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六百多字参倒豪门重臣,晚清第一奏折,藏尽顶级权谋话术!

 尚雅轩 2018-11-15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二十四岁的李鸿章高中进士,列二甲第十三名。

在此期间,有桩轶事挺有意思。

会试时,李鸿章的房师为当时的名士孙锵鸣。发榜后,孙锵鸣见自己这一房只考中了李鸿章、沈葆桢两人,颇有些失意不悦。有一日,孙锵鸣带李、沈两位得意弟子去拜见自己的老师翁心存,此人即是翁同书、翁同龢两兄弟的父亲。

曾是咸丰老师的翁心存颇善风鉴之术,也就是会相面。孙锵鸣将两位得意弟子领进门后,老帝师先看李鸿章,惊呼:“此人功业在我辈之上!”再看沈葆桢,亦是赞誉:“此人当为名臣!”

听到老帝师这番话,孙锵鸣大感欣慰,原来自己这房出的是人杰,难怪人数这么少。

多年后,老帝师的话应验了,李鸿章继曾国藩之后成了晚清第一臣,沈葆桢也入名臣之列。只是世事沧桑,让老帝师翁心存没料到的是,李鸿章正是脚踩翁门踏上远大前程的。

还有让老帝师更没料到的,自己竟是间接死于李鸿章的“晚清第一折”。

为曾国藩写出“晚清第一折”之前,四十岁的李鸿章正处在发迹的前夜。此前,他的经历颇为蹉跎,三十岁前一直在翰林院、武英殿、国史馆舞文弄墨,三十岁后开始回乡跟随吕贤基等人办团练,抗太平军。

原以为这是一条创大业之路,结果三十五岁时被陈玉成打成了丧家犬,就连李氏祖宅也被焚毁一空。

走投无路下,李鸿章只好去投奔昔日恩师曾国藩。但因其性情傲慢懒散,又多有己见,在与曾国藩磨合的起初几年,李鸿章的境遇并不太好,在曾门几进几出,少有真正的大作为。

但自与曾国藩祁门之争,负气出走又明智回归后,像是一夜之间的顿变,他不仅和曾国藩的关系变得极其融洽扣手,而且展锋露角的大机会紧跟着就来了。

孔夫子说四十不惑,但在李鸿章这里,是四十而立。

同治元年(1862年),挂边四十的李鸿章在晚清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浓重的两笔,而且是一文一武,文的即是他为曾国藩写下了弹劾翁同书的“晚清第一折”,武的便是在这一年他获得了独立统兵径赴上海的时运大机会。

历史之震撼人心,之巧合,有时候就需要这样的梳理,李鸿章文韬武略,一朝尽显,正印证了那句话,是真金,定有绽放光芒那一刻。

咱们今天不聊武的李鸿章,只聊文的李鸿章,聊他那只有六百多字的“晚清第一折”。这六百多字可是不简单,足够品,也很值得品——

不妨从当时的时局说起。曾国藩决意要弹劾翁同书,是在同治元年的正月间,这个时间意味着慈禧联合恭亲王刚刚取得辛酉政变的成功。

新局面刚开始的时候,不光老板可以点新火,位高权重的关键人物也可以。

此时的曾国藩早已是总揽东南全局的两江总督,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翁同书丢失城池,误对苗沛霖并谎报军情的“恶性”事件。

此事极坏地影响了曾国藩在安徽的布局。

在这里有必要简单说一说苗沛霖这个人。此人也算晚清的一位枭雄人物,不过很无耻。他早年间曾举办团练,与捻军作战。势力日盛后,便投靠胜保赚得了清廷的红顶子。但骨子里,此人是首鼠两端的贼人,1860年,趁着第二次鸦片战争,他贼心顿起,趁乱相继将翁同书、袁甲三等人驱逐出了安徽,之后便投靠了太平天国。

1862年,他又暗中降清,并借此诱捕英王陈玉成献给了胜保。这边刚投机完,因心有不满,未过多久,他竟又一次举兵反清,终在1863年被僧格林沁击杀。

说回翁同书,因他一人之误,坏安徽大事,这怎能不让曾国藩愤怒,于是乎,两江总督决意要弹劾。

选在这个时候,弹劾这么一位“门第鼎盛”的人物,曾国藩其实是在新朝面前展现他中兴能臣的作为与威严,当然,一切的前提是他必须有击倒此等人物的手段与智谋。

在当时,这并不容易。

一切只因为翁门的确鼎盛,翁心存不光是咸丰帝师,也是正当政的恭亲王老师,此外翁心存历任工部、户部尚书,在朝中颇有威望、实力。

所以,在决定弹劾翁同书之后,曾国藩极其慎重,他知道,没有其他的权谋动作,仅靠一纸弹劾奏章,稍有欠妥,自己点起的新火很可能演变成引火烧身。

曾国藩本人也是文字权谋,写奏章的高手,但为了这一纸奏章,他几乎发动了府中的所有幕僚,最终,李鸿章的那六百多字不仅让他折服,亦折服了整个朝廷。

下面咱们就来品读品读这六百多字的顶级文字权谋。(晚清的官样文字,感觉文言,其实只要有些耐心静气,读起来其实很过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