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远古神话的七种分类

 泰阳汉子 2020-09-23

远古神话也是远古社会的缩影,因为远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比如人类的起源是人类历史首先要面临的问题,而关于祖先的传说则是他们对自己历史的记述,可能是先民中口耳相传的故事,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往往透过神话,我们也能窥得一丝先民生活的缩影。为了透析中华民族的远古历史和文化,学术界大致把这些神话故事划分成七大类——

第一类,创世神话

世界上许多文明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那我们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也不例外,其中最出名的莫如“盘古开天辟地之说”,现代学术研究证实盘古这个人物形象成型于三国时期的吴国人徐整所著《三五历纪》中,严格地说不计入上古神话系统,也由此带来一个思考:愈是年代靠后,编篡推演的人物与故事却愈发久远。

中国远古神话的七种分类

现代科学界一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宇宙有开端,可能也会有终结。所谓的开端,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所说的——宇宙从一个点经过大爆炸,逐步扩大,演进变化成了现在这个模样。宇宙刚开始生成的时候,是没有光的,处于高温高压炙热的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混沌状态。这到是和“盘古开天辟地”的描述很相似——“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种传说实际上是原始居民对宇宙的一种认知,而且已经反映出阴阳、清浊的二元世界观。盘古不仅开辟天地,创造了宇宙,还化身万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自然条件。

伟大的盘古死后,孕育盘古的先天混沌之气产生了中国古代神话的最高神明——昊天上帝,即古老和原始的创世神。

上帝:不要以为只有西方有上帝,在古老东方关于上帝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在《书经》中即《尚书》,它可能在西元前700年或更早以前的文字记载的历史就已经存在;文献对于上帝“人性”的诠释相当的少,它主要的功能是向民间传达“敬天地”的概念。有学者提出,实际上是在明末传教士利玛窦翻译耶和华时借鉴了东方这一古老称呼,借译为上帝。

天或皇天:同样出现在《书经》里,在儒家语序中被称为昊天上帝;虽然普遍上认为天和上帝属于同一概念,但研究的确显示上帝的出现更早于天。在民间,天的形象也比上帝更具有“人性”;中国古代帝皇自许为“天之子”,北京天坛既是明清两代帝皇祭天的所在地。

东皇太一:最初记载于屈原所作诗歌楚辞《九歌》里面,是春秋乃至战国时期楚国或楚地百姓中所信仰和祭祀的最高祭祀天神,东皇太一能成为至高神,或与太一神、泰皇有关。个人认为实际上是把上帝、天等概念的人格化、拟人化,赋予上帝、天以得道成仙的人格形象。到后来,土生的道教就逐渐把昊天上帝与鸿钧老祖相混淆,反正鸿钧和太一的涵义都可以互通。

第二类,始祖神话

中国远古神话的七种分类

人类起源的神话,则首推女娲的故事。关于女娲主要是三个故事:一是女娲补天,叙述女娲经过辛勤的劳动和奋力的拼搏,重整宇宙,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必要的自然条件,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地位;二是抟土造人,这一则神话意蕴丰富,它不但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女娲的神话主要对应是在母系氏族社会,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为人们塑造了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辛勤劳作的女性主义形象,她所做的一切,都充满了对人类的慈爱之情;三是女娲兄妹结婚的传说,描绘得很人性化,《风俗通》中更是指出是伏羲和女娲作为兄妹而结合,这应该是人们关于人类开启婚俗内容的思索或者演绎。

除了人类共同的始祖外,各部族又有自己的始祖神话。来自东夷的商民族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燕卵而生,生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周民族始祖后稷的诞生和经历更具传奇色彩——据《诗经·大雅》中的记叙,姜嫄因踩到天帝的足拇指印而受孕,顺利的产下稷,姜嫄觉得不祥,便把他丢弃在窄巷、树林、寒冰等处,但稷分别得到牛羊、樵夫、鸟的奇迹般的救助,成活下来,并迅速表现出种植农作物的天赋,最终成为周人的始祖。类似神话几乎各部族皆有,而且不少在情节或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反映了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和尊重。

