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郭子光治疗肾小球肾炎验案5则

 台湾伴手礼 2018-11-16


  【验案1】

  男患,24岁。面部及四肢反复浮肿4月余,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肾变型),肾功能代偿期。

  入院时,症见面浮肢肿,按之成凹,倦怠乏力,夜尿多,舌苔白腻,脉滑数。此为阳虚水肿,挟风邪湿热为患。迭用温阳行水、清热利湿、益气补血之剂,凡三月有余,夜尿减少,浮肿加剧,面颊庞然,整个上半身较下半身浮肿特甚,脉滑数。乃改用胃苓汤调脾胃气机,行中焦之水、加羌活、防风、荆芥取风能胜湿,开宣上焦;加杏仁、紫苏子、莱菔子降胸肠之气,导水下行,如此加减出入,浮肿渐次消退,体重由115市斤减至108市斤。因肾功未恢复,继以温补脾肾,补益气血之法治疗。

  【按语】

  宣降行水法用于肺气失于宣降,外不能输津于皮毛而水泛肌肤,内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水留上角以致头面肿甚,咳逆喘息之证。临床所见,慢性肾炎只有上半身浮肿者很少,一般多同时波及中下焦,故很少单用宣降行水之法。又此种病人,肺气本虚,不宜猛烈发汗,免伤气阴。所以,对上半身肿甚者,只宜略事开宣,疏展气机,并降肺气、理脾气,肺脾同治,收效较好。

  【验案2】

  男患,36岁。因头面四肢反复浮肿3年余,加重一月入院,西医诊断“慢性肾炎”。

  当时症见全身浮肿,腰痛腹胀,体倦神疲,纳差,尿色黄赤,小便灼热而痛,脉弦缓。认为水湿郁滞,下焦湿热。用五皮饮合二妙散化裁(苍术、黄柏、车前子、茯苓皮、陈皮、大腹皮、五加皮、生姜皮、刺蒺藜),服4剂,小便增多,热痛消除,浮肿悉退。惟口干舌燥,头目眩晕,神倦肢软,腰脊酸软,夜卧不佳,微有盗汗,显系渗利伤阴,改用杞菊地黄丸,重加黄芪、沙参,服19剂,诸证缓解,肾功尚未改善,因故出院继续门诊治疗。

  【验案3】

  女患,45岁。全身反复浮肿半年多入院。

  当时全身浮肿,腹部膨隆,下肢皮肤光亮,面白神倦,四肢冷逆,溲少便溏,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慢性肾炎(肾变型)。中医辨证:脾肾两虚,中焦气滞,水湿浸渍。用胃苓汤合黄芪防己汤,并以附片、砂仁、五加皮、生姜皮、当归等加减出入。连进30余剂,尿量逐渐增多,体重由108市斤减至92市斤,腹围由88厘米减至80厘米,浮肿基本消退。惟足踝胫部尚余轻度浮肿,仍感肢冷肠鸣,大便先硬后溏,体倦神怯,少气懒言,腰脊冷痛,夜尿反多,舌淡苔白,脉沉细微弱。是浮肿虽除,脾肾阳伤,改用防己黄芪汤加党参、菟丝子、当归煎服,间服金匮肾气丸,一月有余,诸证缓解,踝胫部浮肿亦消退。

  【按语】

  渗利行水法为腰以下肿的治法。经验表明,从小便渗利消除浮肿其效果较为稳定,故常做本病的基本治法。本着“气”与“虚”的原则,渗利之时配以调气理气,渗利之后不忘益气滋阴。一般以五苓散和五皮饮为基础方,若病以脾虚气滞为主者,症见腹胀满闷,矢气稍宽,纳差尿少,苔白滑,脉沉缓,配用平胃散;若偏脾肾阳虚者,症见四肢冷凉,神疲纳少,溲清便溏,脉缓弱,配服金匮肾气丸;若挟湿热者,症见小便黄赤,淋漓滴痛,口苦咽干,渴不欲饮以五皮饮合二妙散加车前、瞿麦之类。渗利之后,出现脾胃气虚者,用六君子或黄芪防己汤调理,表现为肝肾阴虚者,常用杞菊地黄丸滋养。

  【验案4】

  男患,31岁。头面四肢反复浮肿,伴以腰痛、腹胀四月余,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肾变型)。

  入院时全身浮肿,头晕耳鸣,怯寒体倦,便溏尿少,苔白滑,脉沉缓。迭进胃苓汤、五皮饮,加商陆、冬葵、海金沙等未效。继服金匮肾气丸,证情时有起伏,未见缓解。已治疗五月余,患者仍然颜面四肢浮肿,腹胀脘闷,腹中自觉冷凉,有振水感,面白少华,神倦懒言,肢冷腰痛,食少便溏,少尿夜尿,怯寒畏冷,六月炎天,一直厚棉裹身。显系通利太过,脾肾大虚,后虽服济生肾气丸,亦鞭长莫及,证情时起时伏。乃改用脾肾同治,投大剂桂附理中汤16剂,渐觉腹中温暖宽舒,振水感消失,精神转佳,小便略增。但四肢浮肿未退,乃改用补中益气汤,加椒目、腹皮、干姜、鹿角片,兼服金匮肾气丸,凡三月余未更方药,浮肿悉退,诸证缓解,肾功有所改善。

  【按语】

  化气行水法包括温阳化气和滋阴化气两法。温阳化气,主要是温脾肾之阳,以暖化膀胱之气,使水邪从小便而除。此即张景岳所云“膀胱藏津液,气化则能出。所谓气化者,即右肾命门真火也。火衰则不能蒸动肾之关门,而水聚焉……以阳主开也。”其偏肾阳虚者,症见肢冷阳痿,腰脊冷痛,体倦怯寒,夜尿多,舌胖淡,脉微弱,以金匮肾气丸或真武汤为主。偏脾阳虚者,症见纳少脘胀,腹中冷感,便溏溲清,体倦身重,脉沉缓,苔白滑,以桂附理中汤或补中益气汤为主。服用上述温阳方药后,有时可出现微热、汗出、口渴思饮等阳气回复的征兆,也有出现腹泻肠鸣等阳动阴消的证候,只要小便增多,就当守方不变,切莫误任热邪滋生,妄投苦寒。若系肝肾阴虚,下焦血少,阳无以化,水道闭塞,亦可致小便不利而浮肿。其症头昏烦热,腰酸无力,口渴不饮,小便短黄,脉弦细,此即《医法圆通》所谓“下焦血少,邪热遂生,热结于尿隧,闭其水道流行之机,故小便不利”。一般以六味地黄丸为主。对此等证候,朱老者也曾有过误用桂附动热,引起咽痛缠绵,腹泻不已,浮肿增剧的教训。

  【验案5】

  女患,32岁。全身中度凹陷性浮肿,伴以手足潮热,心烦少寐,头目眩晕,口苦咽干,腰膝酸软,口渴不饮,小便短赤,苔白微黄,脉细微滑。西医诊断:慢性肾炎。初投五苓、五皮,继进济生肾气丸,两月余无效,上述症状仍未缓解,亠直觉咽痛咽干,且夜尿增多,而有热感,浮肿未减。认为肝肾阴虚,阳无以化。改用杞菊地黄丸加车前之类,连进30余剂,尿量逐渐增加,诸证缓解,浮肿尽消。

关于医景堂学苑

医景堂学苑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啦!医景堂寓意像仲景一样的大医研究疑难病的殿堂,医景堂学苑就是秉承这样的宗旨,将古代及当代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及学术经验展现在平台上,供将来想成为中医名家的大夫们和中医爱好者学习借鉴,提升中医思维观念,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