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娲来源很可能与远古削骨祭习俗有关

 RK588 2018-11-15

 

不知道大家在读过远古神话之后有没有过这样的幻想,通过已有的学识,把神话中的英雄还原成史前时代的某位首领,他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子,那些神话故事之下这个首领到底做了哪些事情才使得他的名讳得以流传。

我好奇心很重,搜集的神话越多,我越喜欢这种幻想,而当这些幻想的细节越来越多时,我老是会生出莫名的欣喜,好像发现了什么了不起的密辛似的。

我的最初幻想,来自于女娲的神话。

女娲伏羲图

女娲,跟西王母这种有明确原始形象的远古神祗不一样,她的样子是模糊不清的。西王母,戴胜蓬发,豹尾虎齿,一副游牧民族派头十足的样子。虽然商朝《归藏》,周朝《周易》里没有明确记载西王母的具体样貌,但通过两者都共同提到其有不死药,甚至统领不死民的情况来看,其原型应当是比较出名且有能力的大巫。(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汉代西王母形象

《穆天子传》以及周代,两汉的西王母传说,已经改造的面目全非,此处就不讨论了。

女娲这位大神,如果她也是一位出色的部族首领或者大巫的话,那她跟西王母绝对是完全不同的形象。

我们先不考虑牛梁河女神跟女娲有多大关系,先从“娲”的字形来说好了。

牛梁河女神

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梁河的女神庙。庙址由南、北两组建筑组成,其中北组为主体建筑,南北十八米余,东西宽近七米。墙壁经过彩绘,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

女娲,女歧,这些远古母系社会留下的大神,在先民祭祀的时候对其名号多用单字,最多在前面加个单字以示尊敬。而“娲”这个字,在甲骨文领域普遍认为是“呙”或“咼”字的转写和派生词,是父系社会时造出来以区别父系神灵的词汇。

咼在甲骨文里,对其释义解释为“供奉祖先/神灵的尸骨”,并且在早期甲骨文里疑似发现了咼字的早期字形,(这个字在输入法里打不出来,大家自行脑补,“咼“字去掉了下面的口。)因为这两个字出现必定跟重大祭祀相关,所以对这个字的解释还存在较大争议。

争议的主要焦点在于,它到底是一个表示供奉物品的词汇,还是表示一个特殊祭祀仪式的词汇。


咼是供奉物品词汇还是特殊祭祀仪式

区别在哪儿呢?

如果是前者,那么它(疑似)表示的是一种极其特殊的祭祀习俗:削骨祭。众多学者在自己的文章里结合考古发现,纷纷对削骨祭的产生原因以及意义发表看法。

目前个人能接受的观点有两个:

①某种文化出于需要,需要保存历代首领大巫的尸骸但出于保存和疾病预防的考虑,而被迫选择了这么一种有别于其他祭祀习俗的举动;

②因部族处于不定时迁徙当中,处于祭祀需要和运输考虑,而采取了枭首削骨的习俗。


如果是后者,那么它表示的就是一种从胃葬演化出来的祭祀活动,即:剔骨分肉,让部族里有威望或者影响力的族人吃掉他们的身体,而只保留已经剃干净肉的死者的颅骨用于祭祀。

虽然有部分学者支持这种观点,认为更符合中国境内史前时期分布范围较广的食人习俗以及活祭的考古事实,但主流观点则极力排斥这种观点。原因在于,人文初祖、造人的大神,并且与主要文献记载不符,毫无文明迹象可言。

这不是一个能说服我的理由。

个人更偏向于第二种解释。


远的不说,二里头之前的文化遗址中,建城墙要杀活人祭祀并封入城墙里,器物造成了还要杀人衅器,哪怕是到了商朝还经常有活祭,周朝人祭活祭也是不可胜数。

那第一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存在呢?

或许有。不过即便是前者,跟这个部族本身文明与否,没有半毛钱关系。

总而言之,如果从字形上来看,女娲在最初是一个有削骨祭习俗的部落里,是个受人尊敬的首领。

下面这些想象,我想从一个地方讲起。

多巴火山湖,位于今天苏门答腊地区。一个据说风景优美的地方。

在早期智人人种比如其代表尼安德特人遍布亚欧非的时候,这个地方是个活火山。

在早期智人第一次走出非洲的十几万年时间里,他们成为食物链上层居民,虽然还不是顶端,但尼安德特人脑容量比我们现代智人的还大,身体强壮到他们可以从洞熊手里把洞熊住的山洞抢过来,并发展出了他们的文化以及语言系统。他们武器虽然没有现代智人的精巧,但也差不到那里去。

