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零售转型的边界在哪里?

 亲斤彳正禾呈 2018-10-14

随便看看银行的年报,做大零售业务,向零售转型已经是普遍的转型方向。大型国有银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无一例外。比如建行快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招行零售的领跑,平安零售的发力,城商行农商行本身在传统上就是零售起家,当然有一些在近年来也在地方城市化的大潮中跟房地产、融资平台做了太多的业务,大户垒的不少,在当下地产调控、规范地方政府债务、金融防风险和去杠杆的大背景下既有零售转型的压力,也有动力。

 

零售业务按需求或者客户主体来分,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和个人。按属性分,有生产经营性的也有综合消费性的。

 

中小企业一向是融资市场的弱势群体,融资难融资贵是常态,其面临的约束是相对比较市场化的,对面向中小企业的零售而言,这是受鼓励的,三个不低于、两增两控都是监管对银行提出的硬性要求,如果能确实把中小企业的零售金融服务做好,说明银行是走了正路。

 

但非常可惜的是,中小企业因为体量小、风险高、可供抵质押物比较少,在传统的银行授信体系内是很难得到合意的贷款。

 

所以,银行要做好中小企业的零售金融服务,是很不容易的,业务成本会很高,需要更高的风险容忍度和风险承受能力,同样也需要不断在产品、服务和模式上的创新。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产业链金融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尝试与突破。在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规范后,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相对会变少,也将会成为银行争夺的重点,虽然银行对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风险相对会比较大,但商业自主化的弹性决策会增强,从微观经营上看有利于增强灵活性,从宏观稳定上看也有利于市场的快速出清,不至于形成积重难返的僵尸企业和无效杠杠,进而影响金融的系统稳定性。

 

对个人的零售金融服务,这是银行的立行之本。对个人而言,在如今移动金融深入渗透的背景下,个人金融的转换成本很低,选择可行集很广。所以,个人零售金融的核心是要增强粘性,增强粘性的关键在于先行一步在一个或者多个细分领域找好突破口并形成服务上的路径依赖。

 

目前来看,在消费信贷上的发力是各家银行的普遍做法。这几年银行的消费信贷在快速的增长,这里面有消费升级的因素,也有房贷绕道的因素,也有银行在供给侧大幅发力的因素,这里也引起了监管的重视。我们看到这几年来居民杠杆的迅速攀升,其中不仅有房贷,还有其他综合类的消费贷款,招行2017年年报的数据显示,其个人贷款中,非按揭贷款占比已经超过了四成。郭树清也在警告要高度重视居民杠杆快速提升,所以对银行而言,个人消费贷款更多的是存量思维而非是增量思维,目前广撒网来提高渗透率是常见的竞争策略,此无可厚非,也是正常之举,但在战略上一定要认识到边界所在。

 

消费贷款本质上是没有第一还款来源的,更多的还是要看个人工资性财产性现金流是否能覆盖。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经济发展本质上是为了有更好的消费水平,资本积累也有一个黄金律水平,从微观的经营风险控制看,消费信贷已经形成多头授信的趋势,整体上处在跑马圈地的粗放阶段,正因如此,其投放要更加慎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