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殊《蝶恋花》: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闲情偶的 2018-11-15

晏殊《蝶恋花》 来自每日一首古诗词 20:19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北宋的著名词人晏殊的一首名篇《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我们先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词。


蝶恋花

【北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婉约词,也是在婉约词当中非常典型的有关伤离怀远的主题,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这首词就是那种最传统的伤离别怀远人,表达闺中的少妇或者少女对远方的游子的思念的,最为典型的婉约词。


“槛菊愁烟兰泣露”,“槛”其实指的就是亭台楼阁的栏杆。槛菊的意思是这园中的菊花和兰花都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看上去似乎是脉脉含情又脉脉含愁。而且在这兰花上还有点点滴滴的露珠,好像是一位美女在默默的哭泣。我们知道这个兰和菊,本来在中国古代就有某种象征的色彩,但是一般来讲是象征着那种高洁的人品。但是在这儿呢,一股愁烟、一滴滴泣露将它们高度的人格化了。而且这种人格不是象征着高洁的人品,而是象征着很脆弱的女主人公。


借着兰花和菊花,作者为我们写出了深居在这楼台亭阁当中的这位女主人公,面颊上有哭泣落下的泪水。眉头间是拢不断的一层愁烟。所以看似写菊兰,实则是在写一位愁容满面、泪水满颊的女性。作者接着写道:“罗幕轻寒,燕子双来去。正是初秋时分,层层叠叠的院中的那些帘幕之间,好似荡漾着一缕清寒。罗幕为什么会笼罩着清寒?大家要知道,这就是词和诗的不同。诗特别强调叙事,特别注重写实,而在词当中,高度的抒情化已经超越了生活本身。就像刚才我们说的,兰花那是不会哭的,菊花它也不会发愁,但是在作者的笔下,这两种植物都发了愁,落了泪。


罗幕清寒也是一样,在这亭台楼阁之中,在主人的居所里边,有层层的罗幕,有轻轻的帘幕。但是因为作者的原因,所以看上去,这些帘幕也好像是笼罩着一层清寒,笼罩着一层轻轻的、淡淡的忧伤。燕子双双的飞走了,一则是奈不住初秋的清寒,更重要的是可能也耐不得这院落里面的寒意和那种凄凉的孤独。不仅是燕子飞走了,连月光,这时候也让人感到无穷的烦恼。为什么呢?“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让我们想起了苏轼的词“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这明月实在是太不懂道理了,它哪能知道、哪能了解此时此刻,这闺阁之中的伤心人正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那种离愁别恨你怎么能理解呢?正因为月光不理解,所以呢,那月光就穿越了朱户照在了主人的身上。


明月自然是无情之物,它只顾光照朱户,本来很自然,但因为人是有情的,所以不免就要怨恨他,这月光不仅穿越朱户,而且一照就照到了拂晓时分。那岂不是这一整晚闺中之人都无法入睡吗?所以苏轼说的很好啊,“照无眠”,月光是如此的明亮,只能使得闺中之人更加的思念远方的亲人,她又怎么能够睡得着呢?更何况这一晚上不仅仅是月光到晓穿朱户,更有那犀利的西风不断的吹来。


在词的下片写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昨天晚上刮了一晚上的秋风。咱们想一想,这主人公太不容易了。又是光亮的月光,又是犀利的肃杀的秋风,早上起来一看,这阵秋风吹的那叫一个厉害,这树上叶子全都被风吹光了。“凋碧树”,本来还是碧树,现在变成就剩下树叉了。这种强烈的情感的冲击,视觉的冲击,“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自一个人再次登上了高楼,真像是辛弃疾说的,爱上层楼,爱上层楼啊,为什么上层楼?只有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只有看得更远,也许才能看到自己思念之人从天尽头回到家里来。所以我们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那的的确确是蕴含着无限的伤愁。但是你注意到没有,这三句话一点儿也不颓靡,反而让我们觉得有一种壮大的气象,为什么呢?因为西风、高楼、天涯和望尽这几个意象组合到一起,就凝聚成了一股非常悲慨的情况,难怪王国维要将这一句和另外两句古人的词并列在一起,比喻为古今成大事业和大学问者,一定要经过的三重境界。那能够入得王国维的法眼,列为三重境界之一种,说明除了词中应有之意之外,还是别有一番情趣。


“昨夜西风凋碧树”这三句是王国维所说的第一重境界。属于什么呢,探索。正在探索寻觅真理的道路。


第二句是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已经处在苦苦的追求当中,努力当中,奋斗当中。愈是迷茫,愈是憔悴,愈是追求啊。


