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现在有的人喜欢儒家的文化?

 见素抱朴780 2018-10-14

没有时光机,历史在前进,不要瞎想。西方的政治和经济学说,全是漏洞。西方社会本身就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解决不了现在中国的社会问题。反而孔子的教化和治化并行,能行得通。从思维来整合,行得通。

这么说吧,我在六月底说起儒家还只撇嘴。因为朱熹在明朝说理教,一边自己把尼姑弄回家做小妾,说明他这个学说近似放屁。自己做不到,为什么要要求别人?

我是研究管理,思路全部走通的时候为了写世界观的部分看了几遍《道德经》。这文章正跟我一个思路,所以我一看就懂,于是坚定地认为道能通治。

但既然《道德经》与孔子同期,为什么当时的诸侯即使不用孔子的思想,推崇的也还是孔子呢?

我回头看《论语》。读《论语》,你得把孔子弟子们的话剔出来。孔子自己什么都没写,就编教材了。《论语》是弟子编纂的,诸弟子未尝没有借孔子扬名的心思在里面。你仔细读几遍就知道,弟子和孔子的境界比起来差远了。圣人无虚言,因为思维框架没有漏洞,圣人说出来的话也很容易理解。而弟子们的话不是很恰当,大而无用,无用就是虚言就没法实行――这好比争取话语权,就算给你话语权你的思维能力不够、乱说还不如不说。

我说的这个理解,是你把孔子的话放在语境中去理解,不是依从后面两千年间的解读。两千年中的很多解读有问题,前后矛盾。这样的理解解读,怎么能被各朝各位儒家使用的,这我也不知道。所谓的偏执偏知偏见,无非是知识量和思维能力都达不到理解的层次而已。懂吧?

孔子儒,是决策思维的总持。就像我写的《因果》三篇是说决策思维,看得懂的人不多,但我判断准确那我肯定是对的。孔子论儒,看得懂的人不多也很正常,古文水平和思维水平会限制理解能力的。

你一天这么问问题,还不如自己去研究整理一下《论语》,“思而不学则殆”。你自己去研究学习,会知道孔子的高明之处的。

至于后来的人走歪路,那是孔子的问题吗?千秋之下各有评说,各人干的事各人负责。这锅可不是该孔子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