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称“上厕所下厨房”,为何上下尊卑弄反了?敬佩古人的智慧

 涂鸦吧 2018-10-14

中国是礼仪之邦,对礼仪礼节是非常注重的,讲究上下长幼有序,尤其是“上、下”两个字在日常会经常使用,如吃饭时,一定要请长辈上座,或是请客人“上座”,以示尊敬。

而中国人在自己谦称时,一般称“在下”,“下”这个字也是可以用来骂人的,如“下贱”“低下”等含有轻蔑意思的词,对“上”和“下”的使用中国人一般是能分清的。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人们在大小便去厕所时称为“上”厕所,而在去饭馆和厨房吃饭做饭时,却称为“下饭馆”、“下厨房”。

按理说厕所是一个污秽的地方,厨房和饭馆都是跟吃饭有关的,是洁净的地方,很明显厕所是“下等”的地方,厨房饭馆是“上等”的地方,为何自古至今都是说“上厕所下厨房”呢?

中国的汉字寓意颇多,很多汉字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寓意也是如此,“上厕所下厨房”这个说法并不是古人搞错了,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反应,直接反应了古人的生活方式。

一般味道都是向上蹿的,厕所的臭味也一样,从人类最早的生活开始,在洞穴穴居的时候,人们就把厕所建在洞穴的上方,一次避免臭味,这种说法难以考证。

不过在遗留下来的明清古建筑之中,以及现存的文献资料之中可以找到详细的依据,先从古代建筑来说,古人把厕所建在房屋的东北位置,而厨房则在南边的位置。

按照“上北下南”的说法,厕所称之为“上”,厨房则在“下”,古代房子都是两三层进门的,主人一般都是住在最里面的,厕所自然要靠近上面的位置,方便生活。

家里的杂役佣人都住在较外面的地方,厨房设置在外面,方便佣人干活,其实古代和“下厨房”相接的是“上厅堂”,厅堂的上面才是睡觉的住房,厕所就在厅堂和住房之间的东北角。

早在明清之前,厕所就已经有了,并且也已经形成了“上下”之分,早在周王朝时《周礼》就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

这里的“井匽”就是指的厕所,那时候的厕所像个井坑一样,人蹲在上面,再往后到了秦汉时期,人们把厕所和猪圈建在一起,以方便收集粪便当肥料,厕所就搭建在猪圈之上。

人去厕所时就要上几个台阶,或是直接爬到木头搭建的架子上,如此一来去厕所的时候就自然是要上的,“上厕所”也就叫顺口了,到了明清时期,乃至如今仍是如此说,“上厕所下厨房”。

请关注微信ID:NEN393682,看更多精彩历史密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