最高一层的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什么呀?找到真理了。


所以你看这三句话能进入三重境界,就说明它为后人提供了无限可能的阐释空间。


从词本身来讲,是在思念远方的离人了。词到最后“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我想要寄一封信给他。彩笺、尺素这都是古人用来比喻书信之语。”彩笺“指的是题诗用的这个诗笺。”尺素“指的就是书信。在这里两个词指的是一回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我想要将这书信寄给那远方之人,可是却不知道他身在何处啊,真是有一种”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最后一句境界也令人神往。


所以我们说,晏殊的这首词其实别有一番风情,一方面“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欲寄彩笺兼尺素,“这些话语都是非常非常典型的婉约词的语汇,但是”昨夜西风凋碧树,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里边儿又隐含着某种悲慨,辽阔和壮大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因为晏殊本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家子气的,天天待在闺中的一个女性。他是什么?他是北宋王朝的宰相,他是一位士大夫,他其实是用一个士大夫的情怀在模拟一位女性,写一首怀念远方亲人的婉约词。所以在这个写作的过程当中,不留意间,就把自己的一份士大夫的那种特有的情怀写到词当中,所以你要深入的了解这词,那必须对晏殊本人也要了解。


要了解晏殊的词,第一要感觉到他的情中是有思绪的,就像他的词里面说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有情吧,但是也有一种特别的思虑。就是这点儿思虑,当我们读这首词的时候,觉得他还是很有点深度的,这就是晏殊词的特点。再有一条,晏殊的词当中他总有一种雍容和娴雅的气质,这种雍容和娴雅,那是一种风度。这种风度,是因为晏殊本人的身份,他的出身很显达,本人又位居高位。生活又特别的闲雅淡定,是所谓的太平宰相。所以即便是在这些忧伤的写怀念远方亲人的离愁的婉约词当中,依然能透露出他的那份娴雅,那份淡定,甚至是那份雍容和博大。


晏殊这个人那可不得了,七岁的时候就能写文章。后来人们将他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考进士的时候跟一千多人在一起参加廷试,气定神闲,写文章一会儿就写完了。皇上很高兴,宋真宗赐他为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这么年轻,才十几岁,而且呀,他是江外人,什么叫江外人?就是因为晏殊的是江西人,在长江以南,寇准的意思不是中原人士,不要给他这么高的荣誉。宋真宗说,张九龄不也江外人吗?唐朝有个张九龄离得更远,广东韶关人,不也挺有才华的吗?第二天又测试了诗、赋、和论。在考试的时候啊,晏殊聪明、自信。对圣上说你给我出的题,我以前练习过,所以我不写。你重新给我一道题。圣上非常的感佩,又给他换了一道题,做好之后依然写的很棒。从此以后名声显赫。


晏殊做了宰相之后,特别喜欢招待客人,据有关史料的记载,他几乎每天都有宴饮。也就是每天都在跟人吃饭。而且他们家里办酒席从来不预先办理好,客人到了随来随办,每个人都有一杯酒,每个人都有吃的。而且不仅是一边吃喝着,一边还有歌乐相伴。应该说他这一生富贵优游,歌洒风月,闲情别趣。那真的是非常典型的北宋词坛上的这么一位词人和北宋士人群当中的非常典型的这么一位士大夫。


晏殊那可不是整天吃吃喝喝,他也延揽了很多的人才,像这个后来做了宰相的富弼和杨隐甫都是他的女婿,范仲淹和韩琪,欧阳修、张先这些当时的知名之士,甚至有很多是改革求进之士,也都多出其门或者是经过他的奖励和提拔。晏殊本人才学很高,天赋很高,生在一个承平时节,做了一个太平宰相,他很会享受生活,同时他本人的为人特别的宽容,善于奖掖后进,选拔人才。比如说他在对待王安石的态度上就很能展示他的宽容心。王安石考中进士之后来拜见晏殊,晏殊对他多方奖掖。还特别专门请他吃饭,嘱咐他说,你将来未免也会做到我这个地位,所以,咱们都是江西人,都是老乡,我实在为你感到光荣。而且我要奉劝你一句话,只有你宽容别人,别人才能宽容你。可是王安石当年也许是年轻气盛,对晏殊这位老同乡老前辈的这些嘱托,毫不在意,而且事后的还对晏殊的颇有微词,觉得晏殊教自己的这一套不像是正人君子。但是晏殊对待王安石一片赤诚,一片真心。


所以通过这些例子,我们是想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晏殊之所以能够写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样的词,那是跟他本人的身份经历、个性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跟当时北宋初期婉约词风盛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晏殊的词是融士大夫的情怀与传统的婉约词风于一体,富有独创性的这样一种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