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晴一品大员被判斩首,行刑前却让儿子收拾行李准备旅游

 疯癫史鉴 2018-11-16

文|疯癫史鉴

清朝从道光皇帝上位以后,朝政废弛,国库空虚,吏治腐败。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考场作弊,泛滥成灾,选举上来的官员尽是些偷奸耍滑,喜欢贿赂的酒囊饭袋。

据说天津曾发现过一套完整的清朝科举作弊工具,9卷小抄用牛角刻板印刷,每一本4.5厘米,宽3.8厘米,厚0.5厘米。内含10几篇文章,卷内文字约10万左右,每一个字仅有1毫米见方。此外这套作弊工具,还另配了一双做工精细的厚底布鞋,方便作弊者可以塞进鞋底夹层。

晚晴一品大员被判斩首,行刑前却让儿子收拾行李准备旅游

当然用这种院内方式舞弊的都是些底层的人,真正有门路的都直接贿赂考官实行场外作弊。

咸丰八年十月的一次乡试中,有一个叫平龄旗人,没啥本事就会唱两句皮黄,都高中了第七名。跟他同期的还有一个人只写了三百个字儿,也跟着上榜了。

可能是这俩作弊太夸张了,御史孟传金直接上书举报本次考场舞弊。咸丰大怒,下令彻查。

顺藤摸瓜一路查到了主持乡试的文渊阁大学士柏俊身上。

晚晴一品大员被判斩首,行刑前却让儿子收拾行李准备旅游

柏俊不仅是一品大员,更是两朝元老。虽然受考场作弊的牵连遭到了革职处罚,还被咸丰判了杀头的重罪。可柏俊并不担心,清人杂记《奴才小史》记载,柏葰在临刑前,还非常自信地对儿子说:"皇上必有恩典,我一下来即赴夕照寺,候部文起解。尔速回家将长途应用之物赶紧送来。"

柏俊的信心并不是平白无故来的,科举考场作弊的事儿从咸丰他爹道光皇帝那会儿就开始了,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人都有跟风的秉性,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不管是谁都或多或少的在为自己争取利益。

这次大规模的作弊,柏俊顶多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是收受贿赂,也只是碍于面子从浦安象征性的接了十六两银子。从数量上来说,这点儿钱根本算不上什么。可从性质上来说,却等于上了贼船。

晚晴一品大员被判斩首,行刑前却让儿子收拾行李准备旅游

柏俊自以为自己立朝正直,又不是主谋,咸丰皇帝念及过去的功劳,肯定会赦免他的罪责。事实上咸丰的确有这个想法,在商议的的时候亲自询问身边的王公大臣,柏俊有没有屈抑,委婉的表达自己希望从轻发落。

可柏俊的政敌肃顺却紧抓着不放,在朝堂之上义正言辞的强调科举乃"取士大典,关系至重,亟宜执法,以惩积习",柏俊罪不可宥,"非正法不足以儆在位"。大臣们当惯了应声虫,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求情。

然后柏俊就悲剧的成了清朝史上仅有的一个因为考场舞弊被处死的大臣。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出处。就像鸡蛋一样,一旦裂了缝隙,苍蝇就会叮上来,在极短的时间内腐烂变臭。

柏俊死的憋屈,可也死的很有价值。根据清史稿记载,自此之后,科举考场舞弊的风气一扫而光,整整三十年几乎没有作弊的现象。乱世用重典,只有严厉的惩罚才能够扼杀歪风邪气的诞生。如果咸丰当时执意要保全柏俊的性命,让他如愿以偿的收拾行李去旅游。

恐怕考场舞弊的行为,将会一发不可收拾,后果难以想象。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奖励一下,如果愿意关注那就更好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