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的病理病症与调理

 中易正德 2018-10-14

火为热之甚。火既是六淫之一,也可由疾病过程中产生。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因直接感受火热,或他邪化火而成;虚火乃脏腑病理变化,反映于临床的一种症候,多因气血失调、精气亏耗而生。

火症特点  火系热之甚,其性上炎,故火症的症状与热相似,但比热更重,其主要特点如下。


1. 实火:多因外感而起,病势急速,病程短,多有壮热,面红目赤,口渴心烦,喜冷饮,甚者狂躁、昏迷,小便短赤,大便秘结,唇焦,舌质红起刺,苔黄燥,脉洪数等。


2. 虚火:多因内伤而起,病势缓慢,病程长,见潮热盗汗,午后颧红,虚烦失眠,口干咽燥,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耳鸣健忘,腰酸遗粗,舌质红降少津,光剥无苔,脉细数等。


火症病机  在生理状态下,人体脏腑活动,赖水谷之气的营养,从而生热生火以为用;反过来,人体赖此火热之能,以腐熟水谷,化生精气,而维持生命,这种火称为“少火”。如在病理状态下,精血耗伤,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却相对平衡,因脏腑之阳偏亢所生之火,则称为“壮火”,此火为反常之火,能伤人正气而为病象。这就是《内经》说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少火为正常之火,物赖以生;壮火为反常之火,物因以耗。


火的病机,不外内伤外感两个方面。凡感受六淫之邪而为火症者,可因直接感受火热所起,也可由他邪演化而生。由于感受火热之邪而出现的症状,乃由火热直接灼伤津液营血,内损脏腑所致。因感他邪而为火症者,就须要经过一段化热的病程,才能化火,如寒之化火,必须由寒化热,热极而后火生;湿之化火,必须与热相结,或湿蕴化热,湿热极甚而成痰火。一般认为,这种由外感引起的火,多属实火,反映于临床就是实火症候。


内伤也可以生火,如劳伤过度,情志抑郁,淫欲妄动,均可影响脏腑正常生理功能,使气血失调,或久病失养,精气亏耗,均可导致内火的发生,而出来火症。这种内伤所致的火,多属虚火,反映于临床多是虚火症候。


火症的辨证施治  辨火之症,首别虚实,虚者宜补宜滋,浮者宜引宜敛,实者宜清宜泻。由于受病的脏腑不同,其中虚实又有区别,必须详细辩证。


【实火】

1. 心火炽盛:主症为面红目赤,五心烦热,少寐多梦,口燥唇裂,舌碎等。治以清泻心火,用泻心汤之类。


2. 肝胆火盛:主症为耳聋胁痛,头昏目赤,烦躁而怒,口苦筋痿,或淋浊溺血等。治以清泻肝胆,用龙胆泻肝汤之类。

3. 肺火壅盛:主症为气粗鼻煽,咳吐稠痰,烦渴欲饮,大便燥结,或鼻衄咳血等。治以清热泻肺,用《千金》苇茎汤或泻白散之类。


4. 胃火壅盛:主症为烦渴引饮,牙龈腐烂而痛或出血、呕吐嘈杂、消谷善饥等。治以清泻胃热,用清胃散之类。


5.  大肠火热:大便秘结不通,或暴泻黄赤,肛门灼热等。治以泻下积热,用大承气汤[之类。


6. 小肠火热:主症为少腹坠痛,血淋热浊,心烦少寐,舌尖红等。治以清心降火,用导赤散之类。


7. 膀胱有火:主症为癃闭淋沥,遗溺混浊,尿血腹痛等。治以清利湿热,用八正散之类。


8. 火热入心,蒙蔽清窍:主症为神昏谵语,抽搐等。治以清心宣窍,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及其他清心凉血之品。


【虚火】

1. 肾虚火动:主症为虚热骨蒸及其他肾阴虚症候。治以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丸之类;骨蒸者用清骨散之类。


2. 脾胃虚火:主症渴喜热饮,懒言恶食等。治以甘温除热,用补中益气汤或黄芪建中汤之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