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中的美学直观与美感享受——胡塞尔现象学美学

 中土闲鹤堂 2018-10-15

现象学美学是用现象学的方法解释美学问题,以及为美学建立形象学基础的一种美学思潮。

现象学是20世纪西方的一种哲学思潮,其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 

 胡塞尔图

胡塞尔是犹太族后裔的德国哲学家,先后在德国哈雷、哥丁根和弗莱堡大学任教,1938年病逝于弗莱堡。

现象学,不论是作为意识的哲学理论,还是作为对人类意识提供描述的特殊形式,简单说就是意向性的理论。 

 《现象学及其效应》

现象学的口号是回到事物本身,意思是要人们通过直接的认识去把握事物的本质。

海德格尔说:现象学这个词本来意味着一个方法概念,它不描述哲学研究对象所包纳的事情的‘什么',而是描述对象的‘如何'” 

 《海德格尔论东西方对话》

胡塞尔对于现代西方哲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表现为他对有别于传统认知性经验的一种意向性经验的揭示。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它标志着一种科学,一种诸学科之间的联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典型哲学的思维态度和典型哲学的方法。

在胡塞尔看来,现象学哲学与美学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和相近性。 

 《伟大的思想家胡塞尔》

现象学美学强调对艺术作品的本质结构的感知和把握,现象学哲学与美学都采用直观法。

胡塞尔写道:现象学的直观与纯粹的艺术中的美学直观是相近的,当然,这种直观不是为了美学的享受,而是为了进一步的研究,进一步的认识,为了科学的确立一个新的哲学领域 

 波提切利画作局部

胡塞尔指出,美学家感兴趣的不是个别艺术作品,不是波提切利的花布,不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也不是海顿的交响乐,而是是十四行诗的本质,交响乐的本质,各种各样素描画本身的本质,舞蹈本身的本质,他感兴趣的是那些一般的结构,而不是特定的审美客体。 

 莎士比亚故居

现象学美学与现象学哲学一样,旨在打破主客观对立,强调交流和融合。

现象学美学的意向性理论,避免了主体对客体的单向性的意指,主体与客体不再对立,而是一种双向的交流。

胡塞尔指出:我们终归有一种存在着的美的东西,一种单纯的想象物,一种图像,它恰恰是一个理想的对象,而不是一个实在的对象

在胡塞尔看来,艺术的世界是一个价值世界,这一世界有着与物理世界和实践世界以及善的世界迥然相异的特征。

审美对象的情致与意韵不是线条与色彩本身,而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图像客体所传达的精神性的东西,这一精神性的东西就是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 

 提香画作局部

提香的画作之所以是一幅画而不是简单的物理图形,就是因为画面传达着、流动着提香本人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富有鲜活的精神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 

 《纯粹现象学通论》

1913年出版的《纯粹现象学通论》一书中,胡塞尔运用现象学方法,对艺术中知觉与想象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入探讨,对20世纪美学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