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4年,28岁的他成为烈士,19年后,他24岁的儿子也成为烈士!

 图说历史 2018-11-15

1946年,马玉清出生于吉林永吉的一户普通农民家庭,19岁入伍成为一名消防兵。尽管是一名新兵,他却以农民特有的淳朴,认真的对待每一项任务,用他的话说:“既然来当兵,就要当出个兵样!”入伍的第一年,他就冒死闯入火场,抢救出武装部的弹药,对他而言,只有在火场中锻炼,才会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消防兵。1968年,一栋居民楼着火,抢救被困人员的马玉清从三楼坠下,幸好抓住了悬在半空中的水带,才侥幸保住一命。但是获救之后,他不顾磨烂的双手,再次冲入火场,参加灭火战斗。


当马玉清在前线战斗时,最担心他的就是妻子付淑芝。付淑芝和他是同乡,当初嫁给马玉清的时候,家里是极力反对的。因为马玉清的家里特别穷,还在外地当兵,付淑芝父母想让她找个农民,平时还能帮家里务农,可付淑芝还是毅然嫁给了马玉清。二人新婚三天后,马玉清就回到了部队,由于特别忙,他有时一整年都回不了家,甚至大儿子都满月了,他才知道自己当了爹。

为了省钱,马玉清虽然提了干,却一直跟战士们一起住宿舍。他也期望跟妻子团聚,但妻子考虑到租房子要花钱,没同意。就这样拖了三年,妻子终于带着两个孩子到了哈尔滨,在中队旁边租了一间8平米的房子,和马玉清团聚了。可马玉清实在太忙,即使住在一起,也没时间带她们出去转转。付淑芝在哈尔滨人生地不熟,连门都不敢出,生怕出了门就找不到回来的路了。终于,马玉清休息一天,答应带着她们娘三出去玩,兴奋的付淑芝正在收拾东西,可是警铃大作,马玉清二话不说就要走。付淑芝有点生气,堵着门不让他走,可他竟翻开窗户就跳出去了。


尽管如此,能陪在丈夫身边,付淑芝还是觉得很幸福,可是很快,厄运就降临了。1974年的12月20日凌晨,哈尔滨的第五面粉厂发生大火,马玉清立即带着战士开赴火场。付淑芝感到一股强烈的不安,丈夫曾跟她提起过,要是那里着火就很难扑灭,因为面粉厂是木质结构,而且粉尘容易爆炸。一夜没睡的付淑芝,终于在早上八点看到了归来的战士,却始终不见马玉清。她过去问,战士们都说他还在检查火场,可是所有的战士都坐在那里不说话,眼里含满了眼泪,让她似乎明白了什么。可她不愿意承认,她要等丈夫回来,而等来的却只是马玉清的头盔和那把永不离身的手电筒。

事发突然,在爆炸中牺牲的马玉清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从昏迷中醒来的付淑芝,看着眼前的两个幼子不禁嚎啕大哭,但为了孩子,她还必须坚强的活下去。组织上为了解决她的困难,把她安排进了招待所工作,但是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真的不容易,而且那个年代的粮食都是供应的,每到月末,付淑芝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就为了省点吃的给孩子。由于小儿子天生残疾,她把全部的希望就寄托在了大儿子马忠学身上。


马忠学从小就特别懂事,他一年级的时候,就承担了洗衣做饭的任务,还要照顾残疾的弟弟。当时的付淑芝为了补贴家用,每天晚上要给别人做10条裤子,而马忠学做完饭、写好作业,就主动的帮妈妈缝裤脚,有时候困得拿着针就睡着了。为了省钱,他每天上学都是走路,有一次差点迟到,他想要5分钱坐公交,付淑芝告诉他,我今天给你一次,你明天还得迟到,于是马忠学那天是跑着上学去的。


然而,家里确实太困难,马忠学只好辍学参了军,领到军装的时候嚎啕大哭,因为他从来没穿过这么全的衣服。但他舍不得穿,把新衣服留在家里,穿着父亲的旧军装走了,那一年,他才15岁。进了部队的马忠学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不仅考上了军校,还成为哈尔滨消防支队的副中队长。当付淑芝终于看到生活的希望时,厄运再次来临。1993年3月30日,政治处的主任突然进了付淑芝的家,她第一反应就是出事了。果然,马忠学又在火场牺牲,在他28岁的父亲牺牲19年后,24岁的马忠学也成了烈士。彻底崩溃的付淑芝昏迷了整整7天7夜,然而醒来后,生活还要继续,毕竟,还有一个残疾的儿子需要她照顾。


如今,距离丈夫和大儿子去世早已多年,依旧是付淑芝心中永远的痛。不同的是,她多了一群“儿子”,消防队的小战士们把她当作自己的亲人,平时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过节时给她准备礼物,打扫屋子,一起包饺子。对付淑芝来说,消防队就是她的娘家,而这些消防兵,就是丈夫和儿子送给她最好的礼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