而我们现代人的直系祖先,晚期智人在第一次尝试走出非洲的时候,刚出西奈半岛就被尼安德特人怼回去了,在黑非洲猫了近三万年。


那个时候撒哈拉地区还是类似于亚热带湿地的地形,所以晚期智人还算能活得下去。

而一切的转折点,发生在约73500年前的一次火山爆发。

多巴火山在这个时期爆发了火山持续喷发了两周时间,使当时全球均温连续6年下降5℃,在北半球北部地区甚至有降温15℃的地质记录,全球进入冰川期。

这次爆发导致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冰期,严重打击了正蓬勃发展的古人类。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和解剖证据,在7万年以前的早期人类种属里,已经有超过4个种属的早期人类发展出了语言系统。

当少部分晚期人类从西奈半岛取道南亚进入东南亚的时候,这次爆发直接让所有前进的脚步都停了下来,并且灭绝了很多原始人种。

等尘埃落定之后,晚期智人第二次走出非洲。这次走出非洲的智人发展出了较为完善的语言系统,神话系统,工具体系,远距离迁徙生存策略,顽强的免疫力,即将踏上问鼎食物链顶端的冲锋。

丹尼索瓦人

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两万年前左右,丹尼索瓦人的一支在灭绝前把基因留在了走到了西伯利亚地区的晚期智人身体里。这支智人在阴山以北的大内海地区分化出两支,一支向东经东北、库页岛,进入日本列岛,成为阿伊努人及日本人祖先;另一支向南,进入了藏地。(当然可能迁徙过程更复杂)

在约17000年,北半球遭遇了一场较大的冰川洪水,这场洪水最远波及到了尼罗河三角洲以及墨西哥湾地区,留下了较厚的沉积层。

河西走廊

我们的女娲大神就是在这一时期带领着部族活动在鄂尔多斯——河西走廊一带。

根据各地族谱,这一时期女娲部族开始向东扩张,逐步对占据了现如今中国境内的直立人与其他智人属亚种实施种族灭绝,一直将这些土著们赶向南方,更南方。

这个时期,从新疆阿尔泰山到东北库页岛,从贝加尔湖到中南半岛,从青藏高原到长三角,混居着各种原始人种与智人人种,智人人种里各个亚种也处于杂居状态。

蒙古利亚人种,高加索人种,非洲人种,大洋洲人种这四大人种在中国境内属于共同存在、对抗、碰撞、融合的状态。

我们的远古神话有一部分就是诞生在这一时期。

这种情况,可能吗?


传统认为距离现在最近的原始人是约2.4万年前灭绝了的尼安德特人。可云南蒙自发现的马鹿洞人却告诉我们,距今一万四千年前,仍然有其他人属的原始人类生活在地球上。马鹿洞人属于独立的原始人种,其基因此前从未被发现过。

印尼弗洛罗斯岛流传着Eob Gogo的传说。传说中这是一种身材矮小,多毛的穴居人。刚收集到这个传说的时候,我推测这可能是关于小黑人的传说,可当人类学家真的根据传说在洞穴中发现弗洛罗斯人的骨骼化石之后,我既欣喜又难受。难受在于,弗洛罗斯人是属于原始人种,并不是智人属的人类亚种;而关于原始人的传说能一直流传下来,并根据传说发现真实证据,这就跟凭借《荷马史诗》发现特洛伊城一样,让人欣喜。

霍比特人影视形象

这种身高1.1米左右,脚丫子奇大的原始人让我更相信:传说,有真实的影子。——对了,弗洛罗斯人有个更出名的昵称:霍比特人。

在殷商的各类遗址里,殉葬的奴隶里有不少高鼻深目的人存在;遍布中国的史前遗迹中也有不少出土骸骨不具有蒙古利亚人种的特点的,这些证据被众多学者写进考古报告、学术论文和专业著作里,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比我们想的要神奇,要复杂。

所以,这种情况,也是有可能的。


而到了12000-11000年前,末次冰期最后一次较大规模融化导致的阶段性大洪水,估计就是传说中五帝时期的洪水了。伴随洪水而来的,还有多次大规模海浸,这场浩劫几经反复,贯穿了整个农业变革期。从原始农业时期,一直到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经相当先进,但从东北的土珠子文化一直到长三角、珠三角流域的史前文化都受到持续不断的灾害的侵扰,使得农业发展步伐坎坷异常。

虽然一万年之后的灾害规模越来越小,但因为当时的中国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各种极端气象灾害仍然很频繁,洪水传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面覆盖了中国绝大地区的文明遗迹。

在超级祖先们强力扩张的时期,灾害伴随着迁徙的脚步如影随形,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与远古神话当中的英雄人物与天斗的内容相契合,导致了我们的神灵英雄始终有一种难以磨灭的牺牲精神和顽强意志。

虽然最终远古神话里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可能这辈子不得而知了,但这样结合史实的幻想,还是能激发神话本身无穷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