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的苏式汤面有什么传统、讲究或者习惯?

 老阿更 2018-11-15

苏州人讲究吃天下闻名。面食作为主食,通常是北重于南,但是在苏州,人们却常常将面食作为早餐,吃得不亦乐乎。苏州人看重的不是面的本身,而是其中的高汤和特制的浇头,甚至连下面的汤水也不愿意将就。

老苏州人都独爱一口汤面。头汤不是第一碗高汤,而是第一锅用来煮面的清水。谁赶得早,谁就能抢到当天面馆下的第一碗面条。苏州作家陆文夫在小说《美食家》里描写得特别形象:千碗面,一锅汤,如果下到一千碗的话,那面汤就糊了,下出来的面就不那么清爽、滑溜,而且有一股面汤气。早晨四五点钟,面馆里的大师傅就吊好了汤,做好了浇头。六点多钟,赶早吃头汤面的客人便推门而入,可谓一碗面就是一个清晨啊!

汤是一碗苏式面的灵魂。汤色清澈是苏式面的最高境界。这里的汤不是烧,而称作,意在逼出食物天然的鲜味。要吊一口好汤,要用上猪肉、火腿、土鸡、鱼头、鳝鱼骨等食材,至少得文火慢熬一天。

卤是各种调料和香料的结合体,真正地决定了汤的走向。卤汁秘方常常是面馆老板亲自调制,它也是一家面馆的根基所在。苏式面分为红汤和白汤,差别就在于红汤里加了酱油和糖,汤色暗红如琥珀,味道咸中带甜;白汤则不加酱油和糖,清汤里撒些酒酿米粒和蒜叶调味。

吃面食,还得讲究是盖浇还是过桥,重青还是免青,宽汤还是紧汤。盖浇是直接把浇头放在面上,过桥则是将浇头另置于小碟中;重青是多放蒜叶,免青则不放;宽汤是多加一些汤,紧汤则是少放。

浇头种类就更多了。拿苏州老字号面馆裕兴记的菜单来说,浇头有:素交、炒肉丝、雪菜肉丝、虾爆鳝鱼、牛肉、三鲜,还有现炒的浇头,如猪肝、什锦、三虾、蟹粉、生炒鳝背等等。

江南人吃面有暗话,刚去到那里的壹周君有点懵,以为是什么接头暗号。老板,重青过桥还要宽汤!”“老板,烂面紧汤来一碗!面对这些专业术语,还真得个当地人来做翻译。



宽汤和紧汤说的是汤的多少,宽汤是多加汤,紧汤是少加汤。硬面和烂面则是针对面来说,煮面的时间短一些,叫做是硬面,长一些则是烂面。这烂面只是形容口感更软绵,而非真的煮成烂面。重青和免青,一个是多放大蒜叶一个是不放。



过桥和盖浇,是指浇头如何来放。浇头放在面里叫做是盖浇,浇头另外放在一个小碟里称作是过桥。过桥挺有意思的,浇头和面各占两边,需要凭借筷子才能汇在一起,所以也就叫做过桥。还有一种是底浇,就是把浇头盖在面下面。

说到这浇头,讲究更多。据说,在过去吃过桥面,浇头不会放很多,而且还是以新鲜的热炒出锅的为主。汤和面虽说已经是美味,但是加了浇头之后,口感味道分分钟上升一个等级。



苏式面的多变风格也都主要靠着这浇头,不同的时节也有不同的流行,比如春夏有刀鱼汁面、三虾面,隆冬时节则换做是羊肉面。此外,比较常见的浇头还有鳝糊、焖肉、卤鸭、爆鱼、大排等。

焖肉几乎是每家面馆的必备经典款,据说肉必须是黑毛小猪的才够味,当作浇头之前还会特意经过腌制。鳝鱼这个食材经常被当作浇头,鳝糊、爆鳝都是很常见的。

浙北人,爱面食。苏南浙北原本一家,地缘相邻、语言相近、人员相亲、风俗相似。苏式汤面在浙北也是主流。

汤面,老底子不算正餐,属于点心。老一辈人胃口不佳时,往往以汤面做主食,即使吃了一大碗,也会说,今天胃口不好,只吃了点面。现在,吃面已是浙北地区的常态,类似快餐,尤其早餐和午餐。

个人认为,苏式汤面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浇头。浇头,即菜肴,因浇在面条上,故曰浇头。实话实说,论面条,江南地区远不如北方小麦主产区,但苏式面的浇头,北方面条望尘莫及。

苏式汤面的浇头十分讲究,不是什么菜肴都能做浇头。

特点之一,食材新鲜新鲜。苏式面浇头必须新鲜,除了咸菜,最多如爆鱼、酥肉,提前加工成半成品。腌鸡咸鱼酱肉等腌制食物,不能做浇头。

特点之二,以河鲜和猪肉猪内脏为主。河鲜,主要是虾仁。有清炒虾仁、虾仁肉丝、咸菜虾仁……。内脏,有爆炒腰花、爆炒猪肝、炒肚丝……。也有虾仁加内脏,如虾仁炒腰花、虾仁炒肚丝。此外,苏式面有经典款双浇面,标配为爆鱼加酥肉。苏式面最经典的是,虾爆鳝,虾仁爆鳝鱼丝。鳝丝必须油爆,弹性十足,肉质鲜嫩,很考验手艺。

特点之三,浇头必须现炒。苏式面,下面的是一大锅,沸水翻腾,但每次只下一碗面,一分钟甚至几十秒就熟。浇头必须一碗碗现炒。一家面馆一般有三四十种浇头,师傅没有两下子还真撑不住。

吃惯了苏式汤面,再去北方,什么面都不喜欢。虽然面条很好,但没什么浇头,实在不过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