第三类,洪水神话

中国远古神话的七种分类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可以想象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记忆,伴随着神话一代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外国著名的洪水神话见于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基督教《圣经》等,大都沿着这样的逻辑线索——上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实施再造,反映了对人性的反省和批判。而华夏先民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征服自然的斗争精神。其中最杰出的英灵当数鲧、禹父子二人,前赴后继地治水行为。跟“大禹治水”有关的神话传说还有“禹凿龙门”、“鲤鱼跳龙门”、“瑶姬助禹治水”、“禹擒无支祁”等,在这些传说中,神人们无不施展神通帮助大禹克服困难,这实在是人们对于克服困境的理想化意念变现。

第四类,战争神话

中国远古神话的七种分类

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二帝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中国史书中关于黄帝、炎帝的记载历来神话和现实杂糅,现实的层面虽多,神话的成分也不少。比如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添了神奇的色彩,今天学者们普遍认为这些猛兽可能是某些部落的图腾,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部落跟随着黄帝参加战斗。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这则神话实际是对这次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炎黄汇合后,另一次著名的大战是发生在黄帝和蚩尤之间。蚩尤属于南方的九黎苗蛮部族,蚩尤有81个铜头铁额的同胞,这可能是暗示它们的军队已经装备了金属盔甲,一些文献上提及蚩尤善于冶炼金属作兵器,这与当时冶金术的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近来更有学者指出这些先进的冶炼工艺可能都来自于西方白色人种的东来。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涉及风伯、雨师等天气,而风、雨、旱、雾等气象也成了相互进攻的利器。

黄帝正是在对内兼并和对外抗御的两场战争之中,大显神威,确立了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形象。出于对中华民族始祖的爱戴,后世又把许多文化史上的发明创造,如车、陶器、井、鼎、音乐、铜镜、鼓等,归功于黄帝,或是黄帝的臣下。黄帝在神话中又成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文化英灵,被誉为“人文始祖”。

第五类,发明神话

中国远古神话的七种分类

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灵身上,并把它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灵的神话,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它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或本领,它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有巢氏筑巢、燧人氏钻木取火、神农氏尝百草、仓颉造字、后稷教民稼穑等等。

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弓箭的发明是原始人们生活中的大事,因此人们把无上的勇力和荣誉都赋予了这个弓箭的发明者。而后羿凭借着自己发明的弓箭和神技,为民除害,造福人类。死于后羿弓箭之下的害人妖孽有凿齿、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等

第六类,抗争精神神话

中国远古神话的七种分类

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先民突出的个性、勇气及抗争的精神,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应该直接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气质。

如夸父逐日:夸父为何要与日逐走,已不得而知了,但它那强烈的自信心,那奋力拼搏的勇气,以及他那溶入太阳光芒之中的英勇形象,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反映了古代先民壮丽的理想。而他渴死道中的结局,又为整个故事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悲剧色彩。

如精卫填海:小女娃被淹死于东海,化而为鸟,坚持以弱小的生命、菲薄的力量,向浩瀚的大海复仇,这是何等的悲壮,正是这种锲而不舍的抗争精神支撑先民们走过那险恶而艰难的年代。这是对顽强生命力的讴歌和礼赞!

如刑天舞干戚:既使断首已死,也要对着天帝大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是何等的壮烈,刑天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精神长河中的源头。

如嫦娥奔月:由于记载的不同,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有众多的版本,核心思想在于做任何事情都要心系他人,不能只一心为己,同时要求对待爱情要坚定坦诚、不能自私自利。

这类神话传说一般都鲜明的特点,即主人公面对的对象都是非常强大的自然现象,或无法战胜的外力原因,他们往往只身与自然环境做坚持不懈的斗争,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实质上是人们征服自然思想的表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气质品性和精神风貌。

第七类,地域系统神话

中国远古神话还可以按照我们今天所生活的国土范围的地域进行分类,大致分成两个大类和来尼姑鸽小类:大类——西部昆仑神话和东部蓬莱神话;小类——南方楚地楚民神话和中原华夏神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