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音乐史复习题(附答案)丨古典主义时期

 Cool_Learner 2018-10-14



西方音乐史复习题

一、古希腊部分

二、中世纪音乐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四、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上)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下)


五、古典时期的音乐

1、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中的情绪:古典主义崇尚理性,讲究感情约束以及和谐均衡。

2、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旋律的特点:旋律结构以不同于巴罗克时期的流态运动,常常是方整的。

3、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节奏:节奏形成了周期性结构

4、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调式:大小调体系已得到充分发展。

5、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织题:

主调织体占据重要地位,从而旋律成了最重要的织体成分,低音及和,声仅起伴奏作作用,阿尔贝蒂低音就是这种织体的典型。

6、  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音乐体裁:声乐:喜歌剧、艺术歌曲;器乐: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

7、  古典主义时期的管弦乐队编制:18世纪的管弦乐队的规模因演奏场合而异。管弦乐队的固定乐器是弦乐组、2支双簧管、2支大管、有时长笛可以替换双簧管。18世纪下半叶,单簧管才逐步加入管弦乐队。当时位追求辉煌明亮的效果,常运用小号和定音鼓,木管乐器也逐渐引入到管弦乐队中来。


(一)歌剧

1、  喜歌剧(poera buffa)——18世纪出现的喜歌剧,是相对于传统的正歌剧而言得一种新风格的声乐形式。它的前身是在意大利的一种插在正歌剧幕间演出的轻松小戏,或正歌剧中滑稽角色所唱的绕口令式的诙谐段落。取材于日常生活,采用生动活泼的对白与通俗流行的曲调,形式雅俗共赏,风格幽默调皮。

2、  正歌剧(opera seria)——意大利正歌剧的题材多取自于古代神话或古罗马历史,每部歌剧包含5幕15场,由宣叙调和咏叹调互相交替组成,松散的宣叙调用于叙事和发展剧清,结构清晰的咏叹调服务于感情的静止抒发。其美学目标不在于创造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而是炫耀歌者的高超技巧。

3、  喜歌剧之争——1752年意大利歌剧团在巴黎演出《管家女仆》,引起了有名的喜歌剧之争。以“皇家音乐研究院”为首的一派,坚持贵族宫廷的艺术趣味,竭力维护所谓“法国传统”;而以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卢梭为首的另一方,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的新鲜与活力,尖锐批评法国歌剧的华而不实。这场争论促进了法国喜歌剧的发展。

4、  格鲁克歌剧改革表现那在那些具体的方面?歌剧代表作有哪些?

答:格鲁克改革的主旨是: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歌剧中音乐的“真正使命”是“和诗配合,以便加强情感的表现”。

在他的歌剧中,宣叙调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加强了旋律性,使其具有细致的情感表现力。他精炼戏剧结构,删去咏叹调中华丽炫技的部分,追求朴实无华的真情流露。它的序曲不再是脱离歌剧整体而孤立存在的东西,而是预示剧情的有机部分;歌举重的合唱、舞蹈都随剧情需要而存在,不能任意加添;格鲁克还在记谱时废除了数字低音,而代之以具有明确的各声部的近代写法。

    作品有:《奥非欧与优丽狄西》


(二)古典交响乐套曲和奏鸣曲式的形成

1、  古典交响曲的形成与那些体裁有关:三重奏鸣曲、大协奏曲、歌剧序曲、组曲。

2、  简介曼海姆乐派极其音乐特点。

答:在分裂的德国境内曼海姆地区,以约.斯塔米兹为首的一批来自欧洲的音乐家云集这里,创作与演出十分活跃,并有重大影响,被称为“曼海姆乐派”

曼海姆乐派的创作已有鲜明的主调风格,结构明晰,旋律轻捷、和声简明。他们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套曲包含快板——行板——小步舞曲——终曲的四乐章结构格式,乐章内有两个对比的主题;重视以小提琴为中心的旋律,多为旋律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调织体;废除巴罗克乐队通奏低音的简略记普法,写奏包含全部管弦乐声部的总谱;重视管乐器,增加音乐的色彩感;仔细安排音响的渐强和渐弱,常出出现乐队突然爆发的强奏和休止。曼海姆乐派的交响曲接近法国的华丽风格,以及意大利的清新和富有活力。

3、  曼海姆乐队的编制是怎样的?演奏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曼海姆乐队的编制已相当完整,曼海姆乐派的创始人约.斯塔米兹将乐队人数增加到56人,极大的提高了乐队的演奏水平。重视管乐器,增加音乐的色彩感;仔细安排音响的渐强和渐弱,常出出现乐队突然爆发的强奏和休止。增强了管弦乐队表达情感幅度的能力。

4、  简介K.P.E巴赫及其音乐特点。

答:K.P.E巴赫是巴赫的次子,是柏林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是后来曾给贝多芬以重大影响的作曲家之一。它的主要贡献在于开创了近代钢琴奏鸣曲的先河,是近代钢琴奏鸣曲的奠基人。他接受德国启蒙思潮——狂飙运动的影响,力求用音乐表达更为深刻、强烈的感情。在他的奏鸣曲及交响乐中,既有他父亲作品里蕴藏的德国式的阴郁、凝重,但又有新时代、心思潮所具有的一种挣脱压抑的冲击力量。他的钢琴奏鸣曲中所包含的戏剧性,比同期的D.斯卡拉蒂的作品更强烈。


