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到一战爆发的一个月里欧美各国都在干嘛?

 梦想童年594 2018-11-16



提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首先就要提到萨拉热窝(Serajevo)事件, 奥匈帝国的斐迪南(Franz Ferdinand)大公在这里遭到刺杀—我们经常说这次事件是大战的导火索,引燃了巴尔干的火药桶,最终导致了全面大战的爆发……你的历史老师是这么给你讲的吧?这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为什么在萨拉热窝的斐迪南遇刺一个月后,大战才开始呢?如果这次事件是导火索的话,那么这根导火索是不是太长了点?

 

 该图描绘了斐迪南大公夫妇被谋杀的场景


我们先来看看斐迪南遇刺后各国的反应吧。

 

当时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已经83 岁,18 岁即位的他已经做了66 年的皇帝了,这位老人家的家庭十分不幸:他的大女儿不幸夭折;他很有才干的儿子鲁道夫(Rudolf)—也是唯一的儿子—风流又叛逆,不但吸毒而且还把梅毒传染给了自己的妻子(在这点上,可以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继承了他父亲的风范,因为老皇帝就曾把淋病传给自己的妻子伊丽莎白),最后他竟然和只有17 岁的小情人(还是个有夫之妇)一起殉情自杀了。9 年后, 老皇帝的妻子,也就是皇后伊丽莎白也离他而去,她是被一个来自意大利的无政府主义者用尖刀刺死的,本来这位刺客是想去刺杀意大利国王的,但是他太穷了,穷到没有钱买去罗马的火车票,所以他想,反正都是杀,杀不了意大利国王,干脆杀掉奥匈帝国的皇后得了……这位皇后我不说大家肯定不知道,我说了大家一定都知道—她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茜茜(Sissi)公主。

 

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1830—1916 年)和他身高1.72 米的皇后茜茜公主。注意看她夸张的小蛮腰,这代表了当时的流行时尚。


老来失妻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此。“都死了,就是我不死……”这位在位时间仅次于路易十四的老皇帝曾哀伤地自语道。而现在他的侄子﹑继承人斐迪南大公也被刺杀了,他会有多悲痛呢?答案是:没你想得那么悲痛。“一种更高层的力量使得秩序重新恢复了,唉……这是我难以做到的。”他对自己的秘书说道。因为弗朗茨·约瑟夫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大侄子, 这位老皇帝本身就是个老古董,除了拒绝用电话和汽车外,年过八旬的他还每天坚持睡行军铁床,洗冷水澡,睡觉前一定要跪下作祷告,每天早上5 点准时起床看文件,而且他还会说帝国里所有民族(一共13 个民族)的语言。对于这次刺杀,他似乎觉得这是上帝对斐迪南娶庶民做老婆的惩罚,这样哈布斯堡家族的血液将更加纯净。老皇帝约瑟夫甚至拒绝大公夫妇的遗体进入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的墓地。大公夫妇的葬礼上冷冷清清,苏菲的墓碑上只放了一把黑扇子和一双白手套,那是奥地利宫廷安葬侍女的惯例。

 

在斐迪南大公遇刺后的第二天,非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的街头举行了一次游行,一些小流氓袭击了塞尔维亚人的学校和旅社,大约有50 人受伤、1 人死亡,不过事态很快就平息了下来,政府也承诺立即赔偿受害者。而在维也纳,“刺杀事件没有带来什么影响。维也纳人继续听着音乐喝着葡萄酒,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因为大家对看起来很冷漠的斐迪南大公并不特别喜爱,只是对谁是主谋很感兴趣。反而是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Belgrade) 发生了比较剧烈的骚乱—一方面,因为成功刺杀奥匈帝国继承人而兴奋,有人兴奋得甚至晕了过去,一位奥地利外交官报告说:“塞尔维亚人高兴得相互拥抱。”另一方面,混乱﹑喧闹的人群在市内游荡﹑谩骂,以表示他们的愤怒—因为贝尔格莱德的报纸上说有一万名居住在波斯尼亚的塞尔维亚人因此受伤,大量塞尔维亚妇女被强奸—但实际上并没有。实际上,对于杀死斐迪南大公的塞尔维亚人来说,他们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因为斐迪南的民族政策是宽松开明的,他反对奥匈帝国吞并波黑,甚至有继位后给予斯拉夫人参与管理帝国的权利—包括波斯尼亚境内的塞尔维亚人—的计划。但是现在他却被塞尔维亚人暗杀了。

 

在听到斐迪南遇刺的消息时,德皇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这两位二世都在度假,前者在挪威沿海,后者在芬兰湾。威廉二世得知消息后立即结束度假返回国内,并对他的好朋友斐迪南大公的遇害表示了哀悼—他们两个几天前还一块儿打猎来着。威廉二世很喜欢斐迪南大公,可能是因为他俩性格很像的缘故。并且他把苏菲当作真正的王妃来对待,这让斐迪南夫妇十分感激。但他并没有去参加大公的葬礼,公开的理由是腰疼,实际上是德国人对奥地利方面能否保证葬礼的安全表示怀疑—好嘛,万一德国皇帝去了再来这么一下子, 已经死了两个了,再搭上一个,那才不上算呢。而沙皇尼古拉二世则是在他的游艇上宣布举行哀悼的,为了不被其他国家超过,他把哀悼日期规定为3 个星期。但与斐迪南遇刺相比尼古拉二世更心疼的是他10 岁的独生子阿列克谢(Aleksey),这位患血友病的小王子几天前刚刚扭伤了脚骨—这次扭伤导致了内出血,而且是出血不止,这让整个俄国宫廷乱成了一锅粥,因为这可是沙皇唯一的儿子,是他的心头肉。

