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较文学理论集》

 冬天惠铃 2018-11-15

《比较文学理论集》(以下简称《理论集》)是台湾“成文丛刊”中的一本。此论文集的作者是Henry H. H. Remak(亨利·雷马克)等,译者为王润华,由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于1979年(中华民国68年)出版。本资料中心《理论集》藏本的扉页上有译者王润华赠书贾植芳教授夫妇的谦辞和亲笔签名,以及“贾府藏书”的篆体阳文印章,为此藏本增添了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成文丛刊”,也即“比较文学丛书”的其他四本论著分别是《写实主义论》、《文体与文体论》、《神话与文学》和《比较文学》。这套丛书旨在“助长中国研究比较文学的风气”,是对比较文学感兴趣的读者所必读之物。



“总序”里,丛书主编林绿简要介绍了丛书的缘起、比较文学的研究内容、比较文学法国派和美国派的区别以及五本论著的内容。《理论集》“综合了几本比较文学重要的论述整理而成”。《写实主义论》详尽分析和诠释了什么是“写实主义”,是做中西写实主义比较研究的很好的参考书。《文体与文体论》以文学的观点讨论了用语言学方法来研究文学的可行性及其好处与局限。《神话与文学》提供了三个项目,即文学中神话的运用、批评家如何以神话来探讨文学、神话的功能与小说之间的互异处。《比较文学》论述了有关比较文学的问题,包括一国的文学传统、翻译问题、欧洲思想、在大学里教授比较文学的情形等普遍性的问题。



《理论集》的作者均为国际比较文学界著名学者,有Henry H.H. RemakA.O. AlderidgeJan Brandt CorstiusJ. T. ShawLeon EdelRene WellekAustin Warren等。其中亨利·雷马克(Henry H.H. Remak,1916-2009)在比较文学界享有盛誉,是比较文学美国学派代表人物。美国比较文学学会于2003年授予雷马克“终身成就奖”,这是至2009年为止美国比较文学学会颁出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此类奖项,他在美国比较文学界的地位,由此可窥豹一斑。[1]


译者王润华被公认为南洋地区华文文学的典范学者与作家。他的著作题材丰富,涉及多层面,译作编著亦不少,主要研究兴趣有唐代诗歌与诗论、现代中西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的比较研究等。王润华的研究重心落在比较文学,对文学理论的涉猎广泛,且善于“以中式的包容理念,撷取西方诸家理论的优点,汇集一起。”[2]


王润华在“译者序”里提到,这本译著是为了他讲授“比较文学概论”课而翻译。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他将各篇论文内容加以适当删减,但没有破坏其整体性。出于服务教学的编译目的,这部编译论著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和翻译方法上尤其用心,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



整体特色:内容系统经典,编译独特用心


首先,《理论集》的文章选自四部学术著作:《比较文学的方法与观点》(Comparative Literature: Method and Perspective[3])、《比较文学的内涵与方法》(Comparative Literature: Matter and Method[4])、《文学原理》(Theory of Literature[5])、《文学的比较研究》(Introduction to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Literature[6])。这些论著均为国际比较文学界知名学者所编或所写,是研究比较文学的必读经典。



其次,从内容编排来看,《理论集》先梳理核心概念、观点和研究方法,再呈现具体主题的研究,显示出系统性。本着服务于“比较文学概论”课的目的,《理论集》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全书分为两卷,共12篇文章。第一卷的7篇文章分别是关于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定义、功能、历史、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等的论述;第二卷的5篇文章则属于具体的课题研究,譬如,讨论文学与心理分析、社会、思想哲学、传记的关系。


此外,每篇文章后附有参考书目,这些书目是“研究中国文学的一些实际例子”,是为了“让学生参考,让他们看看怎样利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去探讨中国文学”[7]


《理论集》主要针对比较文学初学者,因此在翻译方法上采取自由的意译编译法,还将原文的注释去掉,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促使读者进一步找原文看。


卷一:系统阐述概念与方法,引领入门


第一卷的《比较文学的定义及其功能》、《比较文学的概念、历史、研究方法及内容》都给比较文学下了个简单的定义。前者认为“比较文学是指不限定在一个国家的范围内进行的文学研究,以及文学与其他人类思想知识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8]后者认为“比较文学不是把国家文学互相对立地比较。相反的,它提供一种方法,开拓个人在研究某一国家文学时的视野——使人能够超越狭隘的国家界限,去考察各民族文化中的潮流与运动,及认识文学与人类活动其他领域的种种关系。”[9]由此可见,两者都强调两点:比较文学不限于一个国家文学的研究;比较文学都是跨学科的研究。这两篇文章对比较文学基础的介绍互为补充。前者从文学的相互关系、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两个方面对比较文学美国学派和法国学派的不同进行比较,还比较了比较文学与国家文学、世界文学、普通文学之区别。后者则阐述了比较文学概念之演进、“比较”一词之内涵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类别。


