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登高及敬老

 弘德新国学 2022-05-26 发布于河北

又是一年重阳日!

重    阳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被称为重阳日,或重阳节。

“重阳”的说法来源于《周易》。《周易》占筮之时,阳数,九为老,七为少;阴数,六为老,八为少。“九”被视为老阳,所以九月九日也就成了“重阳”。

《周易》是讲究阴阳和合之学,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合,方能化育万物。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之谓也。《周易》乾卦上九云:亢龙有悔。朱熹解释说,阳极于上,动必有悔,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此,重阳可不是个吉庆的日子,而是大凶的日子!

登    高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登高的习俗,多数认为与汉代学道成仙的费长房及其弟子桓景的传说有关。

据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记载: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其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牛羊鸡犬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

不过,费长房与桓景的故事毕竟是道家仙说,只可做仙说对待。

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宫人贾佩兰称: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文中没有提到登高避疫。但季秋时节,时令变换,避时气之害,则古已有之。《礼记·月令》称:季秋之月,……,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縂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历史古远,难明其细。两晋以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成为民俗。到了唐代,重阳节被正式定位民间的节日。

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即是此物。

敬    老

国人好取谐音,“蝠”、“芦”为福、禄,皆是。“九九”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之意,秋季又是收获的季节,故农历九月初九又被近人设为老人节。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这原是中华民族之根基所在。世易时移,当下需要设立一个节日,来提醒人们要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幸欤,不幸欤?

行文至此,还有两点想说:重阳不是个吉庆的节日,千万别说祝福!有谁见过清明节送祝福的!当下社会,老人多与孤独为伴,所以老人节多给老人一些陪伴!      

更多民俗文章:

寒食是寒食,清明是清明!

七夕情话——传说与历史

中秋之月亮传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