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人为何要走西口 “西口”到底是哪里

 都市夜归人opjz 2018-10-15

首先我们说说走西口的“西口”到底在哪?

在山西右玉县的杀虎口(与内蒙交界),300多年前是清朝大军西征的后勤供应基地之一,同时也是晋商进入西北市场的起点,山西商人习惯把这里叫''西口''

那么咱山西人为啥要走西口呢?

一是地临蒙古,位处中原农工经济与蒙古畜牧区间,具有地理条件优势。二是山西土瘠民贫,十年九旱。尤其西北地区更为严重,有民谣云:“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外出谋生。三是清王朝时赴蒙古实行有限“开放”政策。明代,蒙古部落与明王朝是军事对峙状态,明王朝沿长城设九边镇,驻扎军队,防蒙古部落南下“骚扰”。清王朝对蒙古实行怀柔政策。清统一全国后,蒙古畜牧地区与中原农工地物资急需通过交流,满足民生之需,使清王朝不得不有限“开放”,经批准后允许中原人赴蒙古地方,山西人以地临之便,形成走口外之高潮。

山西清徐县有民谣云:“我娃娃亲,我娃娃蛋,我娃娃长大了走关东。深蓝布,佛头青,虾米海菜吃不清(刘文炳《徐沟县志》第6章)。”据清《军机处录副》载:“吉林、宁古塔等处,(人参)刨夫除本地旗民外,多系山东、山西、直隶等处流籍。”

山西人走口外,山东人闯关东,对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首先是推动了塞内外、关内外的物资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清代的山西人,不仅垄断了旅蒙商业,而且开辟了一条从茶叶产地,经长江、黄河、蒙古戈 壁 沙漠,俄罗斯西伯利亚,直达欧洲腹地圣彼得堡的茶叶国际商洛。山东人到东北经商,明代已初显。清军入关后,山东商人在营口、大连、长春、安东、盛京(沈阳)等地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东北商界几乎被山东商人所把持。其次,推动了塞外与关外城镇的发展。包头原非城镇,是山西祁县人乔姓先在此地开办复字号商店,逐渐繁盛,形成城镇,故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辽宁朝阳县,也是在晋商太谷曹氏的推动下得以发展,故有“先有曹氏商号,后有朝阳城”之说。山东人大量涌进东北,推动了辽河流域的开发,进而促使了沿河城镇的发展,形成了以盛京(沈阳)为中心,包括锦州、辽阳、海城、开原、铁岭等府州县在内的城镇布局。其三,开发了塞外与关外的农耕经济。明代已有山西人在蒙古南部开发农耕土地,住民称“板升”。清代归化(呼和浩特)一带已渐由牧区转为农耕区,塞外的千里沙漠,已出现数十万顷良田。东北辽河流域,适宜农耕经济发展,山东人在辽河流域的开发,又使得这一地区的农耕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

嘿~摘下月亮送给你,摘下太阳送给你,你想要的我都给你,各位看官大人,看到这儿了麻烦给小编个大大的赞呗!! \(^o^)/关注点个赞,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嗯~,360度各种姿势来求赞求关注!! \(^o^)/动一动您发财滴小手指头,举手之劳└(^o^)┘劳驾各位看官们!! 大家如果有什么各自的看法和观点欢迎各位看官们在文章的下方留言和评论、关注点赞以及转发和探讨哈!!!祝各位看官们生意发发发,学业事业成成成,身体康康康!!! 注: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大家的支持鼓励!!小编在这里感谢各位看官们了! \(^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