迂回绕远,部队疲乏,不利于速战。倒不如派遣一员偏将率一支偏师,迅速通过来苏小路,绕至敌后,配合正面大军攻击剑门,前后夹击,必能一举而克。”

康延泽的分析精辟入里,而且非常稳妥。于是,王全斌决定按照第二套方案行动,命此次战役中表现出色的史延德继续担当先锋的角色,率一部趋来苏小路,迂回剑门关以南,王全斌则亲率宋军主力正面强攻剑门。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74)——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03

急先锋史延德领命出击,经来苏小路,抵达青强,顺利迂回至剑门之南,剑门天险被甩在了身后。

“诸葛亮”王昭远做梦也没想到宋军会经来苏小路而来,顿时乱了阵脚,立马玩起了“逃”字决,率蜀军主力退守汉源坡(今剑阁东北三十里),只留下一员偏将留守剑门。

其实,纵观整个战役,这位诸葛亮最抢眼的表现,莫过于对“逃”字决的熟稔掌握和精彩演绎,只要一有风吹草动,王昭远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响叮当之势“pia pia滴”就没影了。

这下,主帅都跑了,剑门的守军自然是毫无斗志,在宋军前后夹击之下,剑门失守。

至此,后蜀赖以据守的战略要地丢失殆尽,亡国也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74)——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04

【带汁“诸葛亮”】

宋军拿下剑门之后,乘胜直抵汉源坡。

此时的蜀军统帅的王昭远同志已经吓得两腿发软,瘫倒在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随军轻便坐具,一般只有主帅才够资格用这个东东)之上,居然连战都站不起来了。

王全斌下达了总攻的命令,宋军如猛虎下山,直扑过来,蜀军军心大乱,一触即溃,蜀军万余人被歼,蜀将赵崇韬被俘。

而那位山寨版的诸葛亮却在两军交战之际,再次施展pia pia绝技,惶惶如丧家之犬,逃到了东川(四川省三台县)的一个老百姓家中躲藏了起来。

惶惶不可终日的王同学只好拿出了最后的必杀技——“哭”字决,天天痛哭流涕,以泪洗面,不断哀叹“运去英雄不自由”。

出征时豪气冲天,现在是宝气冲天,把一切皆归于运气不好,王昭远“蜀”驴技穷,也只能自欺欺人了。

没多久,宋军追兵赶到,将其擒获,此时的王孔明已经哭得眼睛都肿了,遂得雅号:带汁诸葛亮。

宋朝很有趣儿(连载74)——大宋三百年的沧桑和繁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