《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观念》是讨论与比较文学有着特殊重要关系的观念,包括影响观念;与非文学背景和文学作品之诠释有关的概念;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或文学运动常用来透露他们基本精神与主张的某些名词,即“关键语”,譬如“反诗歌”、“反小说”、“反舞台”、“反文学”、“未来主义”、“地方色彩”等。


《文学影响与比较文学研究》、《文学作品的前后关系》和文学影响(literary indebtedness)有关。前者梳理了文学影响研究价值遭到怀疑的原因,认为受到别人影响的作家不一定不具有独创性,还对接受与流行、翻译、模仿、风格的因袭、借用、材料的来源、类似、影响等文学关系进行了论述。后者则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明文学作品所受到的影响。


《传统与现代》指出现代文学的解读和创作需要熟悉古代神话与传说、圣经与基督教的传说、民间故事与民歌。《文学的比较研究:部分与全体》将一国文学运动和世界性的文学现象比作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认为文献研究有共同区域的范围,但由于还没有找出世界文学共同体的范围,就有必要在限制的范围内研究[10]


卷二:聚焦主题研究,深入浅出


第二卷中的各篇文章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等领域,内容丰富,充分呈现了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其中《现代文学与心理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学问题》都与现代文学和心理学的关系有关。前者梳理了现代文学走向“心理”的经过,论述心理分析对文学批评的作用,尤其是佛洛伊德和其他心理学家对现代文学分析的贡献及其对文学见解的局限性。后者具体分析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心理”描写,如莎翁的“哈姆莱特”、斯丹达尔的《红与黑》中的主角茹莲·苏勒的心理刻画等。作者特别提出,心理描写与各种主要的艺术价值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具有其复杂性与连贯性,但艺术作品中不需要心理学有计划、有理论系统地去研究人的心灵及其活动[11]


《文学与社会》认为,文学研究提出的问题在根本上或关联上多数是社会问题,如传统和旧习惯、规范和问题、象征和神话等,但文学作品事实上不是社会发展的反映,而是“历史的精华、缩影和摘要。”[12]文章还提到,一个作家的出身背景,与他的社会认同、忠诚和思想意识的关系没太大关联;文学对社会的影响程度是一个因经验而异的问题;探讨文学和社会关系最常见的方法,是把文学作品当作社会文献,作为社会现实之写照来研究[13]


《文学与思想哲学》在把文学作品当作哲学性的文章来处理、否认文学与哲学的关联这两种做法上,采取中立态度。文章通过各国文学中反映哲学史的事实,如文艺复兴时代的柏拉图哲学、蒙恬的回音、斯多葛主义、德莱顿的哲学诗、柯列律治的诗等,说明文学作品可以被当作思想与哲学史的文献来处理;并指出发扬思想的诗,其艺术价值不在于它的题材,而是“由它本身结合的浓度与艺术的密度而定”。[14]


《文学与传记》则把关注引向文学作品的创造者——作者本身,认为用展现作者个性和生平的传记来解释其作品,是一种历史悠久、应用最普遍的文学研究方法。文章通过大量的例子来论述传记的价值:传记能了解文学作品的实际创作过程;能帮助认识一个人的天才及其道德、学问和感情上的发展;给有系统的研究作家心理和文学创作过程提供了有用的资料[15]。文章还提出,应该值得研究者注意的是,需要小心分辨和谨慎使用传记的价值,并清醒认识到传记不能影响或改变作者作品之评价。


值得一提的是,《理论集》每章节末尾的附录是译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学术研究经验而精心挑选的参考书目,均为有关研究中国文学的实际例子,供读者参考怎样利用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来探讨中国文学,有利于研究者拓展相关主题的阅读;此外,第二卷中的文学与心理学、社会和思想哲学等方面的论述,常现真知灼见,且阐述和分析清晰到位,对于研究者而言尤具启发性。


译者本人就是比较文学研究专家,因此对本书的翻译处理驾轻就熟。他特别采取“自由的意译法”,还在译文中采用了一些小策略,例如,给每篇论文重要段落加上小标题,或增加一些说明性、解释性的字眼,删掉一些“缺乏西洋文学修养的人所不能接受的段落”[16],这使得全书读来通畅易懂、完全没有单调无味之感。总之,引人兴趣的主题、辨证客观的分析、自然流畅的表达、加上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编译风格,让本书非常适合用作比较文学初学者入门学习的教材。正如译者所言,“本书是一座桥,希望把读者引渡到比较文学的世界里去。”[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