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刷朋友圈,不会让你变专业

 孤独不败lzy 2018-10-15


文丨郑文鑫 律师

许多人已经养成了刷微博、刷朋友圈的习惯,比古代皇帝批奏折还勤奋,不仅早中晚要刷,吃饭也要刷,走路还要刷,工作的时候也要停下来刷下朋友圈,休息一下。

刷朋友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人说是学习。不可否认,刷朋友圈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知识,但这些大多是零散的知识点,碎片化的知识,我们很难通过阅读这些零散的知识点而变得专业。

比如,我们在朋友圈中看到一篇专业的法律文章,我们做的更多的是什么?收藏。收藏之后你会再去看吗?基本不会,除非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需要解决,可能才会再去翻阅一下。

在朋友圈,除了图片、视频之外,我们看什么文章?看短文章,有研究表明,超过手机三屏的文章一般没多少人愿意看了,大概是1500字以内。这些文章表达往往要通俗,因为太过专业的用词用语或者典故,很多人根本看不懂或者没有兴趣阅读,因为不是自己的阅读舒适区。

这些文章往往是一些娱乐性的文章,或是观点类文章,对于后者,我们往往看的是结论,至于这个结论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严不严谨,周不周延,我们很少关注。或者说,关注的不够,思考的不够。

为什么说,刷朋友圈,不会让你变专业。

一是因为朋友圈的文章中,专业的文章本来就不多,其中之一的原因是,作者都要考虑读者的感受,越专业的文章,受众就越小。

二是因为朋友圈的文章,往往不是系统性的文章,种类繁多,而且主要是以消遣为主,我们比较难以专注阅读,或者说收获的是一些碎片化的知识。

三是因为朋友圈的文章,主要是一些观点类的文章,我们往往只知道结论,缺乏深度思考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没有思考,很难让我们变得更专业。

四是因为阅读习惯的问题,刷朋友圈的文章,我们很难全身心专注,经常不是躺着的,就是在路上。我经常跟别人说,学习是一件需要专注的事情,十分耗体,如果不专注,很难有收获。

律师是一个专业职业,我们的特点是专业,这种专业技能的获得,仅仅通过朋友圈是很难养成的。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专业?

定方向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前期要找一个切口,先切入进去,这是最容易出成果的学习方式。你一会研究私募投资基金,一会研究劳动争议,这很难让你变专业。

你可以先定一个学习方向,比如你定劳动争议,然后把劳动争议的专业书籍买十几本,把相关的法律规范下载整理,并到裁判文书网上下载一些判例,通过理论、实务、规范的阅读、思考、分析,我相信很快就会上手。

出产品

有人说,律师的工作就是听说读写。写很重要,因为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需要通过书面来完成的,必须要会写。

写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为了写,你就必须阅读,也必须思考,还必须考虑文字表达和逻辑架构,如果能够写得好,一般阅读量也不会少,表达能力也不会差。

如果能够写出来,形成有形的产品,是一篇文章也好,一份课件也罢,或是一本书本,总之,都是一种产品。为了有这个产品,你一定要专注阅读,专注思考,这样自然就更容易专业了。

杨立新教授说:阅读和写作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两个短板,一是专业文献阅读量不够;二是学生(本科乃至博士研究生)对自己专业的教材也缺少仔细阅读;三是对其他社会科学有关专业,包括历史、文化等综合性书籍的阅读量也不够。

王泽鉴教授说:法律是思维的训练而非单纯的记忆,要靠写来学习而不只是阅读。

按照杨立新教授和王泽鉴教授的观点:如果读的书不够,写的东西也太少,自然就很难变专业。

我的观点和建议

真正的专业学习,首先是要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其次是要投入巨大的精力,专注的阅读和思考;最后最好能形成自己的理解,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写下来,或者养成写作的习惯。

刷朋友圈,不会让你变专业。还是尽量多花一些时间,老老实实的多啃一些书本(先专业而综合),多写一些文字,这样,才更容易变得专业。

如果你有阅读和写作的习惯,你可能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站在台上(天赋很高的人之外),会脱口而出,滔滔不绝,大多是因为他们经过长时间的阅读和思考训练的结果——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领悟,自然就能更好、更自信的表达了(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然,这也只是初级专业,真正要成为专业中的佼佼者,除了课本之外,除了经常思考之外,生活这本无字之书,也需要好好阅读。

读懂了课本,就掌握了专业知识。读懂生活,你才能更有效的运用你的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