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被强奸后患上精神疾病,又被父母赶出家门

 茂林之家 2018-11-15

10 月 16 日,BBC 发布了一则标题为《印度妇女因精神疾病被抛弃》的文章。


文章中提到,一位印度女性在被其男友及他的朋友强奸之后患上了精神疾病,而这位女性的父母不但不施以援助,还无情地将她赶出了家门。


Geetika 被男友及他的朋友强奸后出现精神症状,随后被父母赶出家门  图源 BBC


在这个女权问题一度被广为诟病的国度,「女性」和「精神病人」的双重身份给当事人带去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


也许在你看来,这类事件只会发生在那个以「疯狂」而著称的国度,残忍、荒诞,也不太真切。 


但其实,撇开当事人的女性身份,在现实中,在印度之外,精神病人遭受不公待遇的现象并非罕见。



精神病患者被囚禁、被抛弃现象普遍存在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 4.5 亿各类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患者,每 4 个人中就有 1 人会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


在全球的疾病负担中,精神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五分之一 。


精神卫生问题不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在贫困的偏远地区,精神病人被镣铐锁住、被关押、被赶出家门的报道屡见不鲜,人权和尊严被剥夺,有些甚至过着生不如死,苟延残喘的生活。


印度南部政府人员正在摧毁关押精神病人十多年的囚笼 图源:BBC


Vaishnavi 六岁时被父亲抛弃在偏远的村庄,随后被警方带到医院,并在那里待了 22年 图源:BBC


班加罗尔一户人家为智力障碍的家人设立的封闭「卧室」图源https://www./report/2014/12/03/


而如果说被家人困在逼仄的空间对精神病患者来说是一种迫害的话,那么将他们送进精神病院不管不顾则是一种堂而皇之的「抛弃」。


要知道,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多数面临「出不了院」的尴尬,有的患者甚至接受了长达 20 年、30 年的治疗,按照医生对病情的评估,他们早就可以出院,


但由于社会、家庭等种种错综复杂的现实因素,他们迟迟不能出院。


在我国,被送往精神病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病人最终被遗弃在精神病院的现象极其普遍,虽尚未见全国性统计数据,但从地方媒体的公开报道以及学术界相关文献中可以窥见,这样的情况可能高达半数。


精神卫生法第一案——「徐为案」的主人公徐为曾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在上海青春精神病康复院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康复治疗。


徐为自认为病情已经得到控制,为了重获自由徐为做过很多努力,2013 年 5 月,徐为以「侵犯人身自由」为名起诉自己的监护人和青春康复院。


他的主治医生也表示:「徐为已经具备回归社会的能力。」但这仅仅是医生对病情的评估,并不是具有法律效益的「出院鉴定」,日后不能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呈现。


作为徐为监护人的哥哥徐兴拒绝接他出院。一审二审皆败诉,再申请也被驳回,徐为继续接受「康复」,直到 2017 年 7 月他才成功出院,此时,他已经在康复医院住了 15 年。


徐为案只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与徐为有着相同遭遇的患者比比皆是。



被歧视的疾病


一个癌症患者会受到公众的同情和鼓励,当他们积极与病魔作斗争时,我们毫不吝啬的称他们为「勇士」,而一个精神病人却常常受到公众的歧视。


在大多数人眼里,精神病患者是危险的,在部分媒体的烘托下,他们的形象总是与「杀人狂」、「暴力」等词汇联系在一起。


在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公众的歧视行为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泛化到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


有的患者就医时使用假名字,需要重新核实身份证,有的家属宁愿放弃医保报销,将患者带到异地就医,与精神病人打交道的医生护士甚至会在择偶时受影响,很多人不愿意选择「与精神病打交道」的人作为恋爱对象。


大约 70% 的精神病患者都曾遭受过歧视,大多数精神病患者不希望任何人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


