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六百多字参倒豪门重臣,晚清第一奏折,藏尽顶级权谋话术

 昵称52821188 2019-11-02

都说四十而惑,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么一位人物,他到了四十岁才大放光彩,可谓能文能武,势不可挡的他被推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舞台中央。

清朝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毋庸置疑,清朝曾站立在高峰的最顶端,可却落得了惨败的结局。到底有多惨,不用多说,而清政府的很多官员,到现在依然被骂为叛国贼,因为由于他们的昏庸无能,中国被迫签订了太多的不平等条约,并且中国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耻辱。

众所周知,列强入侵中国时,掌握着清朝统治权利的是慈禧太后,可是她并没有承担起身为一个统治者该担起的责任与义务,她没有把国家的安危和荣辱放在心上,而是只顾自己

李鸿章六百多字参倒豪门重臣,晚清第一奏折,藏尽顶级权谋话术

而和她在同一战线的外交大臣李鸿章,即便是现代,人们对他的评价依然荣辱不惊,不少人认为他也是叛国贼中的一个,可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如履薄冰的日子里仍然取到了不小的成就。而那时的中国,靠李鸿章的一己之力,是万万不能被拯救的。

李鸿章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不必我多说,在与曾国潘的配合下,组建了淮军,并且在上海一带站稳了脚跟……很多人会因此而忽略了李鸿章其实是一位进士,作为一个有军事谋略的李鸿章,不仅能武,而且能文,而且他那一个参倒豪门重臣的奏章,仅仅只有六百字,却被称为“晚清第一折”!事实证明,这六百字不简单!

要说这“晚清第一折”,我们得先说说李鸿章考取进士前的老师——孙锵鸣。作为当时的名士,孙锵鸣在得知自己的学生中只有两人考中后,难掩失望之色 ,甚至有些不悦。机缘巧合,孙锵鸣带着这两位学生去见自己的老师——翁心存,此人即是翁同书、翁同龢两兄弟的父亲。

李鸿章六百多字参倒豪门重臣,晚清第一奏折,藏尽顶级权谋话术

孙锵鸣

这两位学生中有一个就是李鸿章,当翁心存见到他时,就对孙锵鸣说:此人功业在我辈之上!见到另一个学生沈葆桢时,也是称赞不已:此人当为名臣!

听到自己的老师这么说,孙锵鸣不再为自己仅有两位学生考中而担忧,反而变得自豪起来。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翁心存所说的话都成真了,可翁心存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口中“功业在我辈之上”的那个人,竟是将自己家族所有的势力推向深渊的人。

清朝末年,两江总督曾国潘想要上书指责安徽巡抚翁同书,参他的原因不仅很明了,而且很多——丢下城池自己逃跑、谎报军情等等,每一条都是大罪。但翁家的权利极大,在朝廷的威望极高,这些罪状放在其他人身上自然是死路一条,但放在翁同书身上,就不得不深思熟虑写这个奏章,方能保证万无一失,否则,还有“偷鸡不成蚀把米”的风险。

李鸿章六百多字参倒豪门重臣,晚清第一奏折,藏尽顶级权谋话术

为此,曾国潘动用了身边所有能帮得上忙的同僚,在一起出谋划策,为的就是写出一个让朝廷不得不严惩翁同书的奏章。用来备选的奏章数不胜数,最终是李鸿章短短六百字的奏章脱颖而出,取得了曾国潘极其同僚的认可,于是,李鸿章的奏章就递到了朝廷面前。我们来品一品这六百字对翁同书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本以为李鸿章会说一些客套话,事实恰好相反,李鸿章没有给翁同书留任何余地,开门见山,直面一击。在丢失定远,致使文武官绅殉难这件事情上,李鸿章毫不客气的兴师问罪,并且附带上一年前“梁园之挫”的不作为。简短的开头,已经将翁同书定在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的局面上。

李鸿章六百多字参倒豪门重臣,晚清第一奏折,藏尽顶级权谋话术

紧接着,李鸿章就细数了这期间翁同书做的所有荒唐事,事无巨细,却又没有一句废话——寿州被围困后,翁同书非但没有幡然醒悟,反而为了讨好苗贼去杀害自家的团练首领,而且,这样做,并没有让苗贼为之所动。在苗贼彻底将寿州攻破后,翁同书依然没有一毫悔恨之心,选择通贼保命,导致寿州城内杀戮惨重。

弃城逃跑,献媚杀将,通敌卖国,这三条罪状,李鸿章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却有着不可挡的气势!罪状陈列完之后,李鸿章站在道气节德的最高点,指责翁同书道德人品惨不忍睹,这是大罪之后——人品败坏。毕竟有些时候,罪可说,耻难驳,所以,李鸿章在气节这一方面,做到了没有人敢为翁同书辩驳的地步。

李鸿章六百多字参倒豪门重臣,晚清第一奏折,藏尽顶级权谋话术

特别是最后一句,那就是画龙点睛的功效——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很明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翁同书这个问题上,谁再瞻顾迁就,谁就是愧对社稷,辜负天下,这就彻底断了朝廷因为忌惮翁家的势力而迟迟不肯下决心的后路。

到此,还没有结束,再加点“危言耸听”,效果才会更好。毋庸置疑,“荧惑圣听,败坏纲纪”就是恰到好处的危言耸听。短短的八个字却足以充当一把杀人尖刀,谁还敢为败坏纲纪的人求情?谁又不敢严厉惩治败坏纲纪的罪臣?

李鸿章六百多字参倒豪门重臣,晚清第一奏折,藏尽顶级权谋话术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抨击小人之时,很容易就给别人留下了自己也是一个小人的印象,李鸿章这六百字的奏章中最高明的地方莫过于此——他在指责了翁同书小人行径之时,还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极具正义感的好人。非但没有让朝廷觉得李鸿章是一个挟私打击异己的小人,反而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处处为朝廷着想的忠臣!

在为曾国潘写出“晚清第一折”之前,四十岁的李鸿章正处在大放光彩的前夜。在此前,李鸿章的经历颇为蹉跎,三十岁之前一直都在翰林院等地方舞文弄墨,李鸿章也知道这不应该是自己的归宿,所以他选择回乡跟随吕贤基等人办团练,抗太平军。

原本以为这是自己功成名就的机会,却不曾想被打成了丧家犬。走投无路之时,投靠了曾国潘,却是他做的最正确的选择,他终于开始发光了!

文/斋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