 

在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民主国家,这起刺杀案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伦敦政府正在忙于处理爱尔兰的危机:爱尔兰人正在积极地闹独立—英国决定让北爱尔兰地区自治的让步遭到了当地驻军的强烈抗议,甚至发生了兵变。因为这个问题,英国内部几乎打了起来,具体的情况我们就别罗嗦了,接下来继续看看法国人的反应。

 

在法国巴黎,人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萨拉热窝事件,他们正在关注一桩凶杀案,这桩涉及色情和政治的凶杀案可要比萨拉热窝的刺杀案刺激得多好看得多……什么?这个你想听?好吧,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带有桃色的凶杀案吧。

 

汉瑞雅茨枪杀《费加罗报》编辑卡尔梅特。


其实这件事本身可以用一句话表达清楚:法国前任总理约瑟夫·卡约(JosephCaillaux)的妻子汉瑞雅茨(Henriette)开枪把《费加罗报》编辑卡尔梅特(Calmette)打死了。这个新闻立即占据了法国新闻报纸的头版头条,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大家都满怀热情,议论纷纷,充满好奇,翘首以待审判的结果,每天像看直播大片似的盼着。而对汉瑞雅茨的审判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因为意见不合,两位审判的法官竟要求以决斗定胜负……直到7 月29 日,审判才以陪审团判定汉瑞雅茨无罪而结束。但卡约被迫辞职,退出政坛。这让法国失去了一个避免大战的机会,因为卡约是法国为数不多的鸽派领导人,之前德法摩洛哥之争引起的战争危机就是当时任总理的卡约化解的。等到法国人的注意力从八卦娱乐新闻转到巴尔干危机上来的时候,已经晚了,就在这一天,沙俄已经开始战争总动员了,大战已经开始。

 

沙皇俄国一直以来就以斯拉夫人的“一哥”自诩,所以他对奥匈帝国向巴尔干的扩张深感不满,因为那里大部分都是斯拉夫人。现在同为斯拉夫人的小弟塞尔维亚受到了威胁,自然要由大哥出头摆平。俄国方面认为这次刺杀不过是波斯尼亚小青年在瞎胡闹,跟塞尔维亚政府没关系,其实绰号“神牛”的塞尔维亚情报部部长迪米特里耶维奇(Dimitrijevic)就是黑手党的领导人,他被称为“首屈一指的欧洲政治谋杀专家”,塞尔维亚前国王和王后就是他组织谋杀的,因为国王夫妇对奥匈帝国太“友好”了。而这次刺杀斐迪南大公用的手枪和炸弹都是他提供的。


对于萨拉热窝的刺杀案,俄国在贝尔格莱德的大使馆没有下半旗对斐迪南大公的不幸逝世表示哀悼,据说俄国驻贝尔格莱德的大使还在大公遇刺当晚举办了一次桥牌晚会庆祝,这让奥地利人很生气。为此,7 月10 日,俄国驻塞尔维亚大使哈特维西(Hartwig)特意赶到奥地利使馆去解释,他对奥地利大使说自己并没有在斐迪南大公遇刺那天晚上举办什么桥牌晚会,而在吊唁大公期间拒绝降半旗致哀也是没有影的事儿。奥地利大使表示相信他说的话。也许是太兴奋或者太激动,没过一会儿哈特维西就心脏病突发死在奥地利使馆里。这立马让塞尔维亚的新闻界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外面立即开始风传是奥地利人谋杀了俄国的大使,甚至有人传播小道消息说俄国大使坐的是奥地利人准备的一把电椅,这种秘密武器可以杀人于无形,坐在上面的人会立马死掉,不留一点痕迹……贝尔格莱德则举行了大规模的反奥游行,因为俄国大使是支持塞尔维亚的,这更加剧了两个国家的紧张关系。而这个时候意大利的代办又站出来证明俄国方面确实没在斐迪南葬礼期间降半旗,且他们那晚确确实实举办了桥牌晚会(也许这位代办参加了这次桥牌比赛还输了钱),俄国大使向奥方撒了谎。这又在双方不满的情绪上浇了一桶油。

 

而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人来说,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只不过是在一个他们从未听到过的国家里一个他们从未听到过的人被暗杀了而已,欧洲离他们太远了,而且这十几年世界上发生的暗杀事件太多了,曾经遭到暗杀的有美国的总统、法国的总统、危地马拉的总统、乌拉圭的总统、多米尼加的总统,此外还有塞尔维亚的国王、希腊的国王、俄国的沙皇、匈牙利的王后、墨西哥的皇帝、日本的首相、中国的王爷、西班牙的总理、保加利亚的总理、埃及的总理等等, 他们已经习惯了,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的。而且现在美国正处于和墨西哥开战的边缘,在遥远的欧洲一个不知名的地点发生的这起刺杀案根本算不上什么,所以由它去吧。


本文摘自《掌故003:趣味一战史》

本书主要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闻轶事——从萨拉热窝事件王储费迪南大公及其妻子被杀引发的连锁反应,到大战爆发各参战国之间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再到“速战速决的进攻战”如何发展成“把各参战国搞得焦头烂额”的堑壕战,以及这场美其名曰“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如何成为下一次大战的导火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