普遍存在的歧视增加了患者的精神痛苦及「病耻感」,「病耻感」主要表现为担心被别人拒绝,因为患病而具有罪恶感、羞耻感,隐匿自己病情等。


事实上,「病耻感」阻碍或推迟了患者的求医行为,影响了患者康复、预后及生存质量。



偶尔是施暴者,常常是受害者


「暴力倾向」是公众对精神病患者的普遍认知,这也是大多数人歧视精神病患者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认,这种偏见与大众媒体对精神病人伤害事件的大量报道有关,在科学尚未普及的年代,精神病人被民间认为是「恶魔附体」、「鬼邪上身」。


歧视的种子早被埋下,而媒体的倾向化报道更是强化了这种「暴力」、「恐怖」、「不受控制」的刻板印象。


图源:世界卫生组织


大量医学研究结果显示,精神病人并不比一般人群更具有暴力或危险倾向,实际上,他们更容易被监禁,也更可能成为暴力的受害者。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的风险是伤害他人的 2,000 倍。


从某种层意义上可以说,全社会的精神患者都在为极少数以暴力面孔示人的病人埋单。


安徽卫视就曾有过相关报道,湖北一名有精神障碍的流浪女被两名农民工囚禁起来发泄兽欲。


图源:安徽卫视公共卫生频道


在贫穷的地方,没有足够的精神病院,部分病人被送往所谓「疗养院」,或者流浪一段时间后被带到救助站、庇护所,这里没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患者得不到治疗,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质量都不能保证。


那里的情况很悲惨,一进入,我就被一种噩梦般的气氛所压倒:肮脏的病人衣衫褴褛围着我问我要一些面包,房屋的墙壁多年没有涂漆,更糟糕的是,有的病人甚至没有一张床,直接睡在放在地上的床垫上......厕所更糟糕,甚至没有自来水。


——一位母亲写给世界卫生组织的信,描述了儿子在「疗养院」的糟糕生活。1994 年~ 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致函  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


浦那一所精神病院,1850 名患者共用 25 个公共厕所,患者露天排便是常态

图源:https://www./report/2014/12/03/



未来会怎样?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早在 1981 年就提出「以社区为基地的康复(CBR)」的方针,强调社区康复对于精神病人的重要性。


美国也在 40 多年前推行了去机构化的精神病权利保护行动。


事实上,长期隔离只会令精神病患者更脱离现实,增加依赖性和自卑感,更难痊愈。大部分精神病患者只需在精神科门诊部接受治疗,无需住院。只有当病患者病情严重,或会对自己或他人作出伤害时才需要入院。


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将精神病患者安置在人口密集、基础设施健全的社区,而非远离人群的城市边缘,是未来的趋势。


诚然,我们会为文章开头所提到的事件唏嘘感慨,但我们的社会能否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歧视,能否为精神病人提供回归社会和家庭的可行路径,可能还有待时间的严峻考验。(责任编辑:joy)



参考资料:

[1]雷黎,陆强,刘敏东,陈志化,唐海峥,赵林明.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质量与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研究[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11):91-92.

[2]王慧莹,杨放如,张杰,刘海洪.中国乡镇医生精神疾病知识以及对精神病人态度的调查(英文)[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26(01):105-112.

[3]毕振山. 性侵女婴案能否“唤醒”印度[N]. 工人日报,2018-02-02(008).

[4]周英,潘胜茂,赵春阳,李亚洁,张晋碚,欧春泉,林建葵,李建华,黄美凌,关丽婵,陆新容,蒋新革.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状况的大样本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1):1626-1631.

[5]刘露露. 不同人群对精神病公众污名的对比研究[A].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4:3.

[6]阎锴娟,肖乐,谢侃侃,李亚琼,李艳,张国富,罗小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与社区患者感知病耻感水平对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2):1772-1773.

[7]俞峻瀚,肖泽萍.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及对策[J].上海精神医学,2005(06):353-355.

[8]The Indian women abandoned because of mental illness.BBC News

[9]Introduction to Human Rights and the Common Law. Philip Havers,Rosalind English. . 2000

[10]From the Mental Patient to the Person. Peter Barham,Peter Barham,Robert Hayward. . 2004

[11]《笼中病人》凤凰周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