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质期居然是厂家自己定的?这能靠谱吗

 秋风_1233 2018-10-13
2016-07-19
       食品保质期,没有人不知道它是什么,但是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它到底是什么。
       下面这几个问题也是大家经常困惑的:
       没过保质期的食物真的就不会坏吗?
       今天十二点过保质期的食物是不是十二点零一分就不能吃了?
       保质期真的能准确衡量食品安全性吗?
       保质期又是谁定的呢?
       保质期是消费者购买食品时最关注的信息。许多人把它当作了“安全保障”,觉得“没过期”就安全,“过期了”就有害。也经常有人问“某某类食品的保质期是多长?”“为什么都是某某食品,这个厂家的比那个厂家的保质期要长?”
       这些想法和问题,都是源于对“保质期”的误解。这里,来说一说那些许多人误解了的事情,看看你中了几条。
“保质期”的“质”——并不一定是安全指标
       “保质期”是一个最通常的说法,类似的还有“货架期”、“保存期”、“最佳食用期”、“最佳赏味期”等等。这些说法在定义上有一定差异,不过日常生活中,消费者们一般不做区分,都作为“保质期”。
       所以,哪个指标最容易变得不合格,那么“保质期”就是保的哪个指标。比如热灌装的酸性食品、水活度很低的食品、罐装食品、无菌包装的食品、冷冻食品等等,这些食品中细菌和霉菌无法生长,所保的“质”就是风味和口感。它们即使过期了,也不会变得不安全。
      而那些生鲜的食材,以及没有完全杀菌的食品,如果没有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措施(比如冷冻、真空、防腐剂等),“变质”的原因就往往是细菌生长。在超市里,放在冷藏柜里卖的食物基本上就是这一类。
“安全”?“有害”?——保质期不是分界线
       食品的变质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食品成分或者其中的细菌,不会看着保质期按照我们的指示变化——它不会像许多人想的那样:在保质期之前,老老实实呆着;过了保质期,一下子就变成了毒药了。
       “保质期”是指在那个期限内,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是厂家的一个承诺——在此期限内,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会保证。如果出了问题,厂家需要负责。
       而过了保质期,并不意味着就坏了,只是厂家不再担保:这跟买个电器,保质期可能是一年,并不意味着一年之后就坏了是一样的。差别在于,食品是一次性消费品,我们完全可以在保质期内吃掉它,从而避免过期后“万一变坏了”的风险。
食品保质期:由厂家自定
       食品能够保存多长时间,跟食品的种类和配方有关,还跟生产工艺密切相关。同一种食品,技术好、生产规范的厂家可以实现更长的保质期。如果对同一类食品由监管部门设定同样的保质期,其实并不合理:在国家许可的保质期内,生产控制不好的食品同样可能变坏。
       保质期其实保护的是厂商
       许多人听说保质期是厂家自己定的,自然的反应就是“那厂家乱标保质期怎么办?”
       实际上,保质期是告诉消费者“我保证这个产品是合格的”。如果不合格,那么厂家要被罚;如果造成消费者受害,那么厂家要赔偿。但是,如果过了保质期,那么产品出了问题,厂家就没有责任了。这种情况下,保质期相当于一个“免责条款”。
       对于那些保的不是安全性,而是风味口感的食品,如果过期了还在卖,消费者觉得产品不好吃而不再买,也还是厂家的损失。
“不变质”需要遵循厂家的
       保存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保质”的前提是需要遵循厂家的保存要求。否则,在保质期内食品也可能变质,而厂家也没有责任了。
       比如说,鲜奶保质期两周,是指没有开封而且冷藏的前提下。如果已经开盖,或者放在室温下,那么就可能很快变质,而厂家对此也没有责任。
厂家是如何设定保质期的?
       对于厂家来说,保质期并不是越长越好。保质期过长,一方面可能带给消费者“不新鲜”“滥用防腐剂”等暗示,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产销循环的不确定性。
       如果在确定的保质期内,各个指标都可以接受,就用这个保质期;如果有某个指标变得不能接受,就继续改进配方或者生产工艺,直到保质期内各个指标都符合要求。
       所以,想要保持食物的品质,除了以保质期作为参考标准,希望大家能按照自己的食量购买食物,以免发生吃不完放坏了还要犹豫吃不吃的惨剧……当然,合理的储藏方式也非常重要~
2018-10-09
       人们经常问:“XX食品的保质期是多长?”而实际上,泛泛地说某种食品的保质期并没有多大意义。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食品的保质期,一般都是由厂家自己定的。
       这件事可能很违反大家的认识——食品保质期这么重要的事情,怎么能交给厂家自己定?
       通常说的“食品保质期”,是指在那个期限内,食品在各方面都符合既定的标准,包括食品的风味、口感、安全性等等。它的意思是:在这期限内,如果食品在任何一方面不符合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厂家承诺),厂家都需要负责;过了保质期,并不见得食物就坏了,只是厂家不再担保,是否能吃由消费者自己决定。
       这跟汽车保修期是一样的。比如如果厂家给了3年或者6万公里的保修期,并不是说在这期间这车就一定不会出问题,只是说如果出了问题,厂家负责维修;也不是说过了这个期限,汽车就坏了,只是说过了这个期限,再出问题由消费者自己负责——实际上大多数汽车开更多年或者更长的里程,依然没有任何问题。
       食品的变质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食品配方、生产工艺和保存条件的影响。把保质期控制到多长时间跟采用的的配方、工艺和保存条件密切相关,而这又对生产成本有着巨大影响。一款具体的产品如何权衡,取决于不同企业对产品的定位。也就是说,同一类食品甚至同一种食品,不同的厂家追求不同的保质期,是经营策略的体现。如果对它们设定统一的保质期,反倒不合理。
       保质期或者保修期只是厂家的承诺。国家可以对汽车设定“最低保修期”,是为了设立一个服务标杆,对消费者的利益有一个基本的保护。而对于食品,消费者需要的是安全保障,至于如何保障,则是厂家操心的事情——消费者只要知道,在厂家承诺的期限内是安全的,就够了。
       许多人担心“厂家会不会因此乱标保质期”。其实,如果厂家标的保质期不能保证其所有产品在此期限内合格,那么厂家所面临的风险——或者实际的损失,将比人们想象的要大。首先,只要在保质期内,监管机构就可以抽检,而一旦抽检到不合格产品,就会是“该厂家的产品不合格”——这对于厂家来说,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另一方面,只要产品尚在“保质期”内,经销商就会继续销售——当消费者买到风味、口感等方面已经下降的产品,会认为“这种产品就是这样不好吃”。这种认识会让他们放弃以后再购买这种产品——对厂家来说,这可能比政府处罚还要严重。
       作为消费者需要注意:“保质期内不变质”的前提遵循厂家的保存要求,否则保质期内的食品也是可能变质的。比如一款鲜奶保质期一周,是指没有开封而且冷藏的前提下。如果打开盖子放在室温下,可能只需要半天就变坏了,而厂家对此并不需要负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