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螯赏菊

 苏迷 2018-11-16

叶正亭

  “不为阳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苏州?”这是汤国梨先生的诗句,汤是章太炎先生的夫人,章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夫妇俩都是浙江人,定居哪儿都是可以的,可他们就选定住苏州,理由呢?汤先生有诗为证。当然这只是一个说辞,章先生夫妇喜欢大闸蟹,喜欢苏州美食,更喜欢苏州水、苏州文化。

  阳澄湖蟹是苏州一大风物,其实,苏州大闸蟹不止在阳澄湖,更在太湖、澄湖、淀山湖等湖泊,所以我喜欢把苏州蟹统称为“苏州清水大闸蟹”。

  “西风起,蟹脚痒”,是说中秋丹桂飘香,天开始作冷,阵阵西风起,这时候大闸蟹到了成熟期。从前野生的大闸蟹就会爬上竹簖,越过闸门,游向大海……从前捉蟹人晚上在鱼簖上吊盏灯,螃蟹见到灯光都会爬上来,一抓一只,丢进鱼篓,一个晚上抓很多。这个季节菊花开了,苏州人都喜欢买几盆菊花,边食螃蟹边赏菊,所谓“持螯赏菊”,历代文人都留下诸多诗词、名言,特别到了清代,持螯赏菊已成为普遍风气。清代张问陶有一首《送蟹菊》诗说,有一位友人给他送来了26只团脐蟹,109枝秋菊花,“为我凭空添逸兴,感君持赠最风华”,高兴得“擘螯细饮千钟酒,绕径分栽五色霞”,辛汉清在《小游船诗》里写:“更喜今年新种菊,商量秋日去持螯。”我印象最深的是《红楼梦》里林黛玉描写大闸蟹的诗句“壳凸红脂块块香”“脂膏如胶粘住嘴”,凡品过大闸蟹的都明白,前句写母蟹,后句写公蟹。

  食蟹先要识蟹,大闸蟹学名“中华绒鳌蟹”,不管产自哪里,长得都一样,但食之味道大不同,为啥中华处处有蟹,世人偏追阳澄湖?肯定是有道理的,阳澄湖的水深、水质、土质都特别适合大闸蟹生长。阳澄湖底土质坚硬,湖床上还生着一种坚硬的鬃草,大闸蟹在鬃草上爬行,等于每天在打磨,把蟹肚子磨得白玉似的。正是这些缺一不可的自然条件孕育了“青背、白肚、黄毛、金爪”,令人魂牵梦绕的阳澄湖大闸蟹,内行人辨认蟹之优劣,只要看一眼蟹肚,基本上心里有数。

  会识蟹还要会食蟹,“你会食蟹吗?”或许有人会说,江南人谁不会食蟹,我说“不一定”。因为每年与朋友食蟹,都要讲“一只螃蟹六不吃”的道理,每年都要做示范,而饭桌上很多人都说“不清楚”“不全面”,于是我就开讲。其一是蟹之肺,打开蟹盖,左右各一排,灰白色、眉毛形,海绵状,不能吃,要剔除。其二是蟹之胃,位于蟹盖顶端,外面包着蟹黄、蟹肉,中间是一个三角形的囊,里面是一包泥,中间还有一个打坐的和尚,称为“法海”(不建议打开,较脏)。其三是蟹之心,位于蟹身正中,蟹盖打开,取一根蟹脚当工具,用脚尖往蟹身正中刺下去,刺破一层白色的薄膜,轻轻往上挑,可挑出一块六角形的灰白色的片,此物最寒,苏州人称“六角肉”,千万不要误食。其四、其五是蟹之肠。有人称螃蟹是“无肠公子”,实乃误传,螃蟹不仅有肠,而且还是两根,一根位于螃蟹身体正中,打开蟹盖后,蟹身一掰为二,中间可见一根细管,刚起水的螃蟹,肠是黑色,里面是泥,在清水中养多日后,肠已空,呈白色。另一根肠在脐中,公蟹的自不必理会,母蟹者,把半圆形的蟹脐取下,撕去蟹毛,有蟹黄等精彩蟹肉,中间也有一根肠,一定要弃之。至于螃蟹第六样不能吃的是什么?当然是蟹之壳。

  苏州人食蟹要食出文化,除了菊花必备外,还有一种饮料必备——姜糖汤。食蟹完毕,一人一盅热腾腾的姜糖汤,驱寒。蟹虽好,却较寒,不宜多食。吃蟹后,少吃水果,梨与柿子更不能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