(三)维也纳古典乐派

1、  维也纳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地,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深刻的继承关系,共同对欧洲音乐产生了久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是“维也纳古典乐派”。

2、简介古典主义时期奏鸣曲和奏鸣曲式。

答:奏鸣曲是包含有奏鸣曲式在内按一定模式构成的大型器乐独奏套曲的总称。奏鸣曲式是基于主题的呈示、展开与回归的大型器乐曲式。奏鸣曲式由三个乐部组成,即呈示部、展开部、与再现部。奏鸣曲与奏鸣曲式是两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名词。前者是以奏鸣曲是为第一乐章的大型器乐套曲的名称,或者说是一种“题材”的称谓,后者是指一种将定的曲式称谓。

2、  海顿是如何确立交响曲模式的?

答:海顿早期在宫廷工作的经历使他创作了大量的交响曲,时期摸索并娴熟驾驭了交响曲形式的结构手法。八十年代他与莫扎特得亲密交往,使他思想艺术上都受到莫扎特交响曲创作的影响。晚期的创作标志了古典交响曲形式的成熟。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抒情歌唱性的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性的三部曲式;第四乐章,舞曲性的回旋曲式。

3、  海顿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常用一个缓慢的引子,与接下来的快板部分形成对比。

4、  海顿的交响曲的首、末乐章,经常使用展开主题短小动机的发展手法。

5、  海顿确立的弦乐四重奏已确定为和交响曲相同的四乐章结构,他废除了数字低音,明确了弦乐四声部,声部间更为协调,均衡,不再强调第一小提琴。

6、  海顿的宗教作品:《创世纪》、《四季》

7、  海顿所确立的管弦乐队编制为:海顿采用双管制乐队,划分成弦乐组(以弦乐四重奏的四个声部为基础),木管(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各两支),铜管(圆号、小号各两支)三个乐器组,以及定音鼓和其他打击乐器。

8、  莫扎特歌剧创作的特点及主要的三部作品。

答:莫扎特主张“诗必须服从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有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的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

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

9、  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中,莫扎特去掉了以往交响曲的引子,主副部主题间形象对比强烈,和声、调性上大胆的构思,使展开部的不稳定幅度得到加强。从而区别于海顿的交响曲。

10、莫扎特确立的古典协奏曲模式是怎样的?

答:1)第一乐章为双呈示部的奏鸣曲式结构。2)第一乐章的尾声之前,乐队停留在终止四六和弦上,随即开始独奏乐器炫技性的“华彩段”。3)第二乐章像一首抒情的咏叹调,可听到歌唱般的悠长旋律。4)终止乐章一般为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回旋曲式,常采用民歌风格的主题,既带炫技性,有散发出明朗乐观的生活气息。

11、华彩段——有以显示独奏家高超的演奏技巧和联系乐章主题即兴发挥的能力的独奏乐器炫技性的段落。

12、双呈示部——由乐队提示出第一呈示部,两个主题均建立在主调上,独奏乐器进入与乐队共同演奏的第二呈示部再次奏出两个主题,形成主调与属调的对比,就是双呈示部格局。

13、贝多芬的音乐有那些与海顿、莫扎特不同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音乐脱离了以往的装饰性和娱乐性,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性和思想性

2)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比以前博大丰富的多。

主要表现在:他极大的扩展了交响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直接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钢琴的表现幅度也大大增强。内容的扩展导致表现手法的创新:他突破了传统的曲式布局,动机性的主题运用和动力型的乐思发展,是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基础上的离调变音体系,成为贝多芬的和声风格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对比及力度对比,对于刻画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

14、贝多芬对古典奏鸣曲式和交响套曲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贝多芬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对奏鸣—交响套曲的发展和创新上。奏鸣曲是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各部分结构、互相对比的性质及独立的形象意义都有所扩大。每段内部都包含的发展性质,在展开部表现的更集中、更激烈。成为整个奏鸣曲式的重心。他的套曲各乐章之间,即使对比并置的关系,在内容,形象上又互相联系。由于音乐材料的连贯性,使套曲保持了高度的严谨和统一。乐章的数目、所用曲式的次序都突破了古典乐派的典型章法,特别是将谐谑曲引进交响曲,取代了具有贵族宫廷典雅气质的小部舞曲,并赋予这种谐谑性质的乐章以豪放泼辣的气质。变奏曲式以至幻想曲也被自由的组织进套曲结构之中。

15、贝多芬的具体写作手法如节奏、力度、和声、调性、配器等有哪些特点/

答:在音乐的具体表现手法上,贝多芬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旋律继承海顿式的动机展开的手法,又吸取莫扎特旋律的深情,而形成简洁、粗犷、质朴、热情的特征。节奏上频繁的变幻,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夸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等,构成了贝多芬那种强烈的感染力量和宏篇巨制的气魄。在配器上,他显然受到法国大型器乐曲的影响,重视发挥铜管、木管的作用。乐队的编制和表现力也明显超出海顿、莫扎特时期。

16、贝多芬的三部著名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

17、歌剧作品:《费德里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