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逸仙闻录 | 顾颉刚教授致中山大学文史两系同学书

 星河岁月 2018-11-16




玉阶石栏,碧水蓝天,倒映着光影流转,

红砖绿瓦,苍木青苔,铭刻着往事前尘。

而今新生笑语嫣然,

可曾知道这所百年老校所历之沧桑?

倘若不知,就让历史告诉你吧。

愿君且听,关于中大的老故事……



顾颉刚教授简介


顾诵坤(1893.5.8-1980.12.25),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

1928年3月,顾颉刚赴岭南大学演讲《圣贤文化与民众文化》,同时,顾颉刚任中山大学《语言历史学丛书》的总编辑,负责历史学和民俗学两类丛书的编纂。在中大期间,顾颉刚还先后为刘万章《广州儿歌甲集》,周振鹤《苏州风俗》、钱南扬《谜史》、谢云声《闽歌甲集》等书作序,发表《天后》及《东莞城隍庙图》等文章。1929年5月,顾颉刚到北京,任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历史系教授,兼在北大上课,主编《燕京学报》。


致中山大学文史两系同学书

顾颉刚


诸位同学:


……

说了我的事情一大片,于是我要向你们“责善”了!你们在这一年半之内,比以前的一年半是勤呢,是惰呢?你们研究的是什么题目?获得的是什么知识?有论文吗?有笔记吗?如有,能不能寄给我看看?


说到这里,你们或者要说:“迂哉顾某也!两粤连年构兵,人民极度不安,如何能有心情放在学问上!就使有心学问,而曩日之教师都已他去,又寻谁指导!况且毕业期近,一毕业则生计问题即来压迫,对付此问题之不暇,而谓能求学问乎!”这几句话句句是人情,我已想得到,但所以终向你们责善者,则不欲以平庸人的眼光来看诸君也。


环境的势力自然大于个人的意志,但个人的意志未必不能改变环境。即如我,幼时家教严,不多给钱,大学毕业后三四年,始终只有数十元月薪,后来变成一百元时已经欠薪了,有几个月只取到十元廿元。我因家庭关系,不肯向老家要钱,小家庭的用度又在我的肩上,一家四口,几至无以为生。这种苦况,永留在我的眼前。但我剩下一个钱就用来买书,不肯放过一次机会,到现在居然有三万余册了。到我家里的人,都称赞我的藏书之多,我说:“我这一点书,是你们都可以具有的,不过你们没有这个癖好,不肯这样吃苦干去而已。”


顾颉刚


买书既然,求学何尝不然。我在学问上除了适之先生给我以方法之外,再没有别的老师指导我的。我永远冥行盲索,但到今日,居然寻得一条路了,寻得一块可耕的园地了。我不但以无师为恨,且以无师自喜。我的笔记曾有一时题作“余师录”,取孟子说的“归而求之,有余师”之意。现在自省,我得力于作笔记者不少,如果我能够照此工作下去,自信必可有超轶前人的成绩。这不是我好为大言,乃因学问必求自得,决不能听从任何人的话。以前的学者太听人家的话了,所以有许多可以研究的问题他们想不到,有许多问题他们就是想到了也因牵制于他人而不敢研究。有许多话就是想到了也不敢说,我没有崇拜偶像的心理,一切人的说话均决于自己的理智,所以我可拆穿许多神秘,数千年来费了大力而造成者不难一脚踢翻。固然我的见解未必对,但只要大家肯顺了这个方向走去,可以矫正的旧错误和可以发见的新境界正多。你们何不大家起来试一试呢?


顾颉刚与胡适等人合影

(左起第四为胡适、第五为顾颉刚)


毕业后的问题固是一个大问题,但与其不事学问而求职业,何如先求学问而后求职业。现在的社会日讲分工,职业中需要专门知识者日亟,但普通至无则人浮于事,专门至无则事浮于人即以各处开大学而论,大学日多,大学教员之需要亦日增,但真正有资格做大学教员的乃不过这几个人,于是这里也拉,那边也拉,结果弄得这几个人一星期担任三十余小时功课,直把他们毁坏而后已。(这是北平上海很普通的现象。)这固由社会不良,或由本人好利,但假使专门人才多了,社会上可拉的人就多了,何至拉来拉去总这几个人呢。所以诸位如果肯刻苦用功,则即就大学教员一端而论,便已不少你们的坐位,何况其他职业是很多的,没有专门知识的人将来总归于淘汰呢。所以就是着眼在职业,也应眼光放得远些,把自己先陶冶为一种器具,然后再给社会用。固然未被用时是要感到生计的痛苦的,但要在人从中抢饭碗,终是抢到者少而空手者多,生计的痛苦又何尝幸免呢。


话说的多了,总括一句,你们不要忘了当年从我研究的兴趣,你们应当把这点兴趣扩而充之,使得以在学术界中做出些成绩给大家看;就是为谋生计也须使生计与学业混而为一,从学问里找到你们的生计,从生计里维持你们的学业。——这就是我在十年前悬拟的目的,而现在总算勉强达到的,所以我敢于向你们作这贡献。如果你们不收受我的贡献,要与芸芸的众人合流,在不适合个性的职业中混饭,那么,我对于“广东人有干的精神”一个直觉就要怀疑,且愈觉得我自己的可贵了。


注:该文写于一九三〇年顾颉刚离开中大一年半,有删减。


顾颉刚教授

一九三〇年十月十三日

《国立中山大学日报》一九三〇年十一月一、三日


前师之述亦今日之道也。

看了此信,

你有什么感想呢?

或者

你想看谁的故事呢?

快在下方留言区

